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2022-01-12由 羊城派 發表于 美食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鍾傳芳

最近,粵菜又有新動作,作為廣東人,你流口水了嗎?

1月1日,一批預製菜得到廣東湛江海關簽發的首個農產品RCEP原產地證書。0001號,滿載烤魚、小龍蝦……就這樣子出發,朝著澳大利亞和新加坡,去征服更多味蕾。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湛江江洪漁港 圖/視覺中國

登臨雄山大川,忍不住要指點一番;上桌吃飯,也得扯一扯菜品掌故,方顯吃貨內心世界的豐盛。

關於粵菜的淵源和故事,豈可缺席。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一道烤乳豬,已經吃了2000多年

在廣東生活,一年到頭總有機會吃到TA。無論是清明祭祖,抑或喜慶宴席,餐桌上總有一隻燒豬承載著人們或思念或喜悅等情感。

2021年8月,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了一場集中呈現廣州秦漢考古成果的展覽。展覽中最讓人感覺飢腸轆轆的,莫過於3件看著不顯眼的方形銅烤爐。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銅烤爐 圖/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官網

想當年(1983年),這幾樣寶貝在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出土,迅速引發了吃貨界的廣泛關注。因為這銅烤爐不僅“裝備精良”,爐上裝有長叉、鐵釺、鐵鉤等多種供烤炙用的配件,而且其中一件的爐壁上還有4只乳豬,豬嘴朝上,廣東人若拿來使用,都不帶看說明書的。

據《周禮》記載,當時專供周天子享用的“八珍”美食,就有一道“炮豚”,做法是將乳豬先烤再煎然後燉煮。等到豬肉煮爛了,再伴著醋和肉醬食用。

因此也就不難想象,2000年前的西漢時期,南越王大口大口吃著“烤乳豬”的生動場面了。就是不知道,那時候烤的乳豬,皮脆不脆,肉酥不酥,味道正不正宗……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圖/視覺中國

別以為彼時廣東還是南越蠻荒之地,其實除了吃什麼,人們對怎麼吃也是很有講究的。

據考古研究發現,嶺南地區當時已經開始使用水濡、火烹、烘烤、曝曬、煙燻、風乾、冰鎮、鹽醃、發酵等多種手段烹飪食物了。煎炒燜煮炸,一樣不拉下,而且很可能已出現“分餐制”。可見老祖宗們吃得精緻,也吃得衛生。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圖/視覺中國

古粵菜還有哪些奇葩菜品?

江湖上,流傳著廣東人什麼都吃的傳說。在古代,咱們的菜品別有一番風味,應該是確有其事的。

南宋時期周去非所編的《嶺外代答》中第六卷《食用門》,就有這麼一句:深廣及溪峒人,不問鳥獸蟲蛇,無不食之。

看起來像是實錘了,但不得不說的是,古代嶺南地區多有瘴氣,食物種類也相對稀少。但凡能吃上正常家禽肉類,誰又願意吃那些稀奇古怪的。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圖/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現如今,沒有一隻雞能活著走出廣東。擱在以前,蛇也是廣東人桌上的家常菜。

唐代李德裕在《謫嶺南道中作》寫道:愁衝毒霧逢蛇草,畏落沙石避燕泥。《廣東新語》也提到:予不欲言,寧言猛虎,不欲言毒蛇也。甚至連漢武帝遠征南越前,都有人勸諫說:南方暑溼,近夏瘴熱,暴露水居,蝮蛇蠢生……

可見,嶺南是多蛇的,也讓外地人望而生畏、敬而遠之。怎麼辦,本地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吃TA!

以前的廣府、潮汕以及客家人,在食蛇這一點,是不分畛域的。但外地人不怎麼吃蛇,並且有知名人士表示:平生嗜羊炙,識味肯輕飽,烹蛇啖蛙蛤,頗訝能稍稍。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圖/視覺中國

哥兒們我平生摯愛羊肉,聞著香味都覺滿足。至於蛇、蛤蟆之類的,我雖然覺得驚訝,也還是能嘗一點的。

連“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東坡先生都這樣說,可見在古代吃蛇,還是得鼓起勇氣的。

老祖宗們的奇葩選單當然不止於此——

有吃螞蟻卵的,還挺稀罕——唐代劉恂所寫的地理雜記《嶺表錄異》記載:交、廣溪洞間,酋長多收蟻卵,淘澤令淨,滷以為醬,或雲其味酷似肉醬。非官客親友,不可得也。

還有吃大象鼻子的,真真殘忍——同是唐代的段公路在《北戶錄》寫道:廣之屬城循州、雷州,皆產黑象,牙小而紅,土人捕之,爭食其鼻,雲肥脆偏堪為炙。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圖/視覺中國

可以說,那個時候,凡能烹製入食的,都被充分運用到飲食當中。沒辦法,填飽肚子要緊。

到了現在,物資極大豐富。山珍野味什麼的,是萬萬不能再吃了,而且違法!

請諸位切記!切切記!

粵菜是如何爆紅出圈的?

讓小缸靜靜,豐盛的早茶、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雷州菜……這才是廣東美食的正確開啟方式。

知名學者周松芳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表示,以廣府菜為代表的粵菜廣為人知,廣為接受,可能始自晚清,民初以後開始在京滬興盛,特別是在上世紀二三十代達到巔峰狀態。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圖/視覺中國

從此之後,粵菜積極向外拓展,走向全國,走出國門。憑著包容並蓄的胸襟,粵菜逐漸吸收南北方的烹飪精髓,眾多華僑又把在歐美、東南亞學到的烹調技巧帶回家鄉,終於形成了集南北風味於一爐、融中西烹飪於一體的獨特風格,名揚海內外。

在很多國家的唐人街,無一例外能看到漢字招牌,可品嚐中華美食。其中,粵菜可以稱得上是各地唐人街上的“網紅店”。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圖/視覺中國

像是日本橫濱的中華街上,廣東餐館最多,廣東菜以清淡著稱,因而備受日本人青睞。在曼谷唐人街,華人主要來自廣東潮州,區域內匯聚的各種潮州美食,口味和潮州家鄉的別無二致。一碗炒粿條,便寄託著廣東人對故鄉最深切的懷念。

很多時候,粵菜透出的那種煙火氣、市井味、生活感,更讓人慾罷不能。

譬如“粉粿”,相傳就是由西關一名女傭所創,因為覺得剩飯丟掉可惜,於是把飯和泡後的粘米混合起來舂成粉粿皮。又譬如“太爺雞”,相傳是清末廣東新會縣知縣周桂生,因生活困迫在街邊設檔時,兼取江蘇的燻法和廣東的滷法之長製成的雞餚……

司馬缸說丨啊,廣東“吃貨”的內心世界真豐盛!

圖/視覺中國

大概每道點心,每道菜品,都會有這麼一段典故。就看行色匆匆的人,有沒有心思留駐,聽一聽食物所訴說的故事了。

廣東預製菜的興起,恰恰對接了年輕人對於食物加工便捷性的需求。逢年過節間,更支撐起了年輕群體回味家鄉味道的那一份過年儀式感。

2022年,願諸君吃好喝好,總有一桌子豐盛的飯菜,等你回家。(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參考資料:

1。羊城晚報,《重溫粵菜舊日榮光 回溯傳統方能行遠》

2。中國文化報,《文物透出的嶺南煙火油鹽》

3。中國青年報,《兩千年前的廣州人就吃上了烤乳豬》

4。環球人文地理,《亞洲唐人街》

5。澎湃新聞,《饕餮中國︱烤乳豬何以成為粵菜中的“當家菜”》《饕餮中國︱廣東人吃蛇肉的習俗始於何時》

責編 | 謝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