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中藥服用有講究

2022-04-08由 大醫小課濟世堂 發表于 美食

中藥主要來源於天然藥材及其加工品,具有預防、治療疾病,促進康復與保健等作用。不少人有服用中藥調理身體的習慣。但一些人對於中藥的理解並不正確,甚至認為“常吃中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事實上,服用中藥有很多注意事項需要了解。

中藥服用有講究

|服藥劑量|

中藥服用劑量應以醫囑為依據,不可根據個人意願進行調節。中藥劑量不足,難以發揮藥效。但某些中藥若不遵醫囑,擅自長期或加量服用,甚至未經診斷自行服用,則可能引發不良反應。如過量服用六神丸,可能使人出現頭暈、胸悶、心悸、氣短等不良反應。

中藥服用有講究

|服用溫度|

服藥溫度對於藥性、藥效的發揮,具有一定影響,具體分為冷服、溫服、熱服三種。冷服主要適用於具有清熱解毒、止吐功效的藥物;溫服適用於治療炎症、滋補、發汗解表類藥物;熱服適用於治療胃腸道疾病、風寒、頭痛、關節痛等疾病的藥物。

中藥服用有講究

|服藥方法|

1。煎服

一般分為頭煎(即第一遍煎好後倒出藥液)和二煎(加水煎第二遍,去藥渣後的藥液)。一般情況下,將兩次煎好的藥液兌在一處,再分成兩份,早晚服下。這樣做可使藥液濃度均勻,穩定發揮藥效。建議兩次服藥的時間間隔為4~6個小時。煎好後的藥液應妥善儲存,並在當天服完。

2。泡服

泡服適用於某些成分易溶於水的中藥材,或煎煮會破壞藥效的中藥材,如胖大海、藏紅花等。具體方法是,準備少量開水,或利用方劑中其他中藥煎出的藥液浸泡相應藥材,加蓋悶30分鐘,去掉藥渣後服用。

3。沖服

沖服適用於名貴、量少的藥材,如麝香、猴棗、牛黃、鹿茸、人參、馬寶等。這類藥物多被研成細末製成散劑,利用溫開水或方劑中其他藥物煎煮出的藥汁沖服,可減少藥效損失。一些藥物成分、性質特殊的藥物,如白芨、三七、棕櫚炭、紫珠草、花蕊石、地龍等,也需要衝服,且需嚴格控制沖服水溫——水溫過高會影響藥效。雷丸、硃砂等一些成分難溶於水的藥物多製成散劑沖服。此外,一些液體藥物,如鮮地黃汁、薑汁、竹瀝汁等也需要以溫水沖服。

中藥服用有講究

|服藥時間|

不同型別的藥物的服用時間有所不同。大部分煎服藥物為早飯前和晚飯後服用。不過,這不能一概而論,很多藥物的服用時間有自己的特點。發汗藥建議飯後服用,避免出汗過多導致身體出現虛脫。服用發汗解表藥物後,要做好保溫,儘量避免到室外環境。人體保持微微發汗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藥效。滋補類藥物、瀉藥、驅蟲藥在空腹狀態下服用,更利於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清晨發病的“五更瀉”(早晨天未亮之前的洩瀉即腸鳴洩瀉),建議在晚間服用藥物。藥物味道具有刺激性,容易引起嘔吐的藥物,可新增少許薑汁,或在用藥前使用生薑塗抹舌頭,抑制嘔吐。

中藥服用有講究

|服藥禁忌|

1。嚴禁亂服

有些人自認為“久病成醫”,對於中藥成分十分了解,經常自己“抓藥”。需要提醒您的是,一些中藥必須經過特殊工藝與炮製後,才能用於疾病的治療。未經過炮製的生品毒性極強,服用後有生命危險。此外,很多人聽信民間偏方,長期吃中藥“滋補”。臨床經常會接收到這樣的病例:大量服用人參,導致高血壓、精神錯亂、情緒激動、腹脹;長期服用何首烏,導致嘔吐、大便稀薄、腹部疼痛。這些均為亂用中藥引發的不良反應。中藥需要在專業中醫師診療後,根據患者體質、藥物耐受情況制定方劑,患者自己不得亂服。此外,不可購買無合法銷售、製藥資質的廠家生產的中成藥。這類藥物的毒副作用未經科學驗證,用藥也往往沒有專業人士指導,會損害身體健康。

2。遵循藥物特性與醫囑要求

為方便患者,很多醫院會出售煎煮好的中藥液。通常情況下,醫生會開具3~5天或1個療程的劑量。患者取藥回家後,應將其放入冰箱冷藏。此類藥液需要熱透後服用,可使用蒸鍋蒸,或用開水對其浸泡,保障藥液熱度均勻。若是購買藥材自行煎煮,需要提前浸泡藥材。浸泡時間要根據藥材本身以及季節確定:春秋季節浸泡30~60分鐘最為適宜,冬天浸泡時間在60分鐘以內即可。不同藥物的浸泡時間也有區別:紅花、魚腥草等藥物浸泡15~20分鐘即可,根莖類藥物含有大量澱粉需要延長浸泡時間。煎製藥物可用潔淨的自來水或蒸餾水,並掌握好火候、時間等因素,確保獲取合適劑量的藥液,避免煎幹、煎糊。煎幹、煎糊後的藥物不能服用。

3。注意飲食相剋原則

服用中藥期間需注意飲食,不吃與藥物藥效相剋的食物,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如服用麥冬禁止食用鯽魚、服用黃連禁止食用豬肉、服用地黃禁止食用蘿蔔、服用人參禁止喝茶、服用茯苓禁止食用米醋、服用柿霜禁止食用螃蟹等。

中藥服用有講究

4。聯合用藥需注意

服用中藥期間如需聯合服用西藥,需徵得醫生同意,確定聯合用藥無不良反應,不會減弱藥效方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