首頁歷史 > 正文

朱棣也是個演說家:起兵靖難

2021-08-23由 叮叮噹噹1841 發表于 歷史

隨著朝廷削藩行動的步步緊逼,朱棣一邊裝瘋賣傻一邊加緊起兵準備。雙方正處於僵持之中時,一天,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前來拜訪,朱棣甚為不解:張信不是朝廷的人嗎?難道又是來試探自己的?這種人不能信也不能見。於是他便託病拒絕接見。

張信一連三次來到燕王儲,都被王府的人以燕王朱棣病重為由,拒之門外。張信急中生智,改乘婦女乘坐的小轎,假裝是王府內眷,混了進去,終於在病榻前見到了朱棣。

朱棣先是吃了一驚,但很快鎮定下來,仍然裝病躺在床上。

張信開門見山,說:“我知道燕王殿下沒有病,如果殿下真的有病,也請直言相告。”

朱棣聽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好硬著頭皮堅持說:“我確實身患重病,如今只能坐等一死了。”

張信聽後說:“雖然殿下不肯對我講實話,我卻可以實言相告。如今我就是奉了朝廷密旨前來捉拿殿下的。如果殿下真的坐等一死,那也不必等了,即刻隨我赴京吧。可是如果殿下您另有主張,那也不必再隱瞞了,就對我實話實說道吧。”

原來,前不久齊泰聽說燕王府有一個百戶長到京城辦差,就趁機把他抓了起來。嚴刑拷打之下,這個百戶長就把他知道的燕王府準備起兵的情況供了出來。齊泰連忙向朱允炆做了彙報。直到此時,朱允炆才下定決心,命令都指揮使張信逮捕燕王。

張信,臨淮(安徽壽縣)人,其父是朱元璋的舊部,做到了指揮僉事。父親死後,張信就接替父親當了指揮僉事。後來因為有功,升至都指揮使。朱允炆即位後,有人見張信有勇有謀,是個人才,便把他推薦給了朱允炆,於是朱允炆便把他調到北平都司任都指揮使。

這個時候,張信跟同時赴任的張昺、謝貴一起接到“對付燕王”的密令,但是張信打心眼裡不願意幹這件事。他鬱悶地回到家,悶聲不吭,鬱鬱寡歡。常言說,知子莫如母,母親一眼就看出他有心事,連忙問道:“信兒,你怎麼啦?發生什麼事情了嗎?”張信掩飾不過,便把皇上命令自己密捕燕王的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聞言震驚不已,忙說:“信兒,你千萬不能做這樣的事情啊。你父親在世時,我常聽他說,帝王之氣就在燕王那裡。你如果按照朝廷的命令做,鬧不好是要有滅門之禍的。”

聽了母親的話,張信覺得事態有些嚴峻,便決定聽從母親的意思,在這場鬥爭中投靠燕王。他想盡快把當下的情況告訴燕王,便不再耽擱,急匆匆地趕到燕王府。沒想到連吃了燕王三次閉門羹。他很清楚,這是燕王對自己存有戒心。還好他足夠機靈,終於機智地見到了燕王。

聽了張信的表白,朱棣終於放下了戒備,嘆息道:“生我一家者,將軍也!”頓時來了精神,立即從病榻上下來,命人把道衍和尚等人請來,急定起兵之計。

燕王與部下聚頭密謀的同時,那邊張昺、謝貴也開始了行動,調軍隊入城,加強防務,同時派人奏報朝廷,請旨動手。朱允炆得到奏報後,很快給了回覆,批准立即逮捕燕王府的官員。

建文元年(1399年)舊曆七月六日,北平布政司的吏官李友直悄悄拿到了張昺收到朝廷派發的秘密檔案,開啟一看,頓時大驚,趕緊趕往燕王府向朱棣報告。朱棣聞聽又有一個布政使司的辦事員前來投靠,不太相信。李友直見燕王懷疑自己,心急如焚,連忙拿出偷來的朝廷密件讓人交給朱棣,並聲稱不見到燕王絕不離開。朱棣這才相信了他。

朱棣知道張昺、謝貴就要來王府抓人了,再不動手,就只能坐以待斃了,於是火速命王府護衛指揮僉事張玉、千戶朱能率護衛軍入府。

護衛千戶朱能說:“朝廷兵馬雖然佈滿城中,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沒什麼可怕的。等到殿下起兵那天,臣只需帶一二百護衛,先拿下張昺和謝貴以斬首祭旗,其他人再多也掀不起大風浪了。”

道衍和尚說:“將軍帶兵捉拿,不如用計捉拿他們。”

朱能急問:“大師有何妙計?”

道衍和尚說:“他們不是受命來王府捉拿官員的嗎?我們不防將計就計,將王府官員開列出一個名單來,交給朝廷的內使,讓內使召張昺和謝貴進來抓人。等他們進入王府,我們再下手,那時只需一夫之力,就可以大功告成。我們再把將士們安置在端禮門內,用來防備外面的軍隊,伺機而發。”

朱棣聞言大喜,如此這般地佈署一番後,便派人去請張昺、謝貴。起初他們不肯前往,後來見到朝廷內使,又見到王府官員的名單,才放下心來。他們率眾來到燕王府門前,守門的護衛將他們攔了下來。按照明朝的制度,一般人是不能隨意進入王府的。所以只有張、謝二人能進入,其他隨從軍士,一律在門外等候。

張謝二人進來時,朱棣正拄著一根柺杖坐在院中。看到他們,朱棣連忙站起迎接,並賜宴行酒。二人見此情形,不好立刻發作,只得先坐下來應酬一下。

不一會兒,侍從送上西瓜,朱棣拿起西瓜,對他們二人說:“這是剛剛獻來的新瓜,請你們嚐嚐。”張謝一時摸不著頭腦,只得拿起西瓜嚐了嚐,同聲讚歎:“嗯,真的很甜,不錯,不錯”。這時朱棣突然高聲說道:“在平民百姓家裡,兄弟宗族之間都知道互相關心。身為天子的親人,本王連性命都不能自保於旦夕。既然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還有什麼不可為的呢!”他一邊大聲叫罵,一邊把手裡的西瓜狠狠地摔到地上——這是他跟道衍和尚事先定好的暗號。

在周圍埋伏的侍衛得到訊號,蜂湧而出,一下子把張昺、謝貴二人捆了個結實;同時把作為朝廷內應的王府長史葛城和指揮盧振一朝見抓到朱棣面前。

張昺和謝貴帶領計程車兵們絲毫沒覺察出事情有變,還靜靜地在外面等著。正當大家等得快沒耐心時,突然聽到了張昺等人被殺的訊息眾人頓時慌了神,紛紛逃散。一個名叫彭二的都指揮使見勢不妙,騎馬奔呼於街市,一下集結了千餘人。可是這千餘名士兵,乃烏合之眾,臨時湊到一起,指揮不靈。到了燕王府前,正遇到從王府衝出來的護衛。領頭的張玉、朱能首先將彭二殺死,眾兵士一見主將被殺,只能作鳥獸散。

這一夜,北京城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平靜,頓時陷入混亂之中。張玉、朱能率領燕王府護衛殺出王府,與朝廷軍隊在城裡展開了巷戰。王府護衛人數雖少,但是十分精悍,而且準備充足,指揮有序;朝廷軍隊人數雖多,但遠不及燕王府的護衛精悍,而且指揮混亂。到了黎明時分,燕王的護衛已經佔領了北平九門中的八個城門,只剩下一個西直門沒有被攻下。

此時北平城內已經沒有了朝廷的軍隊,他們都集結在了北平的四周,隨時可能聯合起來圍攻北平。要想保證下一步的計劃順利實施,燕軍必須儘快攻克所有城門,控制住整個北平城。這時朱棣想到了德高望重的燕王府護衛軍指揮唐雲。

唐雲在燕軍中的威望很高,很得軍士們的信任。得到朱棣的指令,唐雲還像平日一樣,不著盔甲,單騎來到西直門,對守門的將士們說:“你們還不知道吧?如今朝廷已經跟燕王講和了,准許他自治一方,北平以後就歸他管了。你們還不趕快散了,走晚了燕王要殺人了。到時候可別怪我沒有告訴你們呀。”心理戰術就是這麼奏效,守門將士聽了,信以為真,一鬨而去,西直門就這樣不戰而獲,燕王朱棣在一夜之間控制了整個北平城。

朱棣召開了一個起兵誓師大會。在大會上,朱棣對眾將士們:“本王是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的嫡子,天子至親。受封以來,本王從來都安分守己,知法守分。沒想到如今幼主登基後,誤信奸臣,挑起禍端,屠殺本王家人。本王的父皇母后,當初創業是多麼的艱難,分封我們這些皇子,就是為了拱衛京師,藩屏天下,讓大明江山永續傳承。要是把我們這些藩王削除,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天地神明肯定都能明察。”

朱棣這話說得非常高明,封藩這件事本來就是朱元璋的安排,朱允炆削藩,就是有違太祖高皇帝的安排。

起兵就要名正言順,師出有名,朱棣也為自己找到了起名的由頭,他說:“《祖訓》雲:‘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識破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如今大禍降到本王身上,本王真的想一死了之。然而,奸臣不除,本王不能死。本王發誓與奸臣不共戴天,無奈之下,本王必須奉天討伐,發安社稷。天地神明,昭鑑予心。”

朱棣滔滔不絕地說了這麼一大通,其實重點只有兩個:一是朱允炆違背了太祖朱元璋的分封安排;二是太祖朱元璋說過,朝中若有奸惡,可以起兵請君側。說白了,就是他起兵只是按照太祖高皇帝的指示辦事,是無奈之舉,是正義之師。

誓師大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時,天色驟然暗了下來,緊接著,狂風暴雨大作。王府宮殿上的瓦片都被刮落下來,摔得粉碎。古人向來迷信,參加誓師的人都認為還沒出師就遇上了這樣惡劣的天氣,是不吉之兆,意味著出師不利。將士們頓時慌了手腳,有人建議推辭起兵的時間,有人說這是老天爺在阻止燕王謀反……眾說紛紜,卻沒有一句說到朱棣心坎上。

正當大家有些慌亂之時,身著袈裟的道衍和尚走了出來,迎著大風大雨向朱棣拱手道:“恭喜殿下,這是吉祥之兆啊。”道衍和尚的話在燕王軍隊中是極為威信的,只見將士們聽了他的話,頓時安靜了下來。道衍和尚接著說道:“飛龍在天,從以風雨,蓼瓦墜落,這預示著殿下您要更換黃瓦了。”明朝制度規定,王府的宮殿上只准用綠色的琉璃瓦,只有皇宮才可以用黃色的琉璃瓦。換黃瓦,言下之意就是要當皇帝了。

眾將士聞聽此言,又都慶幸起來……

誓師一結束,一場真正的戰爭也就拉開了序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