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2022-06-12由 洛帶古鎮 發表于 美食

猶記得小時候,在路邊攤的竹筐裡

那滿滿的麻花

散發著對味蕾的誘惑

焦黃的酥皮,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一眼看過去,口水便開始不自覺的

分泌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詞典中對麻花的解釋是:“一種食品,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油炸而成。”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北魏《齊民要術》中也曾記載:“環餅也,吳謂之膏環,亦謂之寒具。以蜜和米麵煎熬作之。”,這“環餅”就是早期麻花的樣子。

關於寒具,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美食家蘇軾便曾以《寒具》為名賦詩一首,詩中“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生動的描述了麻花的做法和酥脆的特點。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毛麻花,在洛帶是和油燙鵝一樣知名的美食,是2017年洛帶古鎮文創化改造的第一家品牌門店。

遠在清朝年間,毛家先祖隨“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在萬興鄉毛家山梨園村安家。後來毛家人在農忙時耕田種地,而閒時便挑著自家的手工麻花到洛帶街上叫賣。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直到現在,兩代人匠心傳承,搓、切、折、繞、扭、滾,用最簡單的油脂和澱粉構築了洛帶古鎮熱烈蓬勃的滋味,奠定了洛帶小吃的美好底色。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麻花好吃,原料的功勞佔了一半——麥香四溢的新割小麥,磨成粉後便成了做麻花的上好原料。小麥麵粉裡的蛋白質,遇到熱油後脫水轉性賦予了麻花脆感;澱粉的糊化和焦化反應則帶給了麻花香味。

只是麵粉當然不夠,酵母、雞蛋、鹽、精麵粉、核桃粉,以及更加不可缺少的——麻花師傅們。較之於機械化流水線做出來的麻花,師傅們更喜歡用手和麵,用經年累月的製作積累的經驗,去觸控面的韌性,感知面的溫度,體會面發的好不好。只有最直觀的去接觸,才能做出最滿意的麻花。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和麵是做好麻花的要點,卻也不是唯一的要點——還需要一鍋熱油才能讓麻花的酥脆發揮的淋漓盡致。老師傅們比誰都清楚麻花的奧秘,而對油溫和時間的掌控,更是每個師傅必備的技能。

菜籽油,加少許豬油增香。將麻花生坯雙手持平輕放入鍋,使麻花炸至定型,再用筷子輕輕翻動而不變其形,待色澤金黃後撈出瀝油。油炸過的麻花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色,傳來勾人心脾的香味,直讓人口水連連。再用肉鬆把每一根麻花都包裹均勻,鎖住麻花獨有的層層酥勁和甜脆感。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毛麻花,最簡單的原料、最地道的手藝。

拿起一根輕咬一口,那酥脆的聲音,如同春天清晨的第一聲鳥鳴那樣清脆悅耳。薑黃色的肉鬆包裹著香酥, 在嘴裡翻滾相融,肉鬆的軟甜,麻花的酥脆,讓唇齒間留下的絲絲沁甜,回味無窮。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洛帶美食|洛帶毛麻花,酥皮撲簌落心尖

一座擁有悠久民俗文化的古鎮,

往往也伴隨著豐富的飲食文化。

作為食物的麻花,

見證了流傳數千年的飲食背後,

那綿延不絕的頑強文明,

也秉承了漢民族知進退、守禮儀的性格,

凝固了中華文化的美學視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