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 正文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2021-05-09由 墨上小築 發表于 娛樂

《我就是演員3》又在搞事情。

久未謀面的小瀋陽上臺,章子怡問“你怎麼不演小品了”,他直言:

現在小品都是喜頭悲尾,我不喜歡,

我喜歡逗大家笑。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且不說小瀋陽說這話的對錯,確實,一方面近年小品抖包袱沒那麼好笑了。

另一方面,觀眾對源於本土民間的曲藝,小品、相聲、京劇,越發陌生,更別提戲劇中的舶來品——話劇。

演藝圈有條鄙視鏈:

演戲劇的鄙視拍電影的,拍電影的鄙視拍電視劇的。

廣義上的戲劇,包括電影電視劇,狹義只指西方意義上的戲劇,即話劇。這裡頭的“戲劇”取的是後者。

普通人對話劇的看法,第一反應感覺那是陽春白雪,對話劇人,更是覺得他們生活在風馬牛不相及的平行世界。

如果你也這樣想,愛奇藝自制的這部綜藝會掃除這份誤解——

《戲劇新生活》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這個題材前無古人,但相互合作也不意外。畢竟小眾戲劇要破圈,大眾綜藝要破題。

綜藝的初心,是透過真人秀這個“試驗場”,把戲劇人的臺前幕後表現出來,還原真實的戲劇人生存現狀:

一邊搞生活,一邊搞生產。

節目沒有淘汰制,直接用現實中殘酷的生存法則,靠演一場場戲來賺錢。七個嘉賓,組成一個民間的戲班子,資金從零到有,戲目由少變多。

他們需要用實踐證明:

演戲,究竟賺不賺錢?

01

這部綜藝不具備“紅”的特質:

話題曲高和寡、沒有流量明星、沒有撕逼和官配CP,全員中年大叔。

但這款綜藝“爆”了,豆瓣9。2。

這一點都不出人意料,畢竟背後的導演是他——

嚴敏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他拿出手的真人秀成績單,就有

《極限挑戰》《說唱新世代》《德雲鬥笑社》

,用嚴肅認真的態度做娛樂,把說唱圈、相聲圈搬上網路熒幕,努力破圈。

一個希望把真人秀做出電視劇質感、把小眾藝術搬上大眾舞臺的導演。

他決定了這部綜藝的下限。

上限,要看嘉賓的真功夫和真材實料的戲。

綜藝主持人,露臉的是他們仨:

賴聲川、黃磊、何炅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這三個人搭臺唱戲,聯想到的第一齣是

烏鎮戲劇節

黃磊和賴聲川,烏鎮戲劇節的發起人;何炅,烏鎮戲劇節的歷屆評委。

一句話,話劇屆的老江湖了。

對於圈內人來說,烏鎮戲劇節是一年一度的話劇沙龍,分量不亞於電影圈的平遙電影節。

每年在烏鎮,國內優秀的話劇演員和導演在這裡同臺競技。

參加的七個嘉賓,其中六個是烏鎮戲劇節的常客:

劉曉邑、劉曉曄、吳彼、趙曉蘇、丁一滕、劉添祺

。外加一個流量擔當,《歡樂喜劇人》中喬杉的鐵搭檔,修睿。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左側上到下:劉曉曄、趙曉蘇、丁一滕

右側上到下:吳彼、趙曉蘇、劉曉邑

中間:劉添祺和黃磊

圈外,他們是無名戲劇人;但圈內,他們是賽事評委、知名導演、名校導師,作品傍身。

他們的基本功多紮實。

看在北舞授課的劉曉曄老師,丟擲一個“雞”字,當場順口背出雞的百度百科,一開口就是十年功夫,字正腔圓。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說這些,是提醒大家注意:

這是一群有名氣、有地位、有實力的戲劇人。

02

他們碰頭第一件事,卻在討論最心酸的問題:

演戲,到底能不能賺錢?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小瀋陽早已開了口,寫個一出小品劇本,撐死拿個五六千,若是同等心力放在電視劇上,好歹幾十萬就進賬了。

窮,是每個戲劇人不得不面臨的現實。

這句話不夠具體,嚴導把現實形象化了。

節目組太窮,沒有公款經費。只能去劇場演戲,靠戲票賺錢。

這就是戲劇人的生存規則。

全組人倒也淡定,他們窮慣了,沒人比他們更懂生存之道。

吳彼自費囤貨。他一到小超市,先抓一把泡麵。吃這東西不健康?

要在這呆兩個月呢,填飽肚子要緊,哪還管健不健康!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這生活經驗,是吳彼在外地上大學時,每天飯錢一塊五,一塊錢大餅、五毛錢鹹菜,一點點吃出來的。吃好點吃差點,不都能挺過來?

劉添祺更是把節儉做到極致,差點以為他是葛朗臺。

他和修睿吃完青菜雞蛋麵,不會把碗層層摞起來。他知道,碗底沾上殘羹,洗的時候費水。煮麵既然沒放油,就可以不用洗潔精。能省則省。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一說他的收入,一天演出費200塊,排練50塊。全懂了。

伙食還能將就,可沒錢買道具,咋整?

做木偶道具經驗豐富的劉曉邑,有雙發現生活美的眼睛。小餐館裡服務員用的橡膠手套,鼓著嘴吹氣,看,膨脹起來是不是像雞冠?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野地裡的稻草葉,拔起來插在屁股,不就是雄赳赳的雞尾巴?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其實演員、道具這些都不費錢,戲劇人最頭疼的是

場地租金

話劇飽受詬病的,是它的票價。

和三四十塊錢的電影票相比,一出話劇戲票一百塊起步,票價就是道把觀眾拒之門外的門檻。但很少人知道,演出收入大多流向了劇場的腰包。

也許你沒概念,那舉個例子吧。

烏鎮蚌灣劇場,一天租金三萬塊。最便宜的小劇場,一天也要一萬塊,租期兩天起。

這可是一個三線城市的市場價!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這群窮人再怎麼省,也拿不出這麼多真金白銀。不管怎麼樣,先和劇場砍砍價。

吳彼第一個上陣,出一張友情牌。

他和劇院經理套交情,自己的戲曾在劇院演出;談身份,曾經擔任過競賽評委,繞了一大圈,套了大半會兒交情,就為了那句:

場地租金能不能便宜點?

對方不吃這套,婉言道,不如明天當面聊聊?

第二天,談判的重棒交接給劉添祺、修睿和劉曉邑。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他們想到了票房分成、預付少額定金、演出後付全款各種談判方式。經過一番唇槍舌戰,場地租金終於降到一萬,預付定金三千。

可三千塊,也拿不出手啊!

點子有了,讓丁一滕在街上賣藝。

於是丹麥著名歐丁劇團特聘演員、自編自導《竇娥》的才華青年,在烏鎮小巷一邊彈吉他,一邊等著路人把錢投到帽子裡。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不可否認,這有節目效果的成分。

但比節目組更窮的戲劇人,在追夢路上的坎坷並不比他們少。而節目,只是撕開了“窮”這道傷口。

03

忙活了這麼多,只為了活下來,搞正業。

這組人接到第一單演出,養雞場老闆想搞個年會,排個老少咸宜的兒童劇給員工們樂一樂。但從寫劇本、備道具、排練和彩排的準備時間,只有三天。

饒是導演經驗再怎麼豐富,也沒見過這麼倉促的。要知道過去排新戲,最快也要十五天。

這是考驗肚子墨水真功夫的時候。

七個戲瘋子一頭腦風暴,思想的火花遍地四射。

故事的靈感源泉,來自著名的兒童繪本

《不一樣的卡梅拉》

卡梅拉(改編叫小蘭)是隻雞。它一心想去看大海。

有衝突、有反轉、有笑點,適合改編成劇本。

接下來角色分工、各司其職。

劉添祺任臨時導演,負責劇本臺詞,劉曉邑製作紙偶當舞臺道具,丁一滕做音樂伴奏,其餘人扮演角色。

這一套流水線,接到任務的當晚就定好了,足以見平時訓練有素。

節目組還有個規矩,由話劇泰斗賴聲川擔任藝術委員會,把控戲劇質量。

正式上映前,戲劇要先彩排給委員會審查,審查透過才能上映。

從演練到初版,橫豎不過一天時間,糙是必然的。但問題不在這,最低階的糙是抄,照抄原著。

演出的初版就是如此。

原著裡一隻不願下蛋的雞,抵達大海後被哥倫布抓住,它為了活命,學會了下蛋,作為船員的早餐。

兒童故事往往是用通俗的方式拆解戲劇的母題,比如“我是誰”,定位身份。

定位“我”在世界的身份,是在教育小孩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兜兜轉轉,雞終於下蛋,意味著認清了自我的身份。

這是個兒童視角的劇本。

但賴聲川提醒他們,

我們要的是成人視角的劇本。主題要尖銳,感情要動人。

這麼一著,戲要細、細到每一分鐘。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這一改,要脫胎換骨的大改。

但時間不允許啊,明天18點半就要正式上映了。

不過,委員會要求高,演員對自己要求更高。

在正式上映前,還有一輪彩排。大家商量定個彩排時間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下午四點行不行?

不行,想再改就沒時間了。

三點?兩點?

就定中午一點吧。

他們趕得出來嗎?

能!不眠不休就能!

公映版與初版最大差別,在於

劇本結構

。這就要提一嘴亞里士多德的經典三幕劇結構,開頭、對抗、解決。

公映版增強了對抗。

卡梅拉離開了養雞場,在沙漠遇到了迷失方向的哥倫布,兩人一同找尋大海。沙漠、哥倫布都是對抗卡梅拉前往大海而設定的阻力。

阻力越強,結尾越能引發共鳴。而解決阻力的方式,是夢想。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在公映版的劇本里,原著被改編成一出英雄冒險故事,完成了“不一樣的卡梅拉”到“人人都是卡梅拉”成人視角的闡述。

這就是話劇的劇本魅力。

話劇常被詬病,看不懂。

看不懂,可能是劇本故作玄虛,可能是不對觀眾胃口。

但一出好的劇本,絕對是有多重闡釋空間的。好比《紅樓夢》:

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三天匆匆忙忙寫就的《養雞場的故事》,就是一出好劇本。

小孩子看戲,樂到開心大笑。

大人看戲,看出教育意義,以後不要扼制小孩的天性。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委員會看戲,忍不住落淚。雞籠,是柴米油鹽,大海,是詩與遠方,每個戲劇人,都是掙脫雞籠、一心向往大海的卡梅拉。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觀眾看戲,是在看一群認真嚴肅的戲劇人,在一個極度缺錢的小眾藝術中堅守初心。

回到節目開場的討論:

演戲,究竟能不能賺錢?

眾人經過三輪投票,七人意見達成一致:

能賺錢

他們可不是認為演戲能大富大貴,而是在辯:

這道題本身是個偽命題。演戲,和錢、和名都不掛鉤,純粹是為愛發電。

只要活著,就做下去,只要演戲的錢夠養活自己,就是能賺錢。

豆瓣9.2,這演技不用質疑評分標準

這群人的另一面,是小瀋陽。

好的小品,有人看了會哈哈一笑,有人覺得喜頭悲尾,這就是絕佳劇本的魅力。而打磨這種劇本,要沉下心,要熬得住,要坐得穩。

小瀋陽明顯不懂。把小品的式微歸因於喜頭悲尾,不過是為自己找的一片遮羞布罷了。

但綜藝提到的現實問題,

話劇、小品,付出與收入完全不成正比。這是誰製造的困局?

馮小剛有句話:垃圾觀眾製造了垃圾電影。話糙理不糙。

《演員的誕生》原汁原味概括了鄭爽的演技,搖頭晃腦、吹鼻子瞪眼、不知所云。

但她依然自豪地說,每次上熱搜,我的片酬都會漲。

每個把鄭爽捧上熱搜的觀眾,就是向她投了一塊錢硬幣。

而這塊硬幣,我們可以選擇投給認真嚴肅對待戲劇的演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