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世界防治肥胖日,如何享“瘦”眼健康?

2022-12-02由 金眼科眼健康管家 發表于 時尚

眼健康管家作品

眼健康科普是眼科疾病的首選良藥

科普知識源自專業的積累!

微信ID:yanguanjia001

本文字數:1551|預計4分鐘讀完

每年5月11日

是世界防治肥胖日

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顯示:我國超過一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達50。7%),6歲以下和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0。4%和19。0%。

為此,#我國超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上了今日熱搜

世界防治肥胖日,如何享“瘦”眼健康?

對比一下,看看自己超重了沒?

俗話說“一胖毀所有”,說的是如果一個人胖了,會掩蓋其他優點。事實上,這句話放在臨床上更為貼切。

與體重正常的人相比,不僅肥胖人群無病壽命會縮短3~8年,而且還會增加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等在內的一系列疾病風險。

據近期發表於《柳葉刀糖尿病及內分泌學雜誌》顯示:肥胖人群中患有複雜共病(4種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是體重正常人群的12。39倍,且發病年齡大大提前。

世界防治肥胖日,如何享“瘦”眼健康?

此外,在患有複雜共病的肥胖人群中,

最常發生的肥胖相關疾病包括:

糖尿病(75。4%)、高血壓(71。8%)、睡眠障礙(42。6%)、骨關節炎(42。1%)、心律失常(34。4%)、細菌感染(31。3%)和哮喘(22。1%)等

肥胖增加患糖尿病最高

隨著體重和腰圍的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會越來越大。而糖尿病,與我們眼底健康息息相關。

實際上,I型糖尿病患病時間達10年的,約有60%會“上眼”,患病15年以上者80%中招;而II型糖尿病患病10年者,約55%會“上眼”,患病15年以上則70%的人會中招。

不要小瞧這個“上眼”,因為它會致盲!

糖尿病的三大併發症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疾病,由於體內血糖代謝出現問題,會造成血糖濃度升高,使我們的眼睛相當於浸泡在高糖溶液中,導致出現不同的併發症,其中最常見的三大併發症有:如糖尿病性白內障、糖尿病黃斑水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性白內障

由於體內胰島素缺乏或者某些酶的活性降低,血糖濃度升高,導致眼內房水的滲透壓增高,晶體纖維腫脹,進而斷裂、崩解,最終晶體完全混濁。此種情況可透過白內障超聲乳化抽吸術治療。

糖尿病黃斑水腫:

是由於糖尿病引起的黃斑中心凹一個視盤直徑範圍內的細胞外積液積聚所致的視網膜增厚或硬性滲出沉積。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嚴重時發生視網膜出血、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脫離,會造成患者永久性失明。

其中,三大併發症中,

糖尿病黃斑水腫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首要原因,也是最讓人擔心的眼部併發症

之所以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因為視網膜上的習慣長期處於高糖環境中,變得脆弱,所以容易出血、滲漏,從而引起視網膜的病變,導致視物模糊、黑影等,治療不及時甚至失明。

世界防治肥胖日,如何享“瘦”眼健康?

事實上,

糖尿病黃斑水腫可發生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任一階段,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得

。且能直接引起糖尿病患者視力下降或視物模糊,因為黃斑是視網膜上一個特殊生理區域。

世界防治肥胖日,如何享“瘦”眼健康?

不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之所以會導致嚴重後果,與該病沒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和定期複查有關

。臨床上,確診糖尿病後如果及時檢查眼底,每年定期複查,可做到大幅度降低嚴重後果的風險。而且,確診糖尿病後,控制好“三高”,遵醫囑服藥,日常清淡飲食、適量運動、戒菸戒酒都是可以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

俗話說得好,打蛇打七寸,預防糖尿病才是關鍵

預防糖尿病

肥胖程度越高,患複雜共病的風險越大,糖尿病也不例外!

所以首要的,就要控制好體重。

怎麼做呢?記住6字口訣:

管住嘴,邁開腿

管住嘴,這樣吃:

1。不喝含糖飲料(糖分不僅容易導致肥胖,還可以誘發近視的發生,尤其是兒童)

2。不吃油炸食物

3。不挑食不偏食,均衡飲食

4。減少鹽的攝入(高鹽可能導致身體儲存過量水分,也可引起眼壓變化)

5。早餐要吃,晚餐要淡

邁開腿,這樣練:

1。不要久坐(久坐同時對視力有影響)

2。不要忽視力量執行(力量運動能刺激肌肉生長,保持旺盛的代謝水平,能起到燃脂的效果,但不要忽略了個別運動不適合青光眼等基礎眼病的人)

3。結合有氧運動、抗阻訓練和柔韌性練習

4。保證充足的睡眠。

眼健康與身體狀況息息相關,身體狀況不好的人,眼部疾病也會頻繁發生。

所以各位要保持“苗條身材”,畢竟,“一胖”真的“毀所有”!

聯絡我們

眼科科普是眼健康的首選良藥,科普知識源於專業的積累。

眼健康管家

Dr。E APP

金眼科公眾號

金眼科官網

金眼科直播

小管家

文 | 編輯:路君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歡迎分享給朋友或轉發朋友圈

有關觀點歡迎指正批評,敬請留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