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2021-12-24由 小熙愛影視 發表于 時尚

說起,中國最頂尖的一批中醫聚集地,毫無疑問,肯定是中醫大夫中最強的一批人組成的機構團體。這個機構中的很多中醫大夫都是來自各省的名醫,可以說在全國都是極其出名的。而機構中另一批大夫則是由機構培養的學生。這批學生的中醫水平自然在全國也能排上名次。這個匯聚全國最頂尖的中醫大夫的機構就是清朝的太醫院,那些在太醫院中工作的大夫統稱御醫,又稱太醫。最頂尖的大夫自然要為地位最高的一批人服務,所以御醫主要在宮中為皇家診治疾病。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太醫院印文

服務物件極特殊,稍有不慎受處分

清代的太醫院一直延用了明朝的太醫院,地址就在正陽門內的東邊。但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已經延續幾百年的太醫院不得不搬家了。因為,這一年發生了八國聯軍侵華,此地被強制劃入各國駐華的使館區,也就是時人所稱的東郊民巷地區。作為清政府的一個特殊機構,太醫院被迫搬到了地安門(後門)的東南。太醫院雖是御醫們的上班地點,但他們真正的服務物件卻是在紫禁城內中的那些特殊人員。所以,他們有一部分人要在太醫院值班,而另一部分人要在紫禁城內值班。如果皇帝龍體欠安,御醫會由御藥房太監領進為皇帝看病(請脈),之後御醫所寫的脈案與藥方都要全部進呈皇帝預覽。之後把這些進藥奏報全部登記入冊,由太監收藏,作為以後的參考憑證。御醫抓藥,要和太監一起,而煎藥,不僅有太監監視,還有太醫院的院判(二把手)在旁邊監視。更為特殊的是,煎藥的時候,要把兩服藥合為一服,等到煎好之後,分別倒到兩個器皿裡。其中,一份由御醫先嚐,之後院判再嘗,最後太監嘗。如果沒有問題,才把另一份進呈給皇帝喝。這就是《禮記》中所記載的,君有疾飲藥,臣先嚐之。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晚清小太監

我們都知道皇帝進膳,一般都先由太監嘗試,以防出現不測。而對於皇帝用藥,更是小心謹慎,需要三個人嘗後無恙才能進呈。可見對於皇帝膳食醫藥,宮中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而那些為皇帝試嘗試藥的太監與御醫們卻是在用自己的性命保障著皇帝的生命安全。雖然御醫對皇帝如此負責與效忠,但他們還是會經常受到處分。過去老人常說,給皇帝看病的大夫,一旦沒看好皇帝的病,最終皇帝駕崩了。那這些為皇帝看病的大夫也將被處死。當然,這些老人們言過其實,但皇帝一旦駕崩,而那些為皇帝診治的御醫一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處分。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中藥

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駕崩後,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就曾發出懿旨:上月大行皇帝天花,李德立等,未能力圖保護,責任重大。太醫院左院判李德立、右院判莊守和(此人後來又為光緒看病),均著革職,帶罪當差。”這次因為同治帝得了天花,一連病了三十五天,雖經御醫盡心盡力地醫治,但最後還是駕崩了。所以,兩位太后認為是太醫院沒有全力以赴診治,最終把太醫院的兩位二把手左右院判革了職,並讓其帶罪當差。而到了光緒駕崩時,太醫院的御醫們更沒好果子吃。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光緒駕崩。很快,太醫院院使張仲元(一把手)、御醫全順、醫士忠勳等均被革職,並帶罪效力。可見,御醫即使盡心盡力服侍皇家人,但如果服務物件去世了,他們同樣會受到處分。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慈禧太后

御醫們不僅要為皇太后、皇后、妃嬪等診治,還要為宮中的那些太監、宮女、奶媽看病。有時,他們也會在皇帝的允許下為王公大臣們看病。

額外工作不加錢,紅包不敢隨便收

讀過《紅樓夢》的讀者都知道,在榮國府與寧國府中,經常會出現太醫們的身影。很多人不理解,太醫不是專為宮裡的人服務嗎,怎麼還為宮外的賈家看病呢。其實,在皇宮中的御醫,如果經過皇帝允許的前提下,是可以出宮為王公大臣看病的。賈家與朝廷的關係非同一般,首先,祖上曾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並被封公爵,其次,賈元春進入皇帝后宮,並有了品級,賈家也就成了皇親國戚。所以說,賈家有人生病有資格請皇宮中的御醫前來診治。書中雖然能看到太醫為賈家人看病,但其中的流程卻並沒有明說。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賈元春影視劇照

如果沒有皇帝的同意,太醫是不敢私自去給賈家看病的。賈家必須先上奏皇帝,家中有人生病,希望皇帝能派太醫前去診治。如果,皇帝同意,太醫才能前去。太醫看完病,回到宮中,還必須把所診治的病情及如何治療的,都要向皇帝回奏。然後,賈家也要向皇帝謝恩。《紅樓夢》中,當太醫診治完了,賈家會給太醫一定的小費,甚至到過節的時候,一起送。其實,真實的情況也並非如此簡單。不論賈家付給太醫多少錢,太醫都會一一向皇帝說明,如果皇帝不同意,那麼太醫就不能要。這樣的例子在清朝屢見不鮮。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生病中的林黛玉

乾隆十五年六月初三,太醫院御醫陳止敬奉旨為世子成袞扎布(十額駙親王策稜之子)。陳止敬為世子成袞扎布看完病後,及時回奏乾隆道:看得世子成袞扎布病,系咳嗽喘息,不能仰臥,形瘦食少,牙齦腿痛等症。服過滋燥、舒筋、減痛的湯藥及二妙丸後,諸病俱好,只有腿膝痠軟,步履無力,常服虎骨木瓜丸調理。給臣四匹緞子,五匹馬。臣不敢收。”從御醫陳止敬上奏的奏摺中,我們可看出,他把世子成袞扎布的病診治的很好。

於是,出手大方的成袞扎布直接要送給陳止敬四匹段子,五匹馬。但陳止敬沒敢收下。於是,他把前前後後回奏了乾隆。乾隆回道:“緞、馬不必收。”可以看到,御醫奉皇帝之命去給王公大臣看病,是不敢擅自收受病人的紅包的(賞賜或饋贈)。同樣在乾隆十二年,太醫院御醫崔生偉奉乾隆之命前去蒙古杜爾伯特為扎薩克貝子丹珠爾診治。治癒後返回時,丹珠爾賞賜崔生偉五十兩銀子,但崔生偉沒敢收,回來後,向乾隆回明這件事。乾隆說道:“銀子不必接他的。”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策稜常服像

皇帝之所不讓自己派出的御醫收受王公大臣的錢財,是向王公大臣暗示,他們應該感恩的是皇帝,而不是御醫。同時顯示,皇帝對王公大臣的隆恩。御醫心裡也清楚,一旦私下接受了王公大臣的紅包,將來事情洩露,那將自找苦吃。寧願不要紅包,也不能惹禍上身。然而,御醫們即使時時小心,刻刻謹慎,也經常會受到領導(皇帝)的訓斥。

無端受領導訓斥,心中有苦無處說

過去人常說,御醫難當,伴君如伴虎。上面,我們說到,每當皇帝駕崩,就會有一些御醫倒黴,被革職戴罪立功。當然,皇帝駕崩的頻率是很低的。清朝入關後268年,也才有九位皇帝駕崩。在這方面看,很多御醫還是很幸運的,因為只有恰巧碰上皇帝駕崩的那些倒黴的御醫才會因此受到處罰。御醫雖然受到皇帝處罰的情況不多,但受到皇帝的批評可是家常便飯。因為,不是所有的病都能藥到病除,有時御醫也無能為力。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乾隆朝服像

康熙四十五年,康熙派御醫劉聲芳、李德聰前去為正黃旗包衣、護軍參領莫爾洪看病。御醫診治後,發現莫爾洪是暑溼傷氣下痢病,病情蔓延下去,恐成“關格”症(脾腎虛衰,氣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與嘔吐)。於是,御醫商量改用昇陽益胃的湯治療。當把這件事上奏給康熙時,康熙大怒道:“爾等皆因醫學粗淺之故,所以往往不能救人。”兩句話雖然看似平常,但出自皇帝之口,著實傷透了御醫們的心。當然,御醫們心裡即使很委屈也要學會承受,因為這樣的事情會經常發生。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康熙朝服半身像

就在同一年,康熙又派太醫院院使(一把手)、御醫段時臣、李德聰前去為正黃旗內大臣頗爾盆治病。此時頗爾盆已經六十八歲。御醫們診治之後,原來內大臣是痔漏復發,甚至竄到左右臀部,內通大腸,奇臭無比,一天流膿達到一碗。之後又腹瀉不止,吃不進飯,病情一天比一天重。當御醫們把這一情況上奏康熙皇帝時,康熙又大怒道:“庸醫誤人,往往如此。”其中,一年之內,御醫李德聰兩次被康熙訓斥。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清宮御醫影視劇照

無獨有偶,康熙的孫子乾隆也是經常訓斥御醫。乾隆二十年,乾隆派太醫院院使劉欲鐸為侍衛內大臣伯依勒慎看病,診治後得出,是傷寒發疹之症,具體是由毒熱內盛,以致胡言亂語,舌苔發黑,六脈細小,病情危機。當御醫把這件上奏乾隆後,乾隆相當不滿意,大怒道:“交給你們一個病就治壞了。”乾隆不放心,讓太監監視著。後來,乾隆派御醫花三格為貝子達爾瑪看病,最終貝子因為內傷久咳而死。乾隆看到御醫上的相關奏摺後,訓斥道:“你們說是好些麼,到底治死了。”乾隆對御醫的診治並不滿意,甚至認為是御醫治死的。當然,御醫對於皇帝對自己的訓斥,只能默默忍受。吃得皇家飯,就要受皇家管。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清朝脈枕

專業受到帝王挑釁,高超醫術難以發揮

對於御醫來說,能進入宮中,自然都有自己拿手的醫術。他們不僅憑藉自己的醫術吃飯,還因自己的醫術而驕傲。但在清朝,他們想充分發揮自己的醫術似乎很難。一是,他們的服務物件太特殊,一旦出現紕漏,御醫們輕則受處分,重則身家難保。所以,他們寧可用緩藥也不敢用猛藥。二是,清朝的皇帝,自認為醫術不凡,對醫藥有自己的見解,所以經常干擾御醫們的施藥。當帝王與御醫在治病施藥中,意見不一,最終妥協的還是御醫。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乾隆宮廷御用百年古董藥櫃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命太醫為正黃旗四等侍衛布勒蘇治病。御醫診斷為“狂病”,然而上奏康熙後,康熙卻認為不是瘋病,並訓斥御醫非良醫。於是,康熙又派了御醫黃運與霍桂芳前去診治。診斷後,他們上奏康熙說:“向侍衛探問,其口出胡話,說有人持刀砍他,用槍刺他,並向他索要銀兩,我們問了他的弟弟,他弟弟說,哥哥說胡話很多天了。”(翻譯後)。於是御醫認為,這是屬於“肝經積熱,痰氣結於心包,以致語言錯亂,病似瘋狂之症。”康熙聽後,勃然大怒道:“此劣等大夫們知道什麼!”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清朝侍衛出身

康熙不會想到,第二次派去御醫也證明侍衛是狂症。而康熙先前否定是狂症,這次重重地打了康熙的臉。康熙下不來臺,只有再次堅持自己先前的意見,並訓斥御醫是劣等大夫。當然,御醫雖然診斷出是狂躁症,但最終還要聽從康熙的意見。皇帝說是,不是也是。這樣也使得御醫的醫術大打折扣。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清朝一份脈案及藥方

相對於康熙來說,光緒皇帝年輕氣盛,脾氣更暴躁。我們知道,光緒一生體弱多病,經常喝湯藥。由於,光緒急於希望自己痊癒,而御醫又束手無策,所以時常在御醫面前大發雷霆。他訓斥御醫道:“藥餌無效,以上各病究竟能治否,開方時當說明,不要草草開一些無關緊要的藥,應付了事,以後一定要切實想辦法快快治癒,不能延誤。”然而,御醫面對光緒皇帝的訓斥,只能低三下四地聽著。之後,因久治無效,光緒又訓斥道“所用的藥不但毫無效果,反而病情加重了,看來開的藥並不能治病,每次看脈,也是匆匆來匆匆去,這麼短的時間,怎能對病情有詳細的瞭解,以後不要敷衍了事。天天還稱你們是名醫,就這樣看病的嗎?以後再想想辦法,趕快讓我痊癒。”從這裡,我們可看到,因為御醫對光緒病治療效果不好,以致於經常遭到性子很急躁的光緒訓斥。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太醫影視劇照

光緒三十三年,眼看自己身體實在難以撐下去了,光緒開始對御醫的施藥進行干涉。他告訴御醫:“每次藥方輕少時,腰痛就會減輕,也覺得很輕鬆。這個月,用的藥又輕又少,只有五六味藥,服用後,我感覺減輕了不少,但這兩天,藥方加重了,我的病情也隨之加重了。難道是我的臟腑不耐藥力了。以後,開藥方一定要仔細想想,總之要少用藥,更要對症用藥。關於光緒的建議是否正確,我們很難下結論,總之御醫開藥方是根據光緒的病情開的。最後,御醫只能聽從光緒的意見,開的藥方量少,味輕。後來,光緒直接指導御醫該用何種藥。御醫中雖有不同意見,但也不敢說,用藥的時候,多采取光緒建議的藥。這自然讓御醫很難按照自己的藥方開藥,但他們又無可奈何。皇帝讓用什麼藥就採用什麼藥。當他們的專業受到皇帝的挑釁時,他們只能聽從君主的意見。

細講清朝太醫:常遭皇帝訓斥,很難發揮高超醫術,尤其光緒最暴躁

光緒吉服像

過去人常說,翰林院的文章,太醫院的藥方。他們認為,御醫開藥方,主要看病人的臉色行事,因為他們的服務物件太特殊,不敢得罪,做到人情練達要比醫治療效更重要。當然,這也是作為御醫能在宮中待下去的一個原因。但我相信,真正能在宮中混得風生水起的御醫,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高超的醫術。因為,皇宮裡的人,最注重的還是療效,只知道阿諛奉承,卻忽略療效,荒廢自己的醫術,那最終也將會被淘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