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代樂昌名人——歐堪善逸聞趣事

2022-01-12由 機山閒人 發表于 歷史

歐堪善,字韶又,號眉庵,瀧涯居士。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生,樂昌縣黃圃鄉下東村人。傳說是遺腹子。是北宋歐陽修派下第廿八世裔孫。清乾隆二年(1737年),歐堪善在丁巳科于敏中榜進士,二甲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在朝供館職十餘年,“直節讜言,不阿權要。”常侍奉乾隆皇帝吟詩作賦,學識淵博。至今仍存歐堪善著《瀧涯詩集》三卷,其中奉和乾隆帝的館閣詩27首。“官至太僕寺少卿,前內府刑科給事中,巡視中城察院提督,貴州學政,掌四川監察御史。庚午(1750年)順天鄉試同考官,貴州均稱得人,誥授中憲大夫”(民國二十年版《樂昌縣誌》)。歐堪善晚年染疾歸裡,主講韶州韶陽、樂昌昌山書院,韶郡稱“夫子”。

歐堪善特殊的人生履歷,《韶州府志》、《樂昌縣誌》和民間都記載、流傳著不少有關他富有傳奇色彩的逸聞趣事。

清代樂昌名人——歐堪善逸聞趣事

歐堪善真人像

“吃墨點翰林”

歐堪善兒時多病,寄養於邑城歐姓本房歐鍾論家。在《歐陽氏族譜》中這樣記述:“堪善少時多疾,為繼母所撫養,而繼母之鐘愛公,甚於己子。”

堪善少時,天資聰穎,學業亦勤。有一次,時值端午,婢女送“粽子”到書房。堪善埋頭苦讀,邊吃邊看,結果把粽子沾在墨硯上,吃完粽子,墨汁也吃光了,剩下一碟糖漿。爾後婢女回到書房,見狀驚呼:“公子不好了!你把墨汁吃光了。”此時歐堪善才意識到,摸一下嘴角:“噢!真有此事。”接著卻風趣地說:“讀書人,吃點墨水不要緊,不關你事,是我自己弄錯了。”這便是樂昌民間傳說“吃墨水點翰林”的故事,可見歐堪善少年讀書,全神貫注,專心致志,與人隨和的樸素品德。

歐堪善吃了墨水,倒變成一個滿腹文章的人。是年赴京考試,中進士。從此,“吃墨點翰林”的歐堪善,成為縣人激勵子弟發奮讀書的榜樣。其本族人考取進士、舉人、撥貢和仕宦的就有37人之多。當時縣城放榜,“半榜皆歐,無一異姓”,時稱“歐半城”。受歐氏“考功名入仕”的影響,其它姓氏如白氏、鄧氏等也先後湧現不少的“讀書人”和官宦,對樂昌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妙對對聯 名揚樂邑

有一年,樂昌來了個新任知縣。一天,知縣巡街路經學宮,見城南寶塔雄偉,氣象萬千,一時心血來潮,即口占一上聯:

“遠看寶塔巍巍,四面八方七層”

然後令隨從師爺寫好貼於學宮門前,求下聯,試探樂昌才子。第二天恰巧歐堪善經過學宮,見門前行人觀賞對聯,尚無人對出下聯。他一眼望去,欞星門前左牆壁上手印一雙,即時引起聯想,道出下聯:

“近視玉掌平平,五指三長兩短。”

下聯對仗工整,意境深刻。知縣聞報,暗自佩服,不敢小看樂昌人才,感嘆“樂昌文風蔚然”。從此,歐堪善名噪一時,蜚聲樂邑。雍正四年(1726年),歐堪善年廿四歲,丙午科廣東鄉試中了舉人。乾隆元年(1737年)參加丁己科會試、殿試,中了進士,被授翰林院庶吉士。歐堪善從此走上仕途。三年後,補授翰林院編修,充八旗經史館籌修,又充清一統館志籌修。

清代樂昌名人——歐堪善逸聞趣事

歐堪善真人像

君臣吟和 陪駕南巡

翰林院是個藏龍臥虎之地,在這裡任職的不是有顯赫政績的官員,就是名列前茅的進士,是皇上的近臣。乾隆皇帝是個愛詩之君,歐堪善因而時不時與乾隆一起,談論詩歌或吟詠作賦等。現流傳於世的作品有《奉和御製兩元韻》、《奉和御製新秋試筆元韻》、《奉和御製暮春即事之韻》、《奉和御製翰林晏畢駕幸貢院七言律詩元韻》等27首。可見歐堪善的學識和才華頗得乾隆皇帝的賞識。這些作品錄載於樂昌《歐氏族譜》。而其中陪同乾隆皇帝南巡的詩作見於《聖駕南巡恭記》,共有三首。由於原著《瀧涯詩集》三卷毀於兵火,坊間存本幾近全無,所以知之者不多。現摘錄於下:

其一:帝車高駕五雲中,南國江山驛路通。

六代煙霞春旖旎,二分歌唱月朦朧。

帆飛茂苑鶯花麗,輦駐明湖雨露融。

共識宸遊觀者切,黃童白叟頌堯風。

其二: 澤國千樹望幸多,錦帆葉葉度春波。

黃河水靜桃花浪,綠野人耕碧草蓑。

北涸長流橙似練,西湖遠嶼小如螺。

回看清宴昇平奏,一路仙音散大羅。

其三: 聖藻高騫寫色絲,登臨懷古一摛詞。

已舒鄧蔚千林萼,定壓孤三七字詩。

江冷丹楓渾得句,座吟西塞許探驪。

何如睿筆由天縱,範水模山絕瑰奇。

乾隆皇帝御駕南巡蘇杭,大駕鹵簿的非凡氣派、旖旎迷人的風光、老少爭睹帝王“宸遊”的熱鬧情景,躍然紙上;泛舟西湖,波光瀲灩,桃紅柳綠,陶醉於鍾靈毓秀的山水;城郊鄉野綠草如茵,人勤春早,靜謐美麗,一派富足安康、天下太平的喜人景象;聖上登高望遠,目睹壯麗山河,激情澎湃,興之所至,揮筆作賦。歐堪善用他“瑰奇”的語言,再現了“乾隆盛世”恢宏壯觀的歷史畫面。

不阿權貴 公正清廉

歐堪善在國史館參加國史編修十餘載,留下了諸多墨跡。在翰林院任職時,他“直節讜言,不阿權貴”。為人敦品勵學,以身作則。“士則一變,文章經濟,彰彰在人。而動靜必以禮,嘗端居竟日,足不稍移,待人誠怨,尤篤於故舊”(民國二十年版《樂昌縣誌》)。正因為歐堪善人品好,有學識,乾隆皇帝對歐堪善十分信任,曾派歐堪善擔任過四川道監察御史,協理陝西道。在監察御史任上,歐堪善盡職盡責,凡對國家有利之事,他絕不姑息。乾隆九年(1744年)六月,廣東上奏朝廷要大力鼓勵民間開礦,歐堪善對此堅決反對,理由是:“廣東土著殷實之家甚少,流寓廣東從事洋行、鹽行的數十家中,實力雄厚的不過幾家,廣東不具備開採的實力;廣東環山臨海,黎瑤民族雜居,數十年來所以安靜無事,皆因勤耕力種。一旦開礦,如果虧本,礦廠倒閉,礦丁難以遣返,或乘此暗通海寇,勾引黎瑤,騷擾百姓,恐難以防範;廣東現有山場二百多處,聚集礦丁十萬多人,必導致米價騰貴。”乾隆准奏,命軍機大臣將歐堪善的奏摺抄給廣東督撫馬爾泰,命其妥善處理此事。乾隆十六年(1751年)七月,浙、閩兩省的一些官員勾結不法奸商,將大米經海路偷運出海賣給海盜,以圖厚利。歐堪善得知此事,仔細檢視,發現浙、閩兩省多年偏遇災年,不法奸商將米大量運出牟利,造成米價騰貴,民不聊生。於是上奏皇帝,要求派官員徹查,嚴辦貪官和姦商,同時要求朝廷體恤民情,恩免課徵米稅。朝廷立即派出官員查辦此事,嚴懲貪官和姦商。乾隆十五年(1750年),歐堪善奉乾隆皇帝之命,出任順天府的鄉試同考官,歐堪善深知考生們的艱辛,所以在閱卷時非常認真謹慎,力求做到對每一個考生負責。它將優秀卷推薦給主考,為國家推選人才;對未推薦給主考的“落卷”,他也會認真地加上批語,發給落卷考生,讓落卷考生明白自己有何不足,加以改進。歐堪善在順天府鄉試後回京述職。乾隆帝聽聞他秉公辦事,公正清廉,受到朝廷官員的稱讚,對歐堪善更加信任,下旨擢升他為太僕寺少卿,誥授中憲大夫。不久又擢升為貴州學政(級別為正三品)。

告老還鄉 主講書院

歐堪善一心報效國家,但因舊病復發,自感身體不能勝任公事,所以他在50多歲提出告老還鄉的請求。乾隆皇帝想挽留他,但見他身體狀況確實不佳,只得批准。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歐堪善回到樂昌休養了一段時間,病情一有好轉,他就致力於家鄉事業。他在“樂昌書院”和“韶州韶陽書院”擔任主講。由於他學識淵博,為人隨和,講課時比喻生動,深入淺出,學生們受益匪淺,均稱他為“韶郡歐夫子”,樂昌人尊稱他為“歐翰林”。

清代樂昌名人——歐堪善逸聞趣事

清同治樂昌縣域全圖

風水寶地 一朝破敗

乾隆廿六年,歐堪善年逾花甲,晚年的歐堪善,辛勞成疾,寓居城內歐家花苑。傳說一知縣,常到歐府,慰問請安,久而久之,堪善軀體不便,婉言謝之,不必多禮。婢女誤解其意,一天清早,將朝靴置於門外石墩,知縣見狀,不敢叩門,跪下不起,待婢女開門已日上三竿矣。此後知縣便辭去官職。志學堪輿術,兩年後重返樂城,細觀歐家風水,乃“鯉魚跳龍門”。於是在城外西北方老虎頭山,斷其“尾穴”;在東門外龍王井撒銅針一籮,刺其“龍眼”。從此歐家風水給破了。清末舉人張昭芹在《東村歐氏重修族譜序》中所述:“惟自道光以後,人文稍替,下迄光,宣季世,郎丁亦漸式微,上下不過百年,其盛衰之不同若此。”傳說未必可信,但譜序中之紀實頗能符合現實。 據有關資料所載,僅康熙、乾隆、嘉慶年間族中所出人才有歐鍾諧、歐相箴、歐鴻庥、歐德槐、歐相安、歐相晟、歐榮(武舉)、歐鍾德(武舉)、歐鍾達、歐堪敞、歐進哲、歐相倫、歐煥昭、歐鍾黃、歐煥暉、歐相箴、歐相日、歐煥舒、歐煥新、歐煥奎、歐煥棠、歐煥雄等進士、舉人、撥貢如雨後春筍,賢能輩出,時稱“歐半城”。在當時的韶關、樂昌產生極大的影響。從清同治年間樂昌縣域全圖“歐氏宗祠”可看出,由於歐氏人才濟濟,事業興旺,遷居縣城中心“官井”旁居住的達官顯貴越來越多,相繼興建了規模宏大的“歐氏宗祠”,佔了縣城寶地的“半壁江山”。民國至解放後,隨著外遷人員增多,在此居住者已屈指可數了。歐氏兩個氣勢恢宏的門樓也已不復存在。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八月,歐堪善在樂昌樂城病逝,時年63歲。作家、詩人黃潤秋有感於歐堪善之才華和人品,作《七律•憶清代詩人歐堪善》:

少吃玄珠點翰林,赴京考試奉乾隆。

精通學業傳佳話,主講韶陽授內功。

詩句峭奇簫管韻,匪夷所想鶴仙濃。

《瀧涯詩集》毀兵火,頗有李唐“詩鬼”風。

作者 | 歐倫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