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美食|地瓜:你心裡的溫度

2021-12-28由 回孃家 發表于 美食

“最初開這個食堂只是想記錄一下從小和媽媽學做飯的手藝,寫著寫著就變成了給城市的印記。任何一個地方美食的背後都鐫刻著文化,大連也是如此。食堂裡絕不僅僅是北緯39°的海鮮,更重要的是食材與人的相融。”

大學四年是在瀋陽度過的。必然是窮盡了青春歲月時最厚實的棉衣,卻也還是經常凍感冒,然而卻凍並快樂著——為什麼呢,因為這才是乾脆的冷啊,別磨磨嘰嘰冷不冷溫不溫的,痛快暢意,才好。

記憶中最深刻的是班裡的同學集體包餃子,上世紀80年代的最後,沒什麼更好的餡兒了,就是大白菜了。還沒有到20字頭的學生們,會做飯的並不多,和麵、調餃子餡兒,我一個人承包了。大家湊了湊每個人手裡可憐的糧票去買了點肉,剁肉的時候,我生怕浪費了一丁點,捨不得啊。

所有的基礎工作都做好了,大家一擁而上包餃子。包好的餃子放哪呢?蓋簾?不用!特意選了男生宿舍,110,因為是一樓,窗外放個大盆,包好的餃子直接扔盆裡——不一會就凍得像個小石頭了,完全不用擔心粘連,簡直天然冰櫃……回想起來,班長抱著大盆,到三食堂讓大師傅在大鍋裡煮餃子,用的鏟子跟鐵鍬一樣,這樣獨一無二的記憶,真的和天寒地凍的溫度無關,從來,人文才是我們的終極關懷。

在我的飲食體系裡,有一種食物,應該是一輩子都會保持恆溫的:地瓜。

從小到大,只要是地瓜,不管怎麼做,我都愛吃。大連菜裡的那道著名的冷盤拌三絲兒,裡面必須不能缺了地瓜絲兒啊;蒸地瓜比較挑地瓜了,不甜的地瓜,估計吃起來沒啥滋味;烤地瓜出現以後,這就成了饞嘴的女人們的最愛,從街頭的爐子烤地瓜,到現在的電烤,再到甜到蜜牙的去皮烤地瓜……

美食|地瓜:你心裡的溫度

美食|地瓜:你心裡的溫度

但是,在我記憶深處的,卻是媽媽給我做的煎地瓜片。為什麼呢?因為這是用時最短、又儘可能保證比蒸著好吃的一種方法。媽媽是希望女兒儘量吃到又快又好吃的喜歡的地瓜……

這一期食堂的步驟怕是最簡單的了,但是,若說它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卻也錯了——

1,把地瓜洗淨、去不去皮都可以,去的話吃的時候省事,推薦。

2,切片。技術含量從這時候開始啦。太薄容易脆、硬,太厚不容易熟,適中就行。不要過水哦。

3,熱鍋,有不粘鍋最好,沒有也沒關係,普通的平底鍋也OK。加入油,中火,把地瓜片均勻擺入鍋底,像一朵朵綻放的黃色小花……

美食|地瓜:你心裡的溫度

4,技術含量2:翻面之後,估計差不多兩面都起硬餎了,加入少許開水,馬上蓋上鍋蓋,持續中火。這是催熟地瓜片、又不會讓它們糊鍋的訣竅。待水慢慢燒乾後,可以開啟鍋蓋,調到小火,讓地瓜的兩面重新上硬鉻,並看著它們變成欲滴的金黃……

美食|地瓜:你心裡的溫度

如果你自己或是孩子饞了想吃地瓜,烤箱又慢,又不愛吃蒸地瓜,那麼就10分鐘搞定這煎地瓜片嘍。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地瓜的時候,父親從來不動。時間長了,我禁不住好奇,問為什麼,父親卻並不回答。

後來有一次,媽媽對我說:“我們上學的時候,家裡不是所有孩子都讀得起書的,為了一個上學的孩子,可能要犧牲掉其他孩子讀書的機會。就算上得了學,也沒有錢吃白麵饅頭。你爸爸上學的時候,只能吃從家裡帶的地瓜。天天吃,日日吃,直到把胃口吃傷了,後來連米飯都吃不了……所以,地瓜對你來說是快樂,對他來說,是傷痛……”

從此以後,我幾乎不在父親面前吃地瓜……

安放每個人心裡的溫度,用愛。

美食|地瓜:你心裡的溫度

簡單生活簡單愛。蛋卷兒食堂,不僅僅是食堂。

張軼,大連新聞傳媒集團高階記者,遼寧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遼寧省優秀新聞工作者,大連市首批城市形象網路代言人,大連市婦聯十五屆執委。作為一個有著28年新聞生涯的傳統媒體人,她用自己的獨特方式邁進了新媒體時代,打造了一個既展示大連特色美食、又充滿城市人文情懷的微信公眾號“蛋卷兒食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