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水俁病的源頭日本,又想故技重施排汙入海,69年前悲劇又將上演?

2021-06-26由 有書歷史 發表于 歷史

69年前,一場人為引發的疾病——水俁病,讓日本水俁鎮陷入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無盡“大火”中。不斷有人生病,不斷有人死去,不斷有新的病人產生……死亡的威脅無處不在。

為了撲滅這場“大火”,日本搬來了一整個國家隊,但再頂尖的專家也對已造成的傷害束手無策。如果,你現在到水俁鎮街頭走一走,還能見到許多長相畸形、手腳歪曲的小鎮居民們。

水俁病的源頭日本,又想故技重施排汙入海,69年前悲劇又將上演?

然而,這場“大火”給日本人的教訓還不夠,同樣的一批人如今又在思索著如何給世界放一把“大火”。

2021年4月13日,經歷過水俁病悲劇的日本,又一次決定將超過125萬噸的核廢水排放入海。假如“排汙入海”成真,這些核廢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將在10年內把世界海域變成日本核廢水的“垃圾桶”!

全世界75億人都要給日本這個傲慢無知、不負責任的行為“買單”,而世界各地頻發水俁病的噩夢,或許也就真的離我們不遠了。

導火索源於2011年3月的福島核事故

日本將要排放入海的核廢水都來自同一個核電站,福島。福島核能發電廠始創於1960年,它先後建立起了第一、第二發電站,並在半個多世紀中穩定運營。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大地震,併發海嘯,福島核電站才出現了大量核洩露。

此次核洩露事故造成了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汙染,嚴重程度堪比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然而,在當時的東電公司看來,預估的結果遠沒有現實這樣慘烈。

錯誤地估算了事故的嚴重程度後,東電依然心存僥倖,僅僅藉助不超過7個小時的備用電池來冷卻裝置,並放棄了最佳的冷卻手段:引入海水。原因是,海水會讓核電站最核心的部件報廢掉。一直拖到災難發生的20個小時後,東電才不得不開倉灌入海水。

此時的核洩露已經發生了,且勢不可擋——不僅有放射性物質洩露到大氣中,連水源、土壤也相繼受到汙染。一句“碘鹽可以預防治療核輻射”的謠言,更是引發了中國的“搶鹽”風波,儘管後來謠言得到了澄清,但福島核洩露也已成為了事實。

水俁病的源頭日本,又想故技重施排汙入海,69年前悲劇又將上演?

在核洩露後發生後的近10年間,福島人的患癌率大幅增長,同時引發了很多疾病。而為了解決海嘯造成的裝置受損問題,核電站每天都需要多達170噸的海水來冷卻反應堆,這些冷卻的海水也因此受到汙染。

如果去福島核電站外圍轉一轉,你肯定可以看到一摞摞壘在一起的巨型大桶,這些桶面上標註著令人恐懼的危險標誌,裡面裝的便是這些經過冷卻的核廢水。

對於日本政府而言,這些日積月累下產生的核廢水罐亟待解決,在一次次的推諉、扯皮中,最後因經濟考量,而放棄了更安全的處理方式,選擇成本更低的“排汙入海”。

有“經驗”的日本人早就釀成過一場疾病災難

排汙入海,日本人並非第一次做。在日本島的西南端,有一個永遠被記入疾病史冊的地方,現在依然充斥著驚恐、慌亂和猶疑。當地人談“汞”色變,恨不得將吃過的每一頓飯、喝過的每一口水都加以過濾,這兒便是日本熊本縣水俁鎮。

1925年,熊本縣水俁灣是一個落後的小漁村,一名有“遠見”的資本家來此投資,興建起氮肥工廠,隨後擴建成合成醋酸工廠,並開始生產氯乙烯。伴隨著巨大經濟效益的產生,工業廢水也成為了一個新的問題。

為了以更低的成本解決掉這些廢水,這些人在政府的半默許下,將含有高濃度的汞廢水源源不斷地排放入海,直到1950年一場怪病的降臨。

最開始只是一群病貓的出現,它們個個眼神呆滯,抽筋麻痺,走路形態神似“跳舞”,當地人戲稱作“貓跳舞症”,隨後不久,這種病開始在人群中蔓延,患者們通常出現麻痺、抽搐等症狀,說話、走路就像不受自己控制一樣,形態十分可怕。

水俁病的源頭日本,又想故技重施排汙入海,69年前悲劇又將上演?

這場由貓及人的怪病像夢魘一樣死死地纏著水俁鎮及周邊居民,甚至連嬰幼兒都不能倖免。醫生和科學家苦思冥想都無法找到病源,可怪病卻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

從1950年到1969年,共計有超過1萬人染病,死亡人數逾1000人,還有眾多患者因此出現嚴重的後遺症,只能日復一日地躺在病床上,被迫接受慘淡的人生。

在多年的研究下,科學家發現怪病的產生與重金屬中毒有關。從病死者、魚體和氮肥廠排汙管道出口附近都發現了有毒的甲基汞,這才揭開了水俁病的秘密。

由於常年將工業廢水排放至水俁灣,灣內的魚蝦早已受到汙染,而食用了受汙染的魚蝦後,貓和人類紛紛都出現汞中毒的症狀,即便在當代,治療汞中毒依然是個棘手的醫學難題。

而在當年,染病的病患在這些工業“怪物”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大量的甲基汞進入大腦,首先使腦萎縮,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傷,然後侵害神經細胞,同時破壞掉掌握人體平衡的小腦和知覺系統,嚴重的還有可能致人死亡。

日本水俁病後遺症不斷,“排汙入海”再添一筆

水俁病帶來的後遺症,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對於患病的民眾而言,享受一天正常人的生活都是奢望,因為汞中毒後,不僅會損傷機體,而且會不斷累積,直至產生基因突變。

所以,在水俁鎮及周邊地區,許多水俁症患者都是先天性的,他們自打一出生開始,就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說話、運動,有的還出現了嚴重的身體畸形。這些身體疾病往往隨著年齡增長,變得更加嚴重,無法生育、活動和生活。

除此之外,當地人賴以為生的漁業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魚蝦紛紛被重金屬汙染,本地漁業沒有市場後,患病的病人同時也喪失了勞動力,迫於生計,很多人不得不繼續食用含汞魚類,由此形成一種惡性迴圈,致使水俁鎮曾經成為“地獄”般的存在。

水俁病的源頭日本,又想故技重施排汙入海,69年前悲劇又將上演?

面對這種情況,政府花了大力氣來整治,可災難已經釀成。那些隨處可見的、被填埋的淤泥,附近工廠的排水管道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人們災難仍未結束。

隨著2011年的福島核洩露事故,另一場公害已悄然上演。

據不完全統計,自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後,洩露的放射性鈾元素已經達到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六分之一,而用來冷卻反應堆裝置的核汙水已經達到125萬噸,按照這個進度,等到2023年時,137萬噸的儲存水箱預計將達到極限。

這些核廢水中,不僅含有大量的氚、鍶、銫、碘等放射性核素,還包括可能會引起基因突變的碳-14,這些核素很難被降解,也很難被剔除,除了做成輻射水泥深埋別無他法。

由此,如果將這些核廢水全部排放入太平洋,後果不堪設想。

短短57天內,核廢水裡的發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內將到達美國、加拿大,10年內全球海域將無一倖免。而這些洩露的核汙染將伴隨著食物鏈逐級上傳,正如日本水俁病的傳播一樣,不出一代人,25年內就將影響全人類。

也許等到那個時候,我們食用的海產品、飲用的水都將存在核素過量的風險,最令人可怖的事情是,也許地球上再沒有一片淨土,包括南極和北極。

面對核汙染,世界將何去何從

日本政府的一意孤行很明顯違背了國際社會的公序良知,也在時刻挑戰著國內民眾的神經。

在Twitter網站上,隨處可見人們對於“排汙入海”的不認同,其中有部分網友質疑了政府所提出的“沒有地方儲存了”這一理由。在福島核電站第七、八號機組附近預留了接近1600平方米的空地,如果繼續用來存放儲存汙水的罐子,將為排汙入海爭取至少48年時間。

這也意味著,經過48年的“淨化”,當前核汙水中的氚濃度會下降至最初的1/32,這時即使再排放到海洋中,也不會對生態造成太大的危害和影響。

水俁病的源頭日本,又想故技重施排汙入海,69年前悲劇又將上演?

然而,這種方法也被日本政府否決了,原因在於費用高昂。或許對於產生了核廢料的日本國而言,讓全球各國來共同買單將是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

因此,當日本政府試圖推出“二次元”氚形象來緩解國際氣氛時,各國紛紛不買賬,而酷似日本河童形象的氚,也在上架的第一天即面臨下架的窘境。

在面對“排汙入海”這個問題上,國際社會達成了共識:海洋是一家,不可胡作非為。這不僅因為海洋生態深刻地影響著地球環境,更源於人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願景。

對於生活在“汞”陰影下的水俁鎮民而言,體驗一次正常的交流和運動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從母體中帶來的汞元素像加諸在他們身上的枷鎖,永遠都無法擺脫。

試想而知,一旦日本“排汙入海”成功,多年後的我們或者我們的下一代將面臨一個如何可怖的世界?是不是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喝到的每一口水都蘊藏著無法溶解的放射性氚元素,是不是每一天的環境都將變得越來越壞,末日也不再是一場電影、一本書籍。

面對這種局面,現當代的我們也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所有應對核廢水的方法中,最安全的是進行電解,將水分離成氫和氧。然而這個過程對裝置和技術都有極高的要求,通常耗資巨大。不過,從長遠角度考慮,這不乏參考性。

即使往核廢水中加拌水泥,做成固體深埋也不能確保沒有汙染土壤的風險,因此,與其思考讓海水來稀釋核汙水,不如儘可能地想辦法降低電解成本。

水俁病的源頭日本,又想故技重施排汙入海,69年前悲劇又將上演?

國際上將事故等級分為七級,日本福島核洩露事故就被認定為最嚴重的第七級特大事故,由此帶來的危害不僅有可能影響當前人類,更有可能影響全人類及後世。

或許,來自未來的人們的哭聲是遙遠的,但如果不顧人類的未來,一意孤行,這場哭聲便將釀成現實悲劇,整個海洋的健康以及無數人的命運,莫不將取決於這一事件的妥善處理。

作者:芥子須彌

選題:卡卡

編輯:雅喻

排版:馨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