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中醫理論詮釋

2021-04-24由 全城熱練 發表于 時尚

馬王堆導引術,是根據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一批珍貴醫學養生帛書中的《導引圖》創編的一套健身功法。此功法既承前人之養生精華,又代表了我國醫學界、武術界的前輩們追求健康、服務大眾的心願。此功法對於身體保健、增進健康、防治疾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旨在運用中醫基礎理論對本功法的功理作用進行詮釋。

預備勢

本式透過對形體的調節,進而達到對心神的調節,可使身心放鬆,行正意充。舌抵上顎,俗稱“搭鵲橋”,可以使任督二脈的經氣更好的交通執行,同時有助於咀嚼肌以及牙根膜的放鬆,增強津液的分泌,而達到填補腎臟津液的作用,以顧護人體真陰真陽。目視前方,可以使目不亂視而擾神,達到斂神的作用,使形、氣、神三位一體,更快的進入練功的境界。

起勢

兩掌抬起,配合吸氣,同時,微提踵,這樣可以引導清氣上行。兩掌緩緩下按,呼氣,落踵,同時兩腳趾微抓地,可以引導濁氣下降。抬掌按掌、提踵抓地等有節律的運動,可以改善練習者手足末端的經氣的流通,起到溫煦手足的作用。按掌與託掌轉換時的旋腕,可以刺激手三陰經、手三陽經的經穴,可達到通經活絡,頤養心肺,疏導三焦的作用。

第一式 挽弓

擴胸展肩,松肩含胸,可以有效刺激內臟及拉伸頸肩部經脈,對於因經脈不利引起的肩部運動不適,有很好的預防與調治作用。左右頂髖可以使尾閭得到有效的活動,起到松尾閭的作用(松尾閭,古人視為練功的訣竅,一向是秘而不宣的)。同時也能對足太陽膀胱經進行牽拉刺激,中醫認為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所以此經經氣暢通對於提高人體抵抗力有很大的幫助。動作與呼吸的配合,有利於祛除胸悶,改善氣喘等身體不適。

第二式 引背

兩臂內旋、外旋,可以加強對神經、骨骼、肌肉、關節的刺激。中醫理論認為有規律地旋臂,可以加強對手三陰、手三陽經脈上五腧穴的刺激。有利於加強心經、心包經、肺經和與其相表裡的小腸經、三焦經、大腸經的經氣的流通,因此起到強心益肺、潤腸化結、通調三焦的作用。提踵、拱背,可使肩背部經脈得到充分牽拉,有利於經氣的執行,可以改善肩背部的運動不適。還可以有規律的對兩脅經脈進行牽拉,刺激並疏通肝膽兩經經氣,起到疏肝理氣,調暢情志的作用。配合近視和遠望可以加強眼部經脈氣血的執行,可以很好的預防和治療眼部疾患。

第三式 鳧浴

以腰為紐帶動左右擺臂和轉體,可以減少腰部脂肪的堆積,起到塑身作用。根據中醫學理論知識,《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腰者,腎之府。”明•趙獻可在《醫貫•十二官論》中說:“腎有二,精所舍也。形如豇豆,相併而曲附於脊。”腎的生理功能是藏精、主骨、生髓,為先天之本,生長髮育之源;同時腎主水、主納氣,所以對腰部的鍛鍊可以達到益腎填精的目的。腎又主一身陰、陽之氣,對維持臟腑陰陽的相對平衡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所以歷代醫學家、養生家十分注重對腎臟及腎經的調養。頂髖擺臂旋腰運動,還有利於經脈氣血的執行,對肩、腰部運動不適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第四式 龍登

兩臂上舉撐展,可以疏通三焦氣機,通調三焦。中醫學認為三焦為“孤府”,有通行元氣,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功能。宗氣和元氣都是透過三焦而執行上下,《靈樞·營衛生會》“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另外三焦還能通調水道,所以“三焦”通暢,有利於改善因水液代謝失常、氣機失調等引起的身體不適。

提踵而立可刺激足三陽、足三陰經經氣及足部各穴位,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提踵還可以對腳底進行自我按摩,對足部反射區進行刺激,《圖解腳底按摩療法》一書中介紹,左右腳底有很多反射區,其中各個臟腑器官都能在足底找到其反射區,對反射區的刺激可以對相應臟腑組織器官的疾病起到預防治療的作用。提踵還可以發展小腿後肌群力量,拉長足底肌肉、韌帶,提高人體平衡能力。伸展屈蹲,舒展全身,有利於改善頸、肩、腰、腿部的經氣執行,對上述部位的運動不適有一定的調節和治療作用。

第五式 鳥伸

以腰帶動兩臂向外擺動,幅度依次加大。這樣不僅對腎起到按摩鍛鍊的作用,而且可以對上肢經脈進行牽拉刺激,使經氣通暢,起到對頸、肩、肘部運動不適的防治作用。還可以對胸廓進行有規律的擴張,有助於舒胸暢氣,利心肺之氣,調和心肺功能,充分發揮“肺主一身之氣”的功能。胸中宗氣充沛,則全身之氣充沛,全身氣機升降協調,臟腑氣化功能正常,使整個機能狀態得以向有利的方面發展。同時對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治療作用。

身體前俯,兩掌下按,目視前方;下頜內收,頸椎、胸椎、腰椎節節蠕動。這樣可以對督脈、足太陽經兩條經脈上的穴位及華佗夾脊穴進行刺激,而有效的鍛鍊了腎和膀胱,使其氣血激盪,經絡疏通,起到養生和對疾病預防治療的作用;對心肺疾病、上肢疾病、胃腸道疾病、腰腹疾病,及下肢疾病有一定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第六式 引腹

兩臂有規律的內旋外展,能暢通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有助於強心益肺,通調三焦,潤腸化結;有利於對肩、肘、手部運動不適的預防與調治。右腿微屈膝,左髖向左頂出;左腿微屈膝,右髖向右頂出,可以刺激內臟及腿部外側經脈:如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等,可消除消化不良、腹部脹氣、兩脅不適等相應臟腑出現的病證。

一掌在頭頂掌心向上,一掌在髖部掌心向下,這樣充分牽拉腹腔,可刺激脾臟經絡,達到健脾和胃的作用。足太陰脾經主要循行在胸、腹部,是脾臟外在的反應線。透過此動作導引,可反覆刺激脾經,疏通經絡,增強脾主統血、主運化的功能,使脾臟能有效的把食物中的精華物質轉化為氣血津液,透過心肺送至全身臟腑組織,以供人體生命活動之需。對因脾臟功能失常而帶來的疾患進行預防和治療。

第七式 鴟視

伸臂拔肩,頭頸前伸。可以對心經、肺經、三焦經等手部經脈進行有效的刺激。對頸及肩部的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均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上步抬腿踢腳,腳面繃直,勾腳尖,可以有效的刺激腳踝部穴位,踝關節正是“原穴”所在處。原穴是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於十二經脈四肢部的腧穴,是十二經脈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踝部的運動,目的主要是為了刺激“原穴”,加強自我按摩。“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說明原穴對防治內臟疾病起到重要的作用。故功法中活動踝關節,既可以增強經絡執行氣血、協調陰陽的生理功能,又可以提高經絡抗禦病邪、反映症候病理的能力,還可以加強經絡傳導感應、調整虛實的防治功能,從而起到維護正氣、內安五臟、強身健體的效果。

第八式 引腰

雙掌提至腹前,沿帶脈摩運至身後,可以刺激帶脈經氣。而帶脈可以約束縱行諸脈,調節脈氣,使縱行諸脈之脈氣不下陷。帶脈又主司婦女帶下。所以對一些因氣下陷引起的疾病及婦科帶下病有預防與治療作用。身體前俯後仰,側屈扭轉。對背部經脈、腹部經脈進行有規律的牽拉,可以使經氣通暢,特別是對任督二脈的牽拉,從而達到調節全身陰陽氣血,提高腦、髓、腎的功能,有利於女子月經及女子生殖機能的發育等。還可以充分鍛鍊腰背部肌群,有利於對腰部運動不適的預防與調治。前仰到位後擰轉頸項,可以調節頸部經脈的通暢,對頸部運動不適等疾病有一定的預防與治療作用。

第九式 雁飛

身體左右傾斜。可以對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進行刺激,而肝的生理作用是藏血和疏洩氣機,從而達到全身氣機疏通暢達的目的。因此此功法可以調理全身氣血執行,有平氣血、寧心身的功效。還可以對消化功能及情志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第十式 鶴舞

此式主要是兩臂的前後擺動、軀幹的扭轉及眼睛的左右視為主。動作雖然簡單,但要求整個動作要舒展圓活、上下協調,要達到形氣神一體。這樣可有效促進全身氣血的執行,對於全身機能的調整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於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治療預防作用。轉體回顧可以使任脈、督脈、帶脈通暢,脊柱靈活,增強平衡性。另外,對頸、肩、背、腰運動不適也有一定的預防與調治作用。

第十一式 仰呼

舉臂外展,挺胸呼氣。可以導引氣在胸腹中執行,以升舉陽氣,充養髓海,調理三焦氣機,進而改善氣喘、胸悶、頭暈、眼花等身體不適,並有利於對頸肩運動不適的預防與調治。立足可以發展小腿後肌群力量,拉長足底肌肉、韌帶,提高人體平衡能力。

第十二式 折陰

手臂伸舉旋落,有利於手部經氣的暢通、調理三焦氣機,對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的預防治療有一定的作用,還可以對肩部運動不適起到預防與調治作用。折陰前俯,可以對督脈進行牽拉,刺激其經氣,對人體起到治病保健的作用。能有效刺激內臟、脊柱,對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預防治療作用,並對脊柱各個關節運動不適的起到預防與調治作用。

收勢

兩掌心依次對照胸部、上腹部、下腹部,然後按掌意想湧泉穴,可使氣機自上而下,以達到調暢全身氣機的目的。兩虎口交叉相握,撫於肚臍,以引氣歸元,起到培補中氣、壯元氣、滋養臟腑、平調陰陽。對全身機能的調節有很大的作用。

總之,以上的中醫闡釋在《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中貫穿始終。此導引法以循經導引、行意相隨為主要特點,從而達到形、氣、神三為一體的練功境界。動作圍繞肢體開合提落、旋轉屈伸、抻筋拔骨進行設計,以條暢氣機,通行氣血為要。是一套古樸優美、內外兼修的功法,集修身、養性、娛樂、觀賞於一體。另外,動作優美,銜接流暢,安全可靠,簡單易學,適合於不同人群習練,具有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功效。

ID:chaq_org

主辦:石家莊市體育局、石家莊市體育總會

監製:張曼

編輯校對:邢婧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