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這個王朝的掌權者個個自私自利,卻因一個人,國祚得以延長

2021-10-22由 芯析世界 發表于 時尚

說到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人們常常想到南北朝,而且把南北朝這段亂世產生的原因歸咎於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入侵。然而實際上,當時中原政權自身的種種問題,也是導致亂世產生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今天要說的,就是南北朝大亂世來臨前,中原的大一統王朝西晉的奇葩政治格局。

說起西晉的政治格局,還要從西晉的由來說起。

這個王朝的掌權者個個自私自利,卻因一個人,國祚得以延長

東漢末年,公元189年,漢靈帝病逝,隨後宮廷政變導致宦官勢力和外戚勢力同歸於盡。隨後董卓趁機亂政,關東諸郡起兵討伐董卓未果,反而使得中原陷入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公元196年,佔據兗州的軍閥曹操去洛陽朝見從長安逃回來的漢獻帝,並遷都許縣。此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越來越壯大。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不久後,曹丕篡漢,改國號為魏。彼時曹魏重臣司馬懿父子一步步掌握實權,並架空曹魏皇室。

司馬懿病逝後,司馬昭繼位。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司馬昭病逝後,司馬炎繼位,不久後篡魏,改國號晉,司馬炎就是歷史上的晉武帝。公元280年,司馬炎滅東吳,晉國由此結束南北分裂,成為一個大一統王朝。

這個王朝的掌權者個個自私自利,卻因一個人,國祚得以延長

司馬炎當皇帝后,為了使司馬氏的天下萬代傳承,他認真總結了前代曹魏衰敗的原因。司馬炎認為,曹魏的政權之所以被司馬家族取代,主要是因為曹魏政權的實權都被大臣掌握,曹家的公族子弟反而都沒有實權,這就導致了皇帝死後,繼位的新皇帝沒有實力鉗制權臣,孤家寡人自然容易被取代。司馬炎為了避免類似悲劇發生在司馬家身上,於是大肆分封司馬氏公族子弟。

司馬炎的計劃是將國土分封給公室,而且按照親疏關係來確定封地與國都的距離,這樣的話司馬氏諸王一圈又一圈屏衛都城,也就確保了外姓人沒有機會覬覦皇權。

這個王朝的掌權者個個自私自利,卻因一個人,國祚得以延長

然而司馬炎的安排很快就暴露出漏洞。對於諸王來說,他們個人的地位已經被封到頂點,不可能再僭越皇位,所以在軍務以及政事上,他們自然不思進取,因為再努力也升無可升。另外,作為有實權的皇親國戚,諸王即使犯了錯誤,也無人敢指責。因而也就造成了諸王“雍容貴戚,進不貪功,退不懼罪”、“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局面。後來關中氐羌叛亂,趙王、梁王兵將雖多,卻不起作用,無力鎮壓反叛,就是這個原因。

這個王朝的掌權者個個自私自利,卻因一個人,國祚得以延長

除了政治格局的漏洞,晉朝的權力核心也處處是矛盾和危機。朝野百官大臣,非司馬氏宗室,即賈后親族,或豪門望族。他們不僅各有朋黨,相互傾軋,而且亦各有短長,良莠不齊。公元290年,司馬炎病逝後,白痴太子司馬衷繼位。經過幾輪血腥的宮廷政變,皇權從一波皇親國戚的手裡轉移到另一波皇親國戚手裡。當時的輔政大臣多是賈后親族,如侍中賈模,是賈充族子,他“潛執權勢”,“至於素有嫌忿,多有中陷,朝廷甚憚之”,此外又“貪冒聚斂,富擬王公”。侍中裴頠,出自河東裴氏,亦是賈充妻之從子,為人“欲而無厭”。琅邪大族王戎,是裴頠的岳父,與“賈郭通親”,時任尚書左僕射,領吏部,他“苟媚取容”,“驅動浮華,虧敗風俗”,“性好興利,廣收八方園田水碓,周遍天下”。

這個王朝的掌權者個個自私自利,卻因一個人,國祚得以延長

儘管西晉王朝內外都是矛盾重重,危機四伏,但幸好有輔政大臣張華的努力才使得西晉國祚得以延長。張華出身寒微,並非皇親,初被司馬昭賞識,一步步攀到晉國權力核心圈,面對朝堂錯綜複雜的政治勢力,張華堅持以修德的方式息事寧人,維持了數年相對穩定的局面。氐羌叛亂時,張華及時調離趙王、梁王,委任雖出身低下卻有“文武材用”的孟觀率宿衛兵赴關中。結果孟觀“大戰十餘,皆破之”,鎮壓了起義。

在中央,張華善於找出與權臣之間的利益共同點,與之通力合作。如賈模為了本宗族的私利,對賈后擅權心懷憂懼,尚能“盡心匡弼”;裴頠“雖後之親屬,然雅望素隆,四海不謂之以親戚進也”,多次上書進表,陳述“多任後親,以致不靜”之弊,主張“當先其疏者,以明至公”。總的來看,晉朝當權者幾乎個個自私自利,好在有張華這樣的大臣在,才“勤為左右陳禍福之戒,冀無大悖”,延緩了亂世的到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