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 正文

一部老舊院落樓梯的自白

2021-09-18由 重慶資訊集中地 發表于 娛樂

一部老舊院落樓梯的自白

我姓樓,名梯,座落在武侯區玉林街道小天西街6號院。我是武侯區今年第一個退休的“老人”。再過幾天就是新年了,回想我們院子一年來的往事,我“太南”了。今天,我給大家擺一擺。

我們院子建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3棟樓房7個單元。現在別看院子有些老,我也青春不在,但在當時,這個樓房在成都南門絕對算是高階的。那時,“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都還是很多人的追求,而我所在的院子不僅承載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且已經是成都住房中的佼佼者了。

一部老舊院落樓梯的自白

我清楚地記得,當年,住進小院的那些年輕人,每天歡快地哼著歌上班去,臉上滿是笑容。而我,雖然每天被人們踩來踩去,但我是這個時代“先進、時尚、高階”的代表,我為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心裡特別充實,也特別高興。

就這樣,我默默地被人們踩了幾十年,雖然容顏逐漸老去,不那麼好看了,但我筋骨還強,還承得起踩。但我發現,隨著時間的改變,院子裡發生了很多變化。當年住在這裡的年輕人,後來有些搬出去了,聽說搬進了商品房,又高又大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有電梯,一按按鈕,不管樓層多高,一下子就到家,不用費勁地走樓梯了。而沒有搬走的,現在也逐漸變老了,背開始駝了,走路也費勁了。每次看到他們吃力地上上下下,真想幫他們一把,可是我沒有那個能力。

一部老舊院落樓梯的自白

唉,我是不是也變老了,該退休了?想到這裡,我有一絲悲涼,也有一絲恐慌。因為那天,我聽到有人在議論裝電梯的事情。那是1棟4單元6樓的王松濤,當年還是個小夥子。那時院子門口剛裝了一部電話,只要有人喊他接電話,他就飛快地從五樓衝到一樓,都不帶喘。

如今三十五年過去了,當年的“小王”變成了如今的“王大爺”。幾年前他生了一場大病,雖然病好了,但身子少力氣,上下樓成了大問題,他說:“老了,不得行了啊!這每天樓梯爬得我腰痠背痛,走兩步停三步。不改不行啊!”

我知道他現在對我很不滿,早就在打主意想讓我退休。兩年前,他聯合幾個人去九如村社群反映,希望能為小區加裝電梯。社群也來了人,但院子裡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吵吵鬧鬧,沒法統一,社群也沒有找到解決辦法。這事雖然好像與我沒多大關係,但我心裡始終有些擔憂。

一部老舊院落樓梯的自白

半年前,王大爺從電視裡看到政府鼓勵老舊小區增設電梯的新聞,他像打了雞血一樣,在院子裡奔走相告。他的那點事情當然逃不過我的眼睛,特別是他“拉幫結夥”,組織了六七位住在五六樓的“懸空老人”,秘密研究了好久。並請來社群工作人員主持院落大會,還一再叮囑大家“會上一定要敞開說,說清楚。”

記得第一次召開院落大會是2018年4月15日的晚上,院子裡的人都到齊了。幾個老年人在會上痛陳自己上下樓梯的艱難,聽得我都覺得很對不起他們。但是每戶要出多少錢?安什麼樣的電梯?電費怎麼算?後期保養維護費怎麼分攤?尤其是說到錢,好多人就不“親熱”了,也不開腔了,錢還是揣在自己口袋裡穩妥。就這樣,第一次會議不歡而散。

九如村社群黨委副書記徐冰說,安裝電梯屬於居民自治的事,只要居民同意,不違反法律規定,社群都支援。在社群主導下,院落選舉了電梯安排工作小組,並動員黨員志願者積極參加服務,王大爺和幾個熱心居民理所當然的入選。隨後,街道和社群邀請區住建交局工作人員來宣講安裝電梯的資金補助政策。雖然政府有補助資金,但安裝電梯對院落來說還是一筆大投入。

人心散的,工作肯定有難度。後來院落又召開第二次、第三次……第七次會議,每次會上,大家吵得不可開交。有的說住得高的該多出錢,住得矮的少出錢。有的問以後維護費用、電費怎麼算?還有的說自己住的樓層不高,用不著安電梯……1棟 3單元6樓有個叫張松的小夥子激動地說:“不是哪家出不起錢,只是我覺得不公平!如果大家都覺得科學、合理、公平,我寧願去給大家跑路。”會開得越來越長,爭吵也無休無止。

“開了這麼多次會,我覺得大家其實還是願意裝電梯的,現在主要的問題是錢的問題。”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在院落電梯工作小組會議上,王大爺一語道出問題核心。

聚焦核心問題,工作小組幾個人又研究了幾天,終於使出了三招“殺手鐧”:一是電梯安裝總費用除以樓道梯步總數,再乘以住戶從一樓到家的步數,最後得出住戶攤的費用;二是乘電梯採用刷卡計費模式,按照樓層和刷卡次數量化計費;三是每年每戶繳納維護保養費365元,多餘部分滾存以備後期維修。三個辦法一公佈,大家當時覺得好像還可以。

一部老舊院落樓梯的自白

這時一二樓的住戶急了:“安了電梯,上樓方便了,樓上的房子是增值了,我們不是貶值了嗎?”“底層要受到噪音、採光影響,怎麼辦?”“憑什麼你們享受了,我們就要犧牲?”按照自治規定,如果有一戶沒有簽字同意,電梯都無法安裝。高樓層和一二樓的鄰居又吵了起來。

這時,我意外地看到另外一幕——工作小組聘請的電梯公司的人來到院落,聽大家意見,講解電梯知識,繪製3D模擬圖、改造效果圖,並帶大家實地考察電梯執行情況。有了直觀印象,大家有了感慨,“其實噪音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大,採光影響也不是太明顯”,大家的心情開朗了。後來大家商量,考慮到安裝電梯給低樓層住戶確實帶來一定的影響,決定給予一定的補償。問題終於被掃清了。

那個叫張松的小夥子真不賴,沒有食言,跑部門、交資料,真一個人幹完。他原來以為要跑10多個部門,蓋20多個章,最少要等兩個月才能把手續辦完。結果辦起來才發現,政府早已開通了綠色通道,流程簡便,只需要提交一次資料,跑兩次就辦好了。

很快,電梯安裝工作開始了。這期間,工作組的人員天天守在現場,社會組織、黨員志願者等紛紛加入服務行列。僅僅5個月,院子裡的6部電梯就施工結束,並經過“特種裝置驗收”。2019年2月19日,電梯正式建成。大家很興奮,因為這是武侯區第一個用上電梯的老舊院落。

一部老舊院落樓梯的自白

看到嶄新的電梯,居民臉上滿是幸福。大家建立了電梯管理保養制度,成立了清潔小組,輪流打掃電梯衛生。

而我,雖然還會作應急使用,但基本上處於退休狀態。我從區住建交局的資訊瞭解到,截至2019年12月25日,在武侯區有45個和我一樣的兄弟光榮退休。

在老舊小區裡,我曾經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他們回家的“最後一步”。現在,我雖然沒了當初的那份榮耀,但我看到了人們邁向美好生活的步伐。

我退休了,最高興的要數2棟 1單元5樓的王天海。93歲的他拄著柺杖,現在每天要乘電梯上下樓三四趟。想當初,他還是我的忠實“粉絲”。王大爺說:“年輕時覺得,‘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現代化。現在,《新聞聯播》裡天天又在說啥子現代化,我看啊,能夠安這個電梯,才是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後記:老舊樓房增設電梯,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大民生工程。自2018年8月以來,成都市制定了促進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的系列政策,鼓勵老舊院落加裝電梯。截至2019年底,武侯區共安裝完成45部電梯,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346%,方便2000餘人出行。同時,全區還有146部電梯陸續施工。上下樓方便了,家更溫馨了。

武侯融媒記者 胡曉梟 黃勝

一部老舊院落樓梯的自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