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印度洋發現明代石碑,碑文內容翻譯後,世人才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2021-06-02由 史話人物 發表于 歷史

中國自詡天朝大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當西方文明還在萌芽中,東方的中國已經孕育出當時最先進的制度。無論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國一直領先世界,為什麼到了近代地位卻下降了呢,其實從鄭和下西洋這件事,就能窺探其中的奧秘。

印度洋發現明代石碑,碑文內容翻譯後,世人才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公元1405年,鄭和帶著大部隊浩浩蕩蕩,出使西方各國。前後總共7次,最遠到了東非、紅海地區。鄭和遠航比西方航海早了近百年,那麼他航海做了什麼呢?鄭和不斷賜予各國金銀財寶,炫耀明朝國威,就完事了。相比之下,西方航海家精明多了,開闢航道後大肆開闢市場,刺激國內經濟發展。一個送出去,一個賺回來,其中差距可見一般。

鄭和費了這麼大力氣下西洋,前後總共七次,真的就是為了到處炫耀一番嗎?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直到印度洋撈出了明代的石碑,世人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印度洋發現明代石碑,碑文內容翻譯後,世人才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中國到了明代,經濟發達,科技發展迅速。明成祖朱棣登之後,對邦交理念上有所改變。元朝的時候,成吉思汗帶著他的子子孫孫,一路打到西歐,並且擴充套件了蒙古人的領地。元朝人對待外邦人的態度就是,抓過來奴隸他們。朱棣不一樣,他對外邦交政策是“不侵佔”的態度。只要你不侵犯我,願意臣服於我,其他的都好說。

朱棣在位的時候,中國航海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水平了。白天的時候,鄭和船隊可以用指南針導航,晚上還有一個用水羅盤定方向。除此之外,明朝經濟發達,也給了鄭和下西洋物質條件。其實早在鄭和之前,朱棣曾三次派人遠航到其他國家,不過因為鄭和的規模最大,大部人以為下西洋的只有鄭和了。

印度洋發現明代石碑,碑文內容翻譯後,世人才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鄭和下西洋都做了什麼呢?主要內容無非就是賞賜、要不就是炫耀國威。花了這麼大代價,花了這麼多錢,只是為了出門炫耀一番,後人對鄭和下西洋的原因爭論不休。有的人說,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畢竟朱棣的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建文帝又突然消失了,說不定就是逃到海外去了。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為名,實則是為了找建文帝。這個說法很快就被人反駁了,建文帝就算在海外沒死,他無權無勢,孤身一人,朱棣當時已經坐穩了江山,何必這麼大費周章呢

印度洋發現明代石碑,碑文內容翻譯後,世人才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更多人支援炫耀國威的這一說法。首先,中國一直以來都有和其他國家建邦的習慣,亞洲各國,哪一個沒有受到中國的影響。但是中國受孔孟文化的影響,認為武力征服是最下策的做法,從思想上從文化上影響一個國家,才是長遠之計。所以,中國的邦交政策,向來都是“通好他國,懷柔遠人”

其次就是明成祖個人原因,他自己好大喜功。中國邦交那麼多國家,就屬明成祖這一次規模最大,耗費資金最大。鄭和下西洋有多費錢呢?有人統計了一下,給西方諸國大量的賞賜,加上航行本身的費用,僅僅耗費銀兩達600萬兩。大量的錢財外流,結果造成了國內“錢荒”。

印度洋發現明代石碑,碑文內容翻譯後,世人才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直到英國人從印度洋撈起了一塊鄭和立的石碑,下西洋背後原因才逐漸清晰起來。鄭和每到一個地方,就會立下碑文以作留念,這也是如今找尋鄭和下西洋地點的很重要的證據。公元1409年,鄭和來到了錫蘭,也就是如今的斯里蘭卡。他在那裡立下《佈施錫蘭山佛寺碑》,後來被英國海軍從印度洋裡面撈出來。

碑文上面五爪雙龍戲珠還清晰可見,英國人不識貨,竟然把鄭和的碑文當做鋪馬路的石頭。後來英國工程師S。 H。 Thomli0n辨認出上面的中文和波斯文,上面寫著“大明皇帝譴太監鄭和、王貴通等昭告於佛世尊……永惟大德,禮用報施……僅以金銀、織金苧絲寶幡、香爐……以充供養……”

印度洋發現明代石碑,碑文內容翻譯後,世人才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碑文上這語氣,這態度,可以看得出明朝的高高在上的樣子,看得出朱棣是把自己當土財主了。反正爺就是有錢,你們來仰視我吧,我有大把的錢給你們。從這塊碑文就可以看出,朱棣讓鄭和下西洋,還真就只是為了宣揚國威。但是中國的確因為下西洋這一行為,早早地在世界各國刷滿了存在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