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日本民族的身材比例構成原因找到了,竟然是因為坐姿不對

2021-06-24由 光與易 發表于 時尚

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謂的“坐”,實際上是跪。他們兩個膝蓋跪在榻榻米上,臀部壓著腳後跟,看著的人都會覺得很辛苦。

不過,大家要知道的是,這種坐姿並不是日本人所發明的,它反而來自我們漢唐時的祖先。如今,我們的坐姿早已變為垂足而坐,但是日本人卻仍然保留著這一古老的傳統。

日本民族的身材比例構成原因找到了,竟然是因為坐姿不對

跪坐式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可能在文字的產生以前就已存在。那個時候的人們為了防寒防潮,會選擇跪在筵或席上。筵和席都是竹或草制的坐墊,直接鋪在地上。

但是跪著坐非常容易累,《太平御覽》裡就有一個故事說:晉平公和唐彥坐著談話,後來唐彥出去了,叔向進來卻看見晉平公正在伸腿。叔向問晉平公怎麼了,晉平公老實回答∶“剛才接見唐彥,時間太久,兩條腿又疼又麻還不敢亂伸展。”

日本民族的身材比例構成原因找到了,竟然是因為坐姿不對

為了讓坐者倚靠以緩解疲勞,後人又發明了“憑几”,又叫“隱几”。它可以放在身體一側用單肘倚著,也可以放在身前,雙膝伸入幾下,雙肘倚靠。閻立本的名畫《步輦圖》和《歷代帝王像》中,坐在步輦上的唐太宗和陳宣帝都使用了憑几。

另外,有些人為了舒服、方便,劈開大腿坐,但是因為唐以前漢人的服裝主要是上衣下裳,後來發展為有襠的褲子,劈開大腿十分無禮。

日本民族的身材比例構成原因找到了,竟然是因為坐姿不對

到了唐宋之際,古人的坐姿有了突破性的轉變,由席地而坐轉變為垂足而坐。這種轉變與胡床傳入中原有密切的關係。關於胡床傳入的時間,有人認為是西漢武帝時隨著絲綢之路傳入的,也有人認為早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時就引進了。

而目前已知關於胡床的最早的記載來自《續漢書·五行志》:“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但床作為坐具後的很長時間裡,正規的坐姿也不是垂足坐,而是跪坐、盤坐。《韓熙載夜宴圖》中韓熙載等人的坐姿生動地反映了坐姿的過渡狀態。

日本民族的身材比例構成原因找到了,竟然是因為坐姿不對

後來雖然出現了椅子,但仍不流行。陸游《老學庵筆記》“往時士大夫家婦女坐椅子、杌子,人皆譏笑其無法度。”直到宋代初年,仍是隻有尊長、老人、病人、殘疾和特殊需要者才用椅子,正式場合不得使用。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僅有兩把椅子也說明當時椅子還不普及。太宗淳化四年(993年)重開停廢十多年的“大宴”時,參加的官員也都是用蒲墩、花毯等分坐正殿、朵殿等。

到了北宋中葉後,高足的椅、凳、杌才開始流行,垂足而坐才逐漸被普遍接受。而皇太后、太后、妃子等出行,已是乘龍椅或紅色椅子。

日本民族的身材比例構成原因找到了,竟然是因為坐姿不對

另外,宋代還出現了太師椅,即在交椅(摺疊椅)的椅圈上加一個荷葉形託首。據說這種椅子的發明還與當時的太師秦檜有關。差不多同時,北方的金朝也出現了大量的適於垂足坐的圈椅、靠背椅、燈掛椅、凳、墩、交椅等。

1994年6月,在山西長子縣小關村發現了一座金代壁畫墓,墓壁所繪“墓主人像”有靠背較寬、簡潔大方的靠背椅;“孝子故事圖”中還有不少圓凳形象,腿足弧形裝飾捲曲誇張,足部外翻,類似三彎腿加外翻馬蹄結構,帶有濃郁的少數民族特色。

日本民族的身材比例構成原因找到了,竟然是因為坐姿不對

坐姿的改變雖然只是歷史的細節,卻與千千萬萬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由跪坐到垂腳坐,人體離地面而升高,有利於抗地溼和清潔衛生,大小腿伸直成直角,有利於渾身氣血執行,最重要的是,由於不再壓迫小腿,人的下肢生長得以解效,身體比例更趨合理,身高隨之增長。而日本民族的身材比例構成可能就與一直採用跪坐式的坐姿有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