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青州覓食記,姥姥的蜜三刀!

2022-04-09由 西安美食彙總 發表于 美食

青州覓食記,姥姥的蜜三刀!

青州覓食記,姥姥的蜜三刀!

青州是旅遊名城,也是花卉聖地,還是美食之城。之前去過煙臺的娜娜著迷於濰縣的大蘿蔔與煙臺的大饃饃。其實,在青州,饅頭與蘿蔔並不出彩,有特色的還是煎包、火燒、朝天鍋與蜜三刀。再說了,青州人似乎對濰坊並不感冒,一般都是說山東青州,不愛說濰坊青州,畢竟濰坊(取自濰縣與坊子)不過是近代史的產物,而青州曾是九州之首。

談青州美食,先從偶園街說起,熙攘的偶園街道,有一棵大槐樹,不知年歲幾許,印象裡永遠都在排隊,只賣牛肉煎包與素煎包。水煎包餡足汁豐底子酥脆金黃,幾個煎包配一碗豆腐腦,虛浮!大煎包,其實早些年常遇見,像我媽媽就會做,是用土灶,燒一個圓形大鐵鍋,用草帽蓋蓋上,燒木柴,淋油,等出鍋時,一個個大煎包,挨挨擠擠的,冒著熱氣香噴噴,用小鐵鏟剷出裝盤,我最喜歡她做的豆角肉的煎包。可能是後來,越來越少人做這麻煩的小吃,煎包也就身價漸高了。

青州覓食記,姥姥的蜜三刀!

寒冷的早上,遍佈大街小巷的肉火燒,真不可錯過。火燒,類似於餡餅,卻完爆各地餡餅,濰坊地區均有。早年時候,做肉火燒用的是土碳爐子,肉用三肥七瘦,蔥是可以卷煎餅生吃的山東大蔥,調上黑胡椒,油煎雙面過後,蔥香肉香漂浮爐子周邊,再用叉子將發硬的火燒放到下層碳爐子烘烤,時不時檢視,最後用小紙袋一裝,火燒的油脂很快浸透半個袋子,咬口火燒,滿滿當當的肉香,也會留下滿嘴巴的顧不及擦的油。於是,再來一碗百搭的鹹豆腐腦!出了山東,我再也沒吃不到這樣的肉火燒了。

青州覓食記,姥姥的蜜三刀!

朝天鍋也是濰坊特色,唐魯孫早年在膠東工作時就提過這味美食。朝天鍋會要武漢人想起漢口江漢北路小木屋的滷肉大餅,一張薄薄的捲餅裡可以按照自己口味選擇塞滿切好的各種豬下水、驢肉等餡料,然後圍著鍋臺,就著煨好的肉湯,自己加青菜等。

你看,這種起源於集市的美味和帝都的鍋燒餅、西安葫蘆頭類似,就是捲餅+肉+青菜,簡單粗暴,可見各地的窮人樂還是很類似的嘛!像在偶園街附近就有一家清華朝天鍋,為青州最有名者。早年是一個攤子,生意火的不行,如今有了自己門面,依然是顧客盈門吶!

至於外來美食更多了,只提有趣的煎餅果子。今年春節跟同學老季在已經免費開放的範公亭公園聊天,他想起幼時在公園門口吃到過煎餅果子,攤主問他有沒有什麼忌口,他說不要油條!對,青州的煎餅果子是沒有薄脆,而是多用油條代之。親戚聽了,罵他傻冒!咋不給油條呢,吃的就是這貴的油條,煎餅山東有的是!這事兒他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如果你問我最愛何種青州美食,我會毫不遲疑說是蜜石。即據說起源於王府的隆盛蜜三刀,第一顆可是姥姥給我的呢!

小時候過春節,最期待的就是去姥姥家,推開搖搖欲墜的貼著大紅福字的舊木房門,喊兩聲“姥姥”。她就用她那日漸蒼老的手,從抽屜裡給我摸出幾粒高粱飴糖、幾塊蜜石、幾片桃酥。高粱飴糖,也是山東特產,軟軟糯糯,有點粘牙,甘甜爽口。我最愛吃的蜜石,姥姥總會多給我幾顆,我會迫不及待地吃掉,香軟綿甜,芝麻味厚,咬到裡面的包漿時,會酥軟爆漿,沁甜到心底。

蜜石,學名叫做蜜三刀,表層有三道類似於刀痕的紋路,故名。青州最好的蜜三刀還是隆盛糕點。傳說隆盛之先祖是大明衡王府糕點師,當時有“王府糕點名聲旺,皇子皇孫爭品嚐。飛騎急驅數千裡,皇差未到先飄香。宮娥饞得吧嗒嘴,舌涎流到下巴上。只盼夜來做美夢,公主賞塊嘗一嘗。”的說法。後來衡王被抄家,糕點師流落民間。回人脫翁萬隆、萬盛,於清代道光年間首創隆盛號。至今只有兩家店,從無其他分店。

每逢春節,隆盛糕點門前排隊人都是烏泱泱的,至少要排四小時才能買到。或許是因為出身高貴,或許是特別好吃,或許是太難買了!過節給親人帶隆盛糕點是倍有面子的事情!這跟武漢人認準了汪玉霞曹祥泰是一個理兒。當然,我從來沒排過隆盛的長隊,都是小姨或者姥姥給我帶來。

春節來看姥姥的親人太多,禮物都堆滿了小小的房屋,而人去人來,等到中午時候,只剩下媽媽姊妹兩個。

小姨會拿出從家裡帶來事先炸好的裡脊肉(裡脊肉包麵糊後再炸,我們叫做xiong肉)、炸丸子,切一點芫荽末兒,在鍋內簡單一煮,放一點香醋,就是一碗熱氣騰騰的丸子湯。

媽媽則會拿出炸帶魚或鮁魚。帶魚切段,勾芡後炸,牙齒輕輕咬掉表層的金黃麵糊,酥脆十足,帶魚的鮮嫩,下酒下飯,都是好物。鮁魚肉厚,青黑色的皮兒下是密麻緊緻的肉層,很好下口,中心一根大刺外,基本無刺,太容易下口。所以,我們一般偏愛後者,但帶魚更出數,還是吃炸帶魚居多。

大概這跟青州位於青、濟之間,兼收內陸與海洋之氣息,故既吃炸丸子煎餅,又多食各類海魚。

青州覓食記,姥姥的蜜三刀!

天南海北,甜食與油炸物,是中國人小時候最容易獲得滿足感的食物。這種刺激人精神興奮,給人帶來感官愉悅的滋味,要人的記憶一次次重新整理著甜蜜的記憶。這跟武漢人熱愛著油香、雞冠餃與酥餃是一個道理。

為何跟姥姥這樣親,大概跟我小時候的經歷有關。

我的爺爺奶奶早亡,記得小時候每逢春節去姥姥家拜年,都會留下過幾日。至今猶記得在姥姥已經拆遷掉的老屋子裡,採光並不好,中午睡覺時躺在床上,床頭那隻老式的座鐘,滴滴答答的響,到整點時,灰暗的空間翻出聲波微瀾,響動地特別深沉。後來,讀到課本上,德國黑森林地區特意製作了布穀鳥的鐘表,我現在回想小時候聽到的鐘聲,大概就像是從黑森林深處飛出的布穀布穀聲吧。此外,還記得在姥姥家看電視,動畫片裡的藍鬍子好生嚇人,總是放大招天馬流星拳的聖鬥士星矢,以及翻筋斗變形的變形金剛……

姥姥生於1921年,那年在嘉興南湖的畫舫裡發生著改變中國歷史的事件。生於民國的她,一手帶大了五個孩子,三個女兒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嫁給他人,而二女兒就是我的媽媽。

每逢初二,女兒回孃家的日子,三個女兒就會團聚一桌,閒談小城裡的大事小事。大人們的家常瑣事我並不關心,我只關心小姨帶來了哪些好吃的食物,姥姥有哪些私藏的美食。

青州覓食記,姥姥的蜜三刀!

等到美美的食物擺滿了桌子,看我吃的開心。高挑溫柔的姐姐總是逗我說我小時候咬字不準,喊“姥姥”為“咬咬”。而憨厚的哥哥則跟弟弟開玩笑,你爸這次沒來是不是在家裡吃蜜桃呢?因為我弟小時候鬧過一個笑話,問我爸怎麼沒來。我弟說,他在家吃桃子。眾人鬨然大笑。說來,青州的冬雪蜜桃,小巧玲瓏,脆甜無比,可以徒手掰開,果核上不會沾一點果肉。我們都很愛啦。

飯後,看到院子裡陽光格外明亮,冬雪融化,可以聽到雪融的水聲時,姥姥就拿出黃表紙來,上面是她找人豎寫的佛經唱詞,要唱誦的人無非是觀音、佛祖等等,要我幫她抄錄幾份,亦會問我哪一段忘記了,要我告知她內容。她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常年吃齋,常跟一群老奶奶誦經,我覺得她的吟唱聲比現在滿大街的歌曲都要好聽呢,有種土生土長的韻味兒。我記得唐宋時候,佛家弟子就開始了街頭吟唱,大概與姥姥這種大體無二吧。

後來,我離開了家鄉,一年年的流逝中,姥姥的背是越來越駝,她每日裡會拄著柺棍出門,曬曬太陽,會會一起誦經的老友。可是,老友們漸漸離去,她慢慢地落寞起來,耳朵更是越來越聾。每次推開門,我都要大聲喊“姥姥,我回來了。”姥姥點點頭,我也不知她有無聽到我向她拜年的聲音。親戚們在一旁敘說往事,等姥姥聽清嘗試插嘴時,話題已經結束了。她搓一搓雙手,手上已經毫無光澤,而青色的血管突起,她想說什麼呢?

再後來,因建橋,姥姥所在的社群遭遇了拆遷,她便隨著舅舅一起搬到新家。今年春節,我去看她,發現新家要敞亮太多,姥姥卻已是行動不便。媽媽和小姨來看她,一桌人吃飯,愛吃的她用她僅存的一顆牙齒,還是可以吃掉幾個炸丸子與炸藕夾……

98歲高齡的她,現在是社群裡年齡最高的老人,她不會再給我蜜三刀了,那據說要排四個小時隊伍買隆盛糕點的事兒我從來沒有經歷過,如今我只需要滑鼠輕輕一點從網上便可以得到,只是一切再也沒有兒時那樣甜蜜的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