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 正文

被嫌棄的中年人,狠起來誰都怕

2022-11-21由 華商韜略 發表于 娛樂

被嫌棄的中年人,狠起來誰都怕

這世界,某種程度上信奉聲高就有理。

文 / 華商韜略 孔令娟

中外都有棄老的傳說,今村昌平還將其拍成了《楢山節考》。

物質豐富的現代社會不會再有如此殘忍的習俗,但是精神上卻難割捨這種冷酷。

快速迭變的世界,連以往被認為最成熟、最強悍的中年人都開始被嫌棄。

【1】

我的朋友LT十多年前應聘某網站編輯,當時面試的十多個人都是像他一樣剛出校門的青瓜,唯獨有一位36歲的女士。

在自由討論環節,她侃侃而談LT聽不懂的商業模式和拓展計劃,主編的興趣完全被其吸引,整個場面成了他們兩個人的對談。但這位女士最終並沒有和LT一起被錄用。

從那一刻起,LT意識到了年輕的特權。因此,剛過28歲時他差點哭出來。國家規定:14至28週歲的青年在5月4日放半天假。

過了28歲,就意味著你已經不再年輕。

2017年12月10日,因為被強制勸退,42歲的中興程式設計師歐建新從辦公樓樓頂縱身跳下,與父母妻兒永隔。

對於工作一年半載就要換的90後來說,70後歐建新的選擇不可思議。但對於35歲以上的中年大叔來說,不贊同他的行為,但對他揹負的壓力則感同身受。

日劇裡說:“不要隨便大聲責罵年輕人,他會立刻辭職的,但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車有娃的那些。”

在國內,中年人負擔更重,還有四個老人需要他們照顧。

被嫌棄的中年人,狠起來誰都怕

但時代似乎已經悄然變化,忍辱吞聲也許並不會換來更好的上位甚至是境遇。

去年底今年初,網際網路大廠紛紛調整組織框架,要讓年輕人上位。

有人上就得有人下,大刀最先揮向中年人。在大廠工作十年的趙鑫在這一輪“青春風暴”中被優化了。38歲的他拿著五六十萬的高薪、沒有進入Leader圈,勸退他既可以為年輕人讓位,又可以減少人力成本。

相比一年前跳樓的歐建新,趙鑫慶幸自己沒要二胎。這幾乎是大廠中年技術男的標配。

華為前年網傳“集中清理34歲以上交付工程維護人員”,雖然華為闢謠了,但還是掀起一場社會大討論。

不過討論歸討論,趨勢就擺在那裡。

美國科技企業員工年齡同樣年輕化,臉書均齡才只有28歲,谷歌29歲,蘋果31歲,37歲的IBM和40歲的惠普成了老齡化代表。

趙鑫3月份降薪應聘另一家大廠,前邊談得都挺好,但最後大Boss一句“過35了”,工作泡湯了。

不僅科技公司,實際上35歲早就是國內職場的“生死線”,80%以上的企業會把35歲以下當做硬性條件,連公務員招考都是如此。

中年人一旦失業,再就業會變得很艱難。

所以,年輕人抱怨加班,中年人則慶幸還有班可加。嚴酷的大環境下,他們是最焦慮的群體,男人禿頭、女人掉髮。

【2】

中年人不僅被職場嫌棄,支付能力最強的他們居然在消費市場也不受待見。

這是一個向年輕人獻媚的時代。

扎克伯格說“年輕人就是更聰明”也就罷了,肚子大得都收不回去的羅振宇也說:“年輕人永遠是對的,因為年輕代表著未來。”

前些年,有人批評郭敬明的《小時代》,羅胖斥責對方:“不懂年輕人的東西,你應該恐懼”。

他自己雖然也不懂,但恐懼讓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終於覺得找到了它的好:沒有任何深沉的情感,就是一種簡單的人際美好,是年輕人沉浸華美世界的洋洋自得。

當然,商人羅振宇如此虛心好學並不是因為年輕人真的多麼偉大,而是瞄準了他們的錢包。

沉浸在華美世界的年輕人雖然掙得不多,但是敢花敢窮。根據艾媒資料,去年“90後”使用短期消費貸款超過3萬億,超七成表示未來會繼續超前消費。

誰不願意掙好掙的錢,因此,眾多商家挖空心思討好年輕人。

與敢花敢窮的90後相比,上有老下有小的80後尤其是70後的消費則顯得很摳門,去年消費金額增長幅度僅是90後的一半。

中年人支付能力雖然最強,但大部分被房貸和一家老小開銷佔據了,剩下的消費只有實實在在的品質和服務才能打動他們,是最難伺候的群體,還不如去忽悠老年人。

中年姚晨說,適合她的角色越來越少,那是因為面向中年人的作品就沒幾個。

做中年人的生意被冷落,中年人做生意也受到資本的白眼,甚至帶著一絲淒涼。

2016年年底,50歲的王學宗交了10萬塊錢,向著名投資人朱嘯虎學習如何創業。沒想到彙報作業時,他剛開口一分鐘就被朱嘯虎打斷:“我不投資60後,只投資80後90後。”

彼時,朱嘯虎因為投資了滴滴、ofo、餓了麼、映客等專案,捧起一個個獨角獸和新銳富豪,因此被稱為“自帶風口的男人”。

他曾在不同場合表示基本只投資年輕人,在接受鴕鳥創投採訪時還給出了一個年齡段:85至93年出生的創始人,“年輕是優勢,年輕有拼勁。遇到問題很正常,關鍵是有格局、有執行力,才能在競爭中跑出來。”

所以在他看來,60後的王學宗沒前途。後者在朋友圈裡這樣描述當時的難堪:

滿桌80後創始人都放肆地大笑,只有70後沒笑,而他這個60後還想試圖為自己爭辯。

王學宗15歲上清華、留學哈佛師從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又在而立之年毅然棄官從商,年薪百萬時乾脆辭職創業,自信一直在潮頭的他沒想到會因為年齡成為鄙視鏈的底端。

但此時,

越爭辯越淒涼。

當然,押注年輕人不只是朱嘯虎,勵石創投合夥人黃志偉也曾表示過,一個經過驗證的創業者,如果是90後非常好,80後也可以,70後會減分。

國內國外的資料調查也都顯示,風險投資就是偏愛年輕創業者。因為年輕創業者能讓渡的利益更多,被別人接盤的機會更大,因此得到的回報會更高。

像朱嘯虎,就攛掇了滴滴和快的、攜程和去哪兒網、餓了嗎歸入阿里等合併或收購,讓他賺得盆滿缽滿。只有一個固執的戴威沒聽擺佈,他也及時跑了。

利益選擇本無可厚非,但可怕的是,年輕黨佔據了輿論制高點。

這世界,某種程度上信奉聲高就有理。這群掌握話語權的人把自己的認知和需求說成社會趨勢,年輕被奉為靈丹妙藥,中年人的喜怒哀樂只是diss的邊角料。

【3】

被職場嫌棄、被消費嫌棄、被資本嫌棄,中年人真的很慫嗎?

摒除喧囂和粉飾,則會看到一個被掩蓋的真相:

中年人不僅不慫,還真的很強。

在消費市場,根據中國銀聯聯合京東金融釋出的《2017消費升級大資料報告》,70後連續三年都是消費大拿,佔整體交易規模一半;有家室的80後則人均日常消費支出最高。

90後消費增長雖然迅速,但是無論從消費規模上還是從人均消費上,與70後和80後相比都相差不止一倍。等他們迎頭趕上的那一天,恐怕也是人到中年。

90後喜歡在網上買買買,但70、80後主導線下消費市場。90後一半支出用於購物,80後在餐飲住宿上花得最多,70後則佔據了娛樂和奢侈品的最高點,正是他們撐起了茅臺A股第一市值。

說中年人保守落後也是假象,90後沉迷於手機,80後喜歡智慧家居,70後的最愛則是無人機。年齡越大越風騷,正是沒看懂這一趨勢,當初朱嘯虎錯過了大疆。

2017年新零售大行其道,70後追趕潮流,原本習慣於線下消費的他們竟然吃掉一大半線上生鮮,80後緊隨其後,為行業暴漲貢獻了最大力量。

這群被嫌棄的中年人才是一片藍海。

事業拼搏上,中年人更是不含糊。那些說中年人體力差、精力不足的人應該被打臉。

根據學者研究,員工平均年齡在37歲時,企業生產效率最優。而透過對中國近500家上市公司研究,在非製造業,50歲以上的年長員工對公司勞動生產率仍有正面影響。

說中年人創造力枯竭也是無稽之談。從1901到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創造高峰在25到45歲之間,化學獎獲得者的創造高峰是25到50歲之間,生理醫學獎獲得者的創造高峰是30到45歲之間,創造力不分中青年。

創業路上,經驗豐富被風險投資人看做是思維固化的劣勢,但事實上,它不僅不是劣勢,反而是更大的優勢。

在美國增長最快的前0。1%企業中,創始人平均年齡為45歲。與30歲的創業者相比,一名50歲的企業家創立一家成功企業的機率是前者的1。8倍。

即使是像蓋茨、喬布斯、貝佐斯這樣一再被提及的年輕創業天才,也是在中年時才達到巔峰。例如,Windows 95推出時蓋茨40歲,iPhone面世時喬布斯52歲。

被嫌棄的中年人,狠起來誰都怕

中年人發起狠來,誰都害怕。

1987年,44歲的任正非被人坑,給公司造成200萬損失,不得不辭職後借款創立華為。如今,華為引領世界通訊業的潮流,連美國人都要忌憚。

同樣是1987年,56歲的張忠謀一心想做半導體,創建臺積電,成為半導體制造之父。去年,臺積電遭到病毒攻擊,把蘋果嚇壞了。

1990年,失去丈夫,獨自撫養孩子的董明珠辭去鐵飯碗,36歲的她到格力當銷售員,成為中國商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所以,還是古人看得明白: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中年才是人生最強悍的階段。

【4】

世界是年輕人,也是中年人、老年人的。

按照年齡劃分階層是最愚蠢的事情。

年輕人是中年人的過去,中年人是年輕人的未來,否定任何一方都是在否定自己。

世界各地的棄老傳說中,最後總是睿智的老人拯救了家族、村落,甚至王國。人類進化過程中已經意識到智慧有千萬種,今天再做這種對立,開的都不是歷史倒車,而是進化的倒車。

有人說,年輕人和中年人最大區別是:前者接受改變,後者拒絕改變。

其實,

人都是制度性動物,無論是中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容易被制度化。

一位美國曆史教師曾在自己的課堂上做實驗,透過改變制度,一個溫和膽怯的學生只需要五天就能變成了一個行動堅決的激進分子。

所以當一個企業出現問題的時候,不是員工年齡大所致,一定是組織機制出現了問題。解決之道也不是清理中年員工,改變制度才是根本。

中國1978年以來取得的經濟成就得益於改革開放,而不是使這個國家的人變得年輕才獲得的。

當然,

中年人自身也要時刻警惕制度的副作用,不要陷入溫水煮青蛙,走向深淵不自知,不要等到被裁員了,才意識到危機。

日前,“錢多、事少、離家近的養老院”甲骨文中國區研發中心宣佈大裁員,已經習慣於溫室的老員工擔心自己不能適應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的“野蠻”狀態。

不只甲骨文,許多在外企和大廠工作多年的員工都有此憂慮。他們已經被條塊分割,失去了獨立戰鬥的能力。一旦離開公司大平臺,自身就沒了競爭力,過去的優越感也喪失殆盡。

被嫌棄的中年人,狠起來誰都怕

生存從來不易,人類已經是地球上過得最安穩的動物,可以打牌、唱KTV、在太陽下發呆……

但沉溺於安穩的人、企業、國家,包括人類,都會受到危機的教訓。

企業不是慈善堂,天下也沒有慈善堂,都是我們生存的大獵場。

這個獵場裡,年齡不是問題,思維才是關鍵。這個思維也不是所謂的年輕思維,

任何人陷入任何一種思維定式都是危險的。

參考資料:

《羅振宇:羅玉鳳第一,羅永浩第二,我排第三》《南都週刊》於麗麗

《殺死那個中年人》首席人物官 江嶽

《為什麼招人不招35歲以上的》浪潮工作室 圖南

《資料告訴你:中年並不只有危機,創業或許正當時》36氪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