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從趙匡胤玄孫被追封為千陽侯說起

2021-08-13由 王大本說千陽歷史 發表于 歷史

文 | 王艾迎

趙匡胤是北宋的開國皇帝,他有個玄孫叫趙世遠,其生平事蹟不詳,《宋史·宗室表》記載,他被追封為千陽侯。

從趙匡胤玄孫被追封為千陽侯說起

有人可能會問,千陽侯是個什麼官職。我可以告訴大家,他是一個侯爵,封地在千陽。

中國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的爵位,受封者多為皇室宗親,也有開國功臣和已故先賢。北宋時,開國公、侯、伯、子、男皆隨食邑:二千戶以上封公,一千戶以上封侯,七百戶以上封伯,五百戶以上封子,三百戶以上封男。相應品級為: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國公從一品,郡公、開國郡公正二品,開國縣公從二品,開國侯從三品,開國伯正四品,開國子正五品,開國男從五品。有封爵者必有食邑。不過,食邑只是虛數,只有食實封才有實際利益。實封約為虛封數的4/10,食實封者,按實封一戶,每月給錢25文計算,隨月俸向官府領取。宋代官員的這些封爵和食邑、食實封等,子孫不能世襲和繼承。

因為趙世遠的千陽侯只是死後追封,因此,他的千陽侯爵位沒有得到實際的利益,但對本人及其後代,是一種政治上的尊崇,一個社會地位的肯定。

我對他的封侯進行細細探究,竟然發現了一點歷史小秘密,那就是當時一個真實的州縣地名加爵位,構成一個爵位的完整名稱。從此,破解了與千陽有關人員爵位的含義。

從趙匡胤玄孫被追封為千陽侯說起

燕伋故里碑

千陽最早叫隃麇縣,東漢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光武帝劉秀封耿況為隃麇侯。耿氏家族有7人為隃麇侯,分別是耿況(首任)、耿霸(第二任,耿況第六子)、耿文金(第三任,耿霸子)、耿喜(第四任,耿文金子) 、耿顯(第五任,耿喜子)、耿援(第六任,耿顯子)、耿弘(第七任,耿援孫),延續了190年時間,基本涵蓋了東漢的始終。耿氏家族受封為隃麇侯,是因為在建立東漢過程中,功勞巨大而封爵。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對孔子及其弟子追封爵位,封孔子為文宣王,從此,孔廟稱為文廟,封燕伋為“漁陽伯”(封地為漁陽縣)。這個漁陽縣在今天的天津市薊州區,不是秦朝所置、治所在今天北京市密雲區的漁陽郡。唐朝的時候,漁陽郡已經被撤銷,而縣治在今薊州區的漁陽縣存在。現在,薊州區還有漁陽中學。有人因為燕伋被封為漁陽伯,認為古時候千陽叫漁陽,或者千陽的某個地方叫漁陽,那是錯誤的,是一種誤解。同一年,唐玄宗還將孔子的另外一個弟子秦非追封為“千陽伯”(封地為千陽縣)。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北宋真宗皇帝趙恆對孔子弟子的爵位進行加封,伯爵一律升為侯爵,燕伋被封為“千源侯”(封地為千源縣,即今隴縣),秦非被封為“華亭侯”(封地在今華亭縣)。

明朝前期和中期,朱元璋的四世孫朱公鏳(音zhēng)、五世孫朱誠洌、六世孫朱秉榛被封為千陽郡國郡王,簡稱千陽王,千陽為其名譽上的封地,先後達101年。嘉靖九年(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讀zǒng)對孔子弟子的稱呼統一進行修改,改稱燕伋為“先賢燕子”。

古代,中國曆朝歷代對皇族和故去的先賢和當時功臣進行授爵,就是讓人們銘記他們的功勞,尊崇儒家文化,引導人們以皇室宗親為榮,以儒家先賢為榮,以為國家貢獻為榮,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鞏固國家政權。

從趙匡胤玄孫被追封為千陽侯說起

為什麼會把耿況家族、秦非、趙匡胤的後代趙世遠、朱元璋的後代朱公鏳、朱誠洌、朱秉榛的封地放在千陽,我想主要原因為千陽是孔子弟子燕伋的故里,文明開化早,鄉風淳樸,地域狹小,比較平安。

現在,燕伋故事越傳越遠,燕伋元素越來越多,燕伋精神影響越來越大了。燕伋已經成為千陽的第一文化品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在助推千陽的快速發展。作為千陽人,我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