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大宋朝青苗法與現下學生託管服務

2021-08-23由 喜以為常的閒話 發表于 歷史

大宋朝青苗法與現下學生託管服務

王安石在鄞縣知縣任上時,發現每年春夏之交青黃不接的時候,很多農人的日子不好過,不得不向富戶借貸度日。但借貸的利息很高,償還的數目要達到借貸數目的一倍甚至兩倍,貧苦的農人雖然度過了眼下的饑荒,卻在來年變得更加貧窮,這無疑是飲鴆止渴。而當時官府的糧倉裡,糧食盈餘,閒置無用,

就是天篷元帥來,吃上幾十年不成問題。

王安石是個勤政愛民的好官,他根據眼前的實際,設計出了一種官方借貸辦法:在青黃不接時,拿官倉裡的糧食,以較低的利息借貸給老百姓,既解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官府還能有一些盈利。這個辦法在

鄞縣推行之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後來,王安石做了大宋朝的宰相,根據自己在鄞縣的工作經驗,於熙寧二年(1069年)推出了《青苗法》,規定凡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然而這一次,卻翻車了。

大宋朝青苗法與現下學生託管服務

《青苗法》推行的初衷,依然是好的。貧苦的老百姓,依然也需要借貸;政府借貸的利息,依然比社會借貸的低,問題出在了執行層面。任何頂層設計,到下面的執行層面,多少都會變形走樣,因為執行者要考慮自己的執行難度與利益。

《青苗法》的設計,首先要保證政府放出去的貸款能夠收回。因此,在借貸的時候,官方將借戶貧富搭配,10人為保,互相檢查。貸款數額依各戶資產分五等,一等戶每次可借15貫,末等戶1貫。也就是說,越不需要借貸的,越能借到更多錢,越是需要借貸的,反倒能借到的很少。

為了確保《青苗法》能夠得到積極實施,上級政府還設計了對地方官員放貸的考核辦法,規定了放貸的任務數。地方官員為了確保能夠完成任務,且放出去的錢能夠穩定的收回,就利用自己的權力,將貸款強行攤派給那些並不需要貸款的中等農戶、富戶,貧苦的老百姓,因為償還能力低,急需貸款,卻貸不到錢糧。本來是為了緩解民間疾苦的《青苗法》,變質成為官府依靠權力,輾轉放高利貸、收取利息的苛政。

雖然官方貸款利息比民間放貸低,但依然要收取放貸數20%的利息,許多富裕的農戶,竟因此破產。一心為了大宋朝老百姓的《青苗法》,實施之後,卻讓大宋朝老百姓苦不堪言。

這是一個制度設計初衷與執行結果背道而馳的典型例子。

大宋朝青苗法與現下學生託管服務

由於在教育行業混日子,讀了王安石變法推行《青苗法》的事情,不由聯絡上了教育部近日推出的《關於支援探索開展暑期託管服務的通知》中“學生託管服務”的政策。這個政策,與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初衷與辦法,有些相似,都是要利用政府的資源,減輕人民的負擔,順帶增加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的收入。

“學生託管服務”這個政策,出發點是減輕家長負擔,因為學生有假期,家長卻沒有假期,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到各種補習班,而上補習班的費用很高。教育部出臺政策,利用學校的公共資源(教室、各類場館、教師等),把學生組織起來,一方面解決孩子假期無人看管的問題,另一方面也適當收費,給教師一些報酬,既增加了教師收入,也避免了教師“違規補課”。這是何其理想、完美的制度設計。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肯定骨感。一方面,現在大量的基層學校,體育、音樂、美術等非考試科目師資少的可憐,圖書、運動場館等也是個擺設,根本不能實現其“以看護為主,合理組織提供一些集體遊戲活動、文體活動、閱讀指導、綜合實踐、興趣拓展、作業輔導等服務”的目標,真正落實下去,必然淪為《通知》中不允許的“集體補課”。

另一方面,“學生託管服務”實施後,必然引起的另一個社會問題。

假期“學生託管服務”大面積實施後,必然引起依靠學生培訓生存的社會培訓機構大量倒閉,在這些培訓機構裡工作的人也會因此失業。而在這些社會培訓機構工作的,除了部分學校正式教師偷偷兼職外,多數是些進不了國家行政事業單位、就職困難的大學畢業生,大學生就業難本就是近年來一個很難解決的社會問題,現在又少了一個就業的門路。眼下接受學校假期託管服務,省了點錢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有錢人家是不會在意學校託管服務比社會培訓機構省那點錢的,而且有錢人家的孩子畢業了,也一般不會去那些在灰色地帶遊走的社會培訓機構),將來大學畢業後也少了一個就業的門路,其實得不償失。

大宋朝青苗法與現下學生託管服務

假期“學生託管服務”,實施一段時間後,還可能像《青苗法》的實施那樣,產生一個壞的結果。隨著社會培訓機構的大量倒閉,公辦學校的假期“學生託管服務”收費失去了對比物件,將來某一天,學校和教師會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讓服務費芝麻開花節節高。因為單一的市場必定是壟斷的市場,壟斷的市場裡必定是賣方市場,購買者是沒有話語權的。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近日,網上已經爆出,安陽的某學校暑假“學生託管服務”,20天每生收費高達2000元的新聞。這樣的服務費,比筆者這裡的暑假補課班收費還高!

透過政府資源掌控社會活動的方式去解決社會問題,間接讓老百姓獲益,並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特別是現代社會,市場經濟是社會繁榮的基礎已成為共識,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社會保障,增加社會活動的自由度,才是減輕人民負擔的治本之策,

歷史與現實已經多次證明。如果我們不從已經發生的歷史中吸取經驗,設想的美好未來必定會變成醜陋過去的投射。

但願歷史不會重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