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2021-08-07由 近衛T34 發表于 歷史

“阿爾法”特種部隊以其出色的任務能力而聞名於世。從20世紀90年代,“阿爾法”也在遭受著動盪的局勢的挑戰,經受著布瓊諾夫斯克、五一村、杜布羅夫卡劇院、別斯蘭等重大事件的洗禮。

同時,這支蘇聯和俄羅斯最具傳奇色彩的特種部隊也會執行一些“常規”任務,在更為殘酷的事件比如布瓊諾夫斯克和五一村的襯托下顯得默默無聞,僅僅因為這些任務不需要付出大量的鮮血和犧牲,1995年的韓國遊客劫持事件就是其中一例。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1995 年 10 月 14 日,星期六,莫斯科,氣溫不到5度,天空飄著毛毛細雨,俄羅斯人正在度過聖母帡幪節(亦稱聖母守護節),工作了 34 年的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駕駛著大巴載著來自韓國的遊客環遊莫斯科。17:30,在遊覽了著名的聖瓦西里主教座堂後,韓國遊客返回大巴。波波夫沒有注意到乘客中混入了一位不速之客。司機轉過身,看到一個戴著巴拉克拉瓦頭套,手裡拿著手槍的男子,這才意識到發生了預料之外的事情。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巴拉克拉瓦頭套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隨便配的圖)

持槍男子叫所有人別動,大巴停了一會兒。很快,一名路人注意到巴士裡有一名男子拿著武器,便衝向最近的警察。於是在俄羅斯首都中心—克里姆林宮旁,一場短暫但富有戲劇性的人質劫持事件拉開了帷幕—大約30名韓國人、一名導遊和一名巴士司機同時被劫為人質。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劫持者名叫維克多·蘇爾蓋,34歲,一名失敗的商人,公司的債務使他鋌而走險,帶著槍和自製炸彈劫持了一車人質。

首先,劫持者和現場警察進行了談判,很快,莫斯科刑事調查局的尤里·謝苗諾夫中校走近了公共汽車。在他面前是臉色蒼白的司機,在他的背後藏著劫持犯。犯人獅子大開口,索要1000 萬美元和一架飛往國外的飛機。他沒有透露他的 “旅行”計劃。如果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威脅要炸燬多莫傑多沃機場,聲稱他的兄弟已經準備好在那裡引爆一個威力巨大的爆炸裝置。這些資訊立刻被媒體知曉,外國人、炸彈,無疑是一條爆炸性新聞。

艱苦的談判開始了,謝苗諾夫努力拖延時間,要求釋放一些人質,並就贖金金額和交款時間討價還價。SOBR趕到現場,但同時接到命令—不要行動。

在收到人質劫持案的訊息後,由“阿爾法”特種部隊1處幾名隊員組成的先遣隊就已經前往現場偵察了。很快,阿爾法負責人亞歷山大·古謝夫將軍和他的副手亞歷山大·米羅什尼琴科抵達現場。隨即,突擊組、狙擊組、特種裝備組、封鎖組進行了部署。20:00,由時任俄羅斯聯邦安全域性局長米哈伊爾·巴爾蘇科夫親自掛帥的行動指揮部成形。伊戈爾·米羅什尼琴科被分配到阿爾法的談判小組,他參加過布瓊諾夫斯克行動,是一位公認的優秀談判專家。他的任務是配合已經與劫持者建立聯絡的尤里·謝苗諾夫就人質問題進行談判。而伊戈爾·米羅什尼琴科上尉剛剛從高加索抵達莫斯科,在醫院探望一位在布瓊諾夫斯克受傷的朋友,接到命令後,他從醫院直接趕到克里姆林宮。作戰指揮部和作戰單位之間的協調由時任“阿爾法”1處副主任的瓦西里·扎哈羅維奇·韋列夏克負責。特種部隊被賦予了一個簡單明瞭的任務:如果談判沒有結果,就衝上旅遊大巴。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現場單位開始研究行動方案,一個選項是由狙擊手消滅罪犯。這個方案不得不放棄,因為蘇爾蓋出人意料地命令司機駕駛大巴向前行駛了幾十米,令狙擊手失去了理想的射擊位置。犯人很謹慎,總是利用司機打掩護,大巴也拉上了窗簾。

片刻之後,情況再次發生了變化。“阿爾法”專家在公交車上安裝了特種監聽裝置,聽到了犯人對司機的命令:“準備好!我們現在就去莫斯科!”聽到劫持者的話,指揮部不得不制定一套在機場展開行動的計劃。與此同時,與犯罪分子的談判仍在繼續,米羅什尼琴科和謝苗諾夫來來回回地同犯人討價還價,同時關注著犯人的位置。攻擊準備工作全面展開,有訊息稱,當時韓國大使館並不希望俄方採取強力手段。

莫斯科市長尤里·盧日科夫在這次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他 “打動”銀行家的本領,在大晚上迅速搞來一大筆錢降低了劫持者的警惕性,此外,他還找來了一輛同型大巴供特種部隊演練制定攻擊方案。

大約22時,在收到第一部分錢後,犯人釋放了所有被扣留的婦女和三名男子。突然,他要求給他提供一輛小汽車前往機場。尤里·托爾辛大尉和尤里·波利什丘克上尉利用觀察死角接近大巴,爬到前門底下,準備在罪犯換乘小汽車時採取行動。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一批韓國人質被釋放。

晚上10點30分,汽車開到了大巴邊上,但是蘇爾蓋並沒有下車,而是命令大巴司機檢查汽車,他隨後就改變了主意,拒絕換乘。談判分六個階段進行,贖金金額最終減少到100萬美元,同時,犯人要求提供無線電用於同行動指揮部的聯絡。罪犯顯得很“專業”,他總是躲在車廂深處喊話,並屢屢利用司機遮擋自己。

特種部隊從被釋放的人質處得知,在每次談判之後,犯人都會移動到第二排,這條資訊對阿爾法制定攻擊計劃非常有利。指揮部決定派出兩個小組攻擊,一個小組將從停在大巴旁邊的卡車上進攻,不過必須破窗,另一個小組則透過前門突擊。

10月15日凌晨2點,突擊小組開始前往出發位置。突擊小組必須謹慎行事,因為罪犯有一個真正的爆炸裝置。凌晨2:38,米羅什尼琴科交給犯人另一筆錢,裝美元的袋子很大以至於蘇爾蓋完全忽視了米羅什尼琴科另一隻手裡握著的驚喜,他開啟袋子,開始數錢……於是,輪到米羅什尼琴科這位阿爾法談判精英露一手了,握在他手中的“曙光”震撼彈準確地飛到匪徒和袋子之間。蘇爾蓋抬起頭,但他無法抵擋比黎明更耀眼的強光和震耳欲聾的強響,早已就位的突擊隊迅速行動,一個小組透過沒有上鎖的前門突入,而一輛滿載突擊隊員的ZIL-130卡車疾馳而來,停在大巴左側,隊員以鐵錘破窗進入車內。蘇爾蓋想要負隅頑抗,但是隨著一串槍聲響起,他成為了此次事件中的唯一死者—所有人質都活著,毫髮無損地被解救,行動共計耗時21秒。至於所謂的在機場的同夥,俄國執法機構調查後發現只是虛張聲勢而已。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曙光”(Заря)震撼彈,可以產生172分貝強響以及3000萬坎德拉的強光,後續型號“曙光-2”、“曙光-M”出現在地鐵2033和塔科夫等遊戲中。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前門突擊組躲在車後。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曙光”震撼彈爆炸瞬間,黑夜變白晝。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2支小組同時出擊。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破窗進入。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被擊斃的劫持犯。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被解救的韓國人質。

這批被解救的韓國人質是韓國現代集團的員工,隨後“阿爾法”隊員們應邀前往韓國,參觀了韓國同行的訓練基地,享受到電影明星般的歡迎,無論是“阿爾法”的隊員們還是韓國人都很開心。

這次克里姆林宮旁的行動知名度不高,被俄羅斯苦澀動盪的90年代的一樁樁驚天動地的大事件所掩蓋,但“阿爾法”依然表現出極高的職業水準,在特種部隊行動史留下了又一個經典行動案例。“阿爾法”特種部隊膽大心細,雖然犯人狡猾謹慎,但是“阿爾法”敢於抓住戰機主動出擊,保障了人質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阿爾法”特種部隊使用錘子打破了車窗,這在俄羅斯當時的行動中並不鮮見,實踐說明只要使用得當,錘子一樣可以發揮想要的效果。這不禁令人想起了2010年8月23日香港遊客在菲律賓被劫持的案件,全程夢遊的菲律賓警方揮舞著大錘徒勞地敲打著車玻璃,失敗的行動導致人質8人死亡,6人受傷,令人唏噓不已。倘若把表現業餘的菲律賓警察換成哪怕是SOBR級別的特警,結局也不會如此。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1994年SOBR的一次行動,同樣使用卡車載人,錘子破窗。

克里姆林宮旁的“常規”任務—1995年阿爾法解救韓國人質

2010年,菲律賓警方拙劣而業餘的行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