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今天正月十四,喝亮眼湯糊辣羹拜臨水娘娘

2022-02-21由 勞資之友 發表于 美食

今天正月十四,喝亮眼湯糊辣羹拜臨水娘娘

春節快樂

HAPPY NEW YEAR

正月十四即農曆正月第十四天,作為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有喝亮眼湯,試花燈,食糟羹,拜臨水娘娘等。到了這一天,年基本已經過去了,之後便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過後,年就宣告結束了。在正月十四這一天人們都會拜臨水娘娘,因為這一天是“臨水娘娘”(又稱“順天聖母”)的誕辰。

今天正月十四,喝亮眼湯糊辣羹拜臨水娘娘

正月十四有什麼習俗

1。拜臨水娘娘

民間將正月十四這一天稱為“臨水娘娘”(又稱“順天聖母”)的誕辰。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曆年間的人,後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聖母”。其實,是婦女們在沒有地位、科學不發達的時代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護神,也是她們畏懼難產而鼓舞自己的一種方式。

2。吃麥流

農曆正月十四夜,每逢此日晚餐,寧海城鄉家家戶戶都要吃麥流。麥流即是將菜葉、香乾絲、蝦皮、番薯粉面絲放一道燒熟,然後把麥粉放下攪拌,成為薄薄的糊狀,就叫“麥流”。為什麼寧海正月十四夜要吃麥流呢?據說這與戚繼光抗倭寇有關。

3。喝亮眼湯

新昌有正月十四喝亮眼湯的習俗。民間有個說法,這十四夜亮眼湯一喝,就說明春節也過得差不多了,大家得開始振作精神開始新一年的工作。亮眼湯是碗青菜麻餈湯。將麻餈切成小手指般大小的一條條,然後將洗淨的青菜合二為一,下鍋煮熟,放入適量的食鹽、醬油,挑上一撮熬熟的豬油,就成了民間傳統的亮眼湯。

4。吃“糊辣羹”

象山正月十四鬧元宵,有吃“糊辣羹”這一習俗。當天,小孩們自帶碗筷,串街走巷,挨門挨戶吃糊辣羹,說一聲:“吃發財羹啦!”主人不分熟人或陌生人,每人一瓢。“糊辣羹”是用牡礪、蝦仁、魚肉、蟶肉等為主料,加上切成粒的精肉、芋艿、蘿蔔、蛋、香腸、菜絲等做成熟食後混合在炒燴最後加水勾芡而成。據說小孩串的門越多,吃的越多,越會聰明。討糊辣的人越多,主人越會發財。

5。試花燈

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宵節,民間和朝廷都會在這天搭建燈棚,懸燈結彩,並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成為“試燈”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至於市面上賣燈籠的小販,早就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販賣,成為“燈市”。

6。食糟羹

在臺州,元宵節為正月十四,其節日氣氛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徵和內涵,台州元宵夜吃糟羹更是在全國獨一無二。糟羹的製作方法很簡單,也很獨特。據清《台州外書》載:元宵時,“以肉、菜和粉,雜薺、筍為羹,以多為貴,謂之吃糟羹。”常以芥菜、肉絲、豬耳朵、豬尾巴、豆麵、冬筍、香菇、木耳、豆腐乾、油泡、川豆板、芋頭等時令蔬菜,切成丁狀或末狀,在鍋裡燒熟,加水燒開,再用米粉調水,倒入鍋中攪勻,燒成糊狀即成。古時,曾用酒糟調和,故稱“糟羹”。

7。伏羲誕辰日

甘肅天水一帶,稱伏羲為人宗爺,以正月十四日為人宗爺誕辰日,這天要舉行祭祀活動。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準備祭品,祭品有宰殺好的整豬、整羊以及水果和其他食品。院內古柏樹上,貼滿了小小的紅紙人。子時一到,開始讀祭文,回顧祖宗的功德,述說現在的美好生活。之後進行朝拜,給人宗爺唱戲,耍社火,祈願保佑歲歲平安,人壽年豐。祭祀後,供品要分給朝拜者,意為祖先賜給了食物。

8。守財神

從正月十四這天下午起,從剛剛學步的娃娃到十二三歲的兒童,手裡都捏著一根線,拉著毛兔燈,牽著大人的手,滿街地跑,蠟燭點在兔肚子上,把白兔照得通體透亮。此時家家戶戶的每一間屋子裡都點起蠟燭,俗稱“間間迎”,以此表示迎接財神。同時,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點“長夜燈”,從傍晚一直亮到第二天早上。

9。偷青

客家人自古有正月十四“偷青”的習俗,叫做“偷青節”,正月十四這天夜裡,青年男女三五結伴,乘夜幕掩護到別家菜地裡“偷青”。蔥、蒜、蘿蔔、麥菜、生菜都是他們的目標,“偷菜”預示著把一年的好運氣都“偷”回了家。如果不小心被主人發現了,捱了一頓罵,更是一種好運氣。

10。走大橋

正月十四走十橋,是舟山海島相沿至今的習俗。傳說這天走遍、拜遍十座橋後,能渡過厄運,丟掉百病,出入平安。

11。卜紫姑

卜紫姑,又稱邀紫姑或邀廁姑,在浙江定海縣,正月十四日夜裡,婦女在家邀廁姑,來占卜豐歉吉凶及雜事。具體做法是:“以箸一插溲箕前,圍縐帕於箕緣,二童舁之至廁,口中祝告,稍候而返。案上設香燭、果餌,布米於上,二童左右各以指懸,掀之,隨箕自動,動則曰姑至矣。卜竣,送神回。”

12。卜流花

卜流花也叫“卜流”、“爆孛婁”、“卜流年”等,該習俗活動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蘇一帶,通常在每年的正月十三日或十四日進行,即家人拿著糯谷或珍珠米(通常一人一顆),投到鍋中爆成花,以花開大小占卜一年內的吉凶。

正月十四有什麼講究

1。忌遇殯葬

有的地方習俗正月裡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

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升官”“發財”。

2。喪家忌拜年

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儘量在正月裡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3。忌吵架、罵人

正月裡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4。忌請醫生

舊時,正月裡忌請醫生看病,認為此兆一年到頭都要生病。

5。忌宿孃家

舊時,正月裡新媳婦忌在孃家過夜。回孃家時,晚上必須趕回夫家。俗語云:“正月不空房”。直到二月二日(土地神誕辰)後方可解禁。

6。忌遷居、忌更換、洗滌衣被

舊說正月更換、洗滌衣被,不吉。

7。忌剃頭

舊時正月裡忌諱剃頭。俗說剃頭死舅。此為誤傳,應做“思舊”之解,是人們對過去一年的一種追思之情。

今天正月十四,喝亮眼湯糊辣羹拜臨水娘娘

台州為何正月十四過元宵節

據調查,以正月十四為元宵的,除了台州各縣(市、區)外,還有現寧海縣和象山縣,而舟山、溫州、紹興、金華、麗水等地區的元宵均為正月十五。寧海縣,自晉太康元年(280)立縣起,長時期屬於台州(臨海郡),1958年劃屬寧波專區;象山縣,系唐神龍元年(705)分寧海縣和時屬越州的鄮縣置,立縣時屬台州,到廣德二年(764)改屬明州[開元二十六年(738)分越州置]。故元宵為正月十四的地域,系唐前期的台州地域。

在明確習俗的區域後,再來考證其中幾種流傳較廣的傳說。

一為孝子改節說。

明代臨海城關秦鳴雷,生彌月喪母,五齡喪父,出嗣於伯父秦文,未幾秦文亦亡故,由其伯母(繼母)楊夫人含辛茹苦扶養長大。嘉靖二十三年(1544),秦鳴雷27歲中進士,廷試對策,閣臣進呈擬第三,時方明世宗祈雨郊壇,看其名,大喜,親擢第一,為狀元。飲水思源,秦鳴雷對伯母極為尊敬孝順,每逢節日,總是精心備辦佳餚美食供奉。可是伯母信佛,初一、十五都要戒葷吃素,為了使他的伯母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節日的口福,特將元宵提前一天。

對於這一說法,秦鳴雷中進士、狀元后,擔任中低階文官,要改變州級區域的習俗,影響力尚嫌不足。到晚期,秦鳴雷曾擔任南京禮部尚書,權力是大了,但已經54歲,伯母已亡故20多年。再則,傳統的節日除了元宵、中秋外,還有七月半是七月十五日,春節是正月初一,若為伯母吃素而改,為何僅改前二者,而沒改後二者?

二為戚繼光抗倭說。

相傳有一年正月十四,戚繼光帶兵進駐臨海桃渚城。當晚,庫裡的糧食已不夠用,考慮到桃渚城裡的百姓多次遭倭寇洗劫,為了支援戚家軍已經省吃儉用,不能再給他們增加負擔。解糧官張裡道帶領士兵把剩下的糧食磨成粉,兌水熬成糊狀,再加入各種蔬菜、肉類、豆製品和調味品,製成味道不錯的糟羹。訊息傳出,桃渚百姓非常感動,為紀念此事就把元宵改為正月十四,糟羹也成為元宵的傳統食品。

另一說則是在正月十四這一天,戚家軍在海邊打垮一股倭寇。倭寇逃到黃岩時天色已晚,他們有的躲進橘林,有的藏身民房。戚繼光率軍趕到,百姓紛紛點燈燃燭,幫助戚家軍搜尋殘敵。一時間,城裡城外,每間房屋,每片橘林,到處燈火通明。倭寇無處藏身,全部被消滅。為紀念這一事件,百姓把元宵節改到正月十四夜。

明嘉靖年間,倭寇最活躍、最猖獗的時節,主要是每年清明節之後的農曆三至五月間,以及重陽節之後的農曆九、十月間。查明史、台州有關方誌及戚繼光的有關書籍,未發現有記載戚家軍於元宵前後在臺州抗倭的戰事。故筆者認為,因紀念抗倭而改節證據不足。究其原因,可能是民族英雄戚繼光平定了為患數百年的倭寇,台州百姓為感恩而產生這些傳說。

三為方國珍改節說。

一是防敵說,二是因夫人生日改節說。但從方國珍割據的區域、開府慶元、元宵節俗的流傳區域三個因素來分析,也可予以排除。

四為唐初築城說。

開工說——相傳唐初,大將尉遲恭(一說為刺史尉遲繚)徵來大量民工修築台州城。開工這天是正月十四,天寒地凍,民工雙手麻木,連工具也拿不住,工作效率很低。這時,有個民工向築城官建議:“老酒糟裡有餘酒,去酒坊里弄些酒糟來,加上菜、米粉,煮幾鍋羹給大家喝,暖和了身子好乾活。”築城官一聽,覺得有理,燒了大批“糟羹”給民工喝。民工喝了糟羹,果然幹活有勁了,築城進度很快。城造成後,人們為了以志紀念,就保留了正月十四吃糟羹的習俗。

海盜說、犒軍說——唐初台州(臨海)常遭海盜燒搶,當時刺史尉遲繚(又說大將尉遲恭)發動士兵築城防盜。開工時,正值民間鬧元宵,海盜乘機在臺州灣登陸。尉遲刺史得知後,一面派兵剿盜,一面加緊築城。當晚,百姓們聚在一起商議,燒些什麼食物夜裡送去慰勞築城的將士呢?有人想出好辦法:用帶糟新酒當水,調進好菜和粉,攪成糟羹,又好吃又禦寒。果然,將士們喝了糟羹,不怕嚴寒,幹活更有勁。從此,每年正月十四吃糟羹的風俗,便流傳下來。

竣工說——唐初開國元勳尉遲恭組織大批民工築台州城,正月十四竣工。民工回家,家人團聚,但過年已近半月,好吃的東西也差不多沒了。每戶人家盡其餘留年貨合煮,團聚而食,謂糟羹,從此相沿成俗。

這幾個傳說中,海盜說缺乏證據,方誌也未有該時間段的戰事記錄;開工說時間又比史料晚了些;竣工說只涉及少數家庭,其影響力似乎又小了些。筆者愚見,故事發生在工程期間較為合理,犒軍或者民工偷吃米粉糊引出的故事都比較可信。透過與徐三見先生等方史專家的探討,我們認為,糟羹的原材料是米粉,但粘度稍差,因而築城採用的是糯米粉和桐油等混合材料,故筆者更傾向於犒軍說。

元宵節俗的形成可整理為

唐武德四年(621)十一月,唐將杜伏威戰敗李子通,七日,李子通投降,江南一帶進入唐王朝版圖,南北朝時的臨海郡境域設定為台州,開國大將尉遲恭坐鎮臺州擴建城牆。一天晚上,尉遲恭在苦惱中入睡,夢中見一梅花鹿反覆跳入其床上用蹄推其身體,惱火中醒來發現晨曦初現,夜裡下了一場大雪,雪地中有一行醒目的鹿蹄印。隨著鹿的足跡追尋,發現剛好圍繞一大圈。尉遲恭很驚奇,也很高興,忙命人按鹿的足跡築城,工程非常順利,故台州府城又名鹿城。

隨著工程的進展,台州的父老鄉親看到士兵、民工在冰天雪地中築城非常辛苦,家家戶戶紛紛捐獻糧食、酒菜等前來慰勞。為圖省事,正月十四那一天,尉遲恭採納了一位老者的建議,將大米磨成粉,用酒水燒開,加入筍、肉、菜等,攪成糊狀,味道十分鮮美,又好吃又禦寒。築城計程車兵、民工們喝了糟羹,周身發熱,幹活更有勁,築城的速度大大加快。台州民眾為紀念此事,將元宵提前一天,改為正月十四,並家家戶戶製作糟羹,相沿成俗。

今天正月十四,喝亮眼湯糊辣羹拜臨水娘娘

正月十四的命運如何

今天出生的人,為人敦厚穩重,個性喜靜而不妄動,因此很容易成為團體中眾人都十分看重的角色。在個人特質方面,這一天出生的男性多半面貌英俊脫俗,女性則具備敏銳的天資與細膩靈巧的心思。整體大運方面:命中自有貴人幫助,年輕時期運勢普通,學業或事業發展並沒有特別突出之處,若是能夠努力奮進,善加利用千金難求的貴人幫助,可望在中年之時開拓自我運勢,及至晚年時更發跡顯達,是屬於厚分的命局。

正月十四出生人的性格

您的生命目標是擁有過人的才華,並且展現出個性和自我的特色。您有為大眾服務的心態,因此經常會投入社會公益活動,如果這次的社會公益很有影響,您會更樂意去做;在職業上必須要能顯現出您的才華,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要朝向社會公益的方向做努力。

您的個性特徵是快樂活潑,感覺上很爽快、很熱情,具有開朗的特質。在您的內心也有細心的一面,會想蠻多事情的,為什麼這個不一樣?為什麼會如此?思想很單純,思維則很複雜,因此很多事一下子會想不透。

您的優點是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情感豐沛,會用感情和直覺來做為智慧的基礎,您的才華也很容易展現出來。您的缺點在於有時候會不自量力,鋒芒太露,太過於愛搶風頭,內心較缺乏安全感,言語有時會很刻薄毒辣,其實那是因為您內心的熱情一時找不到出口,只好用這個負面方式來宣洩。

您的人生運勢表現的比較直接而且有衝勁,不會轉來轉去或反反覆覆。一旦有確定的目標,您就會一直去進行,直接向前衝,並會慢慢朝向社會公益,甚至宗教等更高的精神層面發展,如果走上藝術的路線也會很不錯,可以到達很高的層次喔!

您的天賦潛能是總會在工作中找到意義與快樂,並且會盡情發揮您的創造力與表達力,可以說您是個優雅的人,或一個有著藝術細胞的人,總之您很有群眾的魅力喔!

今天正月十四,喝亮眼湯糊辣羹拜臨水娘娘

今天正月十四,喝亮眼湯糊辣羹拜臨水娘娘

2020鼠你好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