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 正文

特斯拉,引發資料安全“蝶變”

2021-06-15由 汽車公社 發表于 汽車

“特斯拉,禁止入內。”

此刻,隨著間諜風波、剎車失靈、車輛自燃等諸多隱患的頻繁出現,越來越多的政府機關、住宅小區開始對於特斯拉實行“抵制”。顯然,自上海維權事件開始,這家曾經略顯傲慢的美國車企,徹底進入了水逆階段。面對如海嘯般襲來的輿論風波,一時間自亂陣腳。

特斯拉,引發資料安全“蝶變”

4月,從乘聯會公佈的銷量資料來看,國內板塊出現了大幅度的環比下跌。雖然其官方給出的解釋,更多集中在節奏調整與生產線改造層面,但走訪終端明顯能夠發現,各家線下門店的客流量與關注度,明顯出現不足。而5月,情況略有好轉,但主銷車型Model 3的銷量,依然出現了環比下滑。

如此狀況,亦如“狂人”埃隆·馬斯克,或許也會感到十分費解。曾經,位於本土市場順風順水的打法,放在中國這片更具潛力與容量的細分板塊,已然出現嚴重水土不服的跡象。也正因這樣,才會出現文章開篇的那一幕。畢竟,當信任度逐漸丟失,普通消費者能做的只有暫時放棄,以求自保。

但作為更加深刻的行業洞察者,仍需透過表象擊穿事件本質。特斯拉上述痛點的形成,更多還有由於其自身資料安全無法實現完整的公開透明,以及我國相關監管機構缺乏對應條例與舉措所造成,進而產生了愈發繁多的誤解與刻板印象。

換言之,特斯拉以幾乎以一己之力,引發了整個智慧電動車領域,關乎安全資料的重新思考與“蝶變”。而從最終結果來看,劇情的發展正在朝著更加積極、完善的大方向進行。

改變刻不容緩

其實,早在上海車展眾所周知的維權事件發生前一月,特斯拉就已被扣上了“洩露車內使用者隱私”的帽子。先是一張國外駭客,提取到其車內攝像頭所拍攝的白天畫面,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廣泛傳播。隨後,有國內網友稱,因資訊保安問題,上海市暫停特斯拉牌電動汽車新車上牌業務,恢復時間未知。

特斯拉,引發資料安全“蝶變”

雖然不久後,第二條訊息被證明“烏龍”,但特斯拉車內攝像頭是否存在暴露隱私等問題,仍尚無定論。對於該事件,特斯拉官方也發表宣告稱:“駕駛室攝像頭目前在北美以外的市場並沒有啟用。即使是在美國,車主也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開啟使用。特斯拉配備了全球領先安全等級的網路安全體系以確保使用者隱私保護。”

只是,上述說辭看似無法獲得大多人的買賬,新華社甚至再次點名批評特斯拉:“車內隱私不是你想採就採。”如此強勢的質疑,最終引來馬斯克的親自下場擔保。2021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其特意強調:“特斯拉是不會將收集到的資料用於間諜活動的,因為這樣會讓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而我們願意使用最高等級的保密措施,希望和大家共創互信的未來。”

奈何,隨著車展媒體日,維權女車主站上Model 3的車頂,外界關於這家車企,究竟是否安全、是否存在隱瞞的猜疑,再次開始發酵。而從維權方與公司方的多輪公開發聲,到各級監管部門以及消費者保護組織的多次立場表達,不難察覺,雖然觀點角度存在差異,但都涉及一個共同的關切,即“資料安全”問題。

特斯拉,引發資料安全“蝶變”

更進一步,車主作為資料產生的主體,對於其駕駛車輛的車身資料和行車資料擁有什麼樣的權利?特斯拉等車企在各項資料的採集、處理、儲存、提供以及披露等各個環節,承擔什麼樣的義務?都需要更加明確的劃分與規定。

不然,隨著後續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時代來臨,以及智慧電動車的快速普及,如果上述板塊繼續維持模糊不清的現狀,勢必將會遇到越來越多難以處理的亂象。並且導致潛在消費者的信任度,進一步的缺失。所以,結合種種跡象來看,“改變”刻不容緩。

開始拼命自救

“對於特斯拉,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中國政府的鼎力相助,沒有國內消費者的認可與追捧,就不可能如此順利地走出至暗時刻,觸及當下如此之高的行業位置。”

特斯拉,引發資料安全“蝶變”

不久前,在與友人交談中,其作為曾經的“特粉”,平心而論是對這家車企近來的迷幻操作,而感到極致失望的。在他心中,正是因為上海工廠落成,國產化程序的落地,特斯拉才能如此之快地被拯救。顯然,精明的馬斯克,同樣深知這樣的道理。

所以面對不斷出現的資料安全問題,特斯拉迅速展現出了拼命“自救”下的求生欲。風波發生後不久,其美國官網正式上線了事故資料記錄器EDR查詢軟體,可供車主查詢車輛的行駛資料並生成相應的資料報告,以幫助車主更好地瞭解事故發生的原因。

同時,目前EDR在Model S、Model X和Model 3車型中均有配備,當系統感應到碰撞或類似碰撞的情況(如撞上道路障礙物)時,EDR記錄與車輛動力學和安全系統相關的資料。

特斯拉,引發資料安全“蝶變”

該資料儲存在車輛約束控制模組(RCM)中,記錄的資料可能有助於特斯拉和其他相關方更好地瞭解導致碰撞和潛在傷害的情況。並且只有當車輛檢測到一個不尋常的物理事件時,才會記錄事件資料,而在正常行駛條件下,EDR不會記錄資料。

稍感遺憾的是,據相關資訊顯示,這一服務目前僅在北美地區開放,國內使用者暫時無法使用,但是相信憑藉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重要地位,以及近來遭遇到的資料安全質疑,EDR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

殊不知,就在上個月,國家網信辦正式釋出了《汽車資料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其中,關於“個人資訊或者重要資料應當依法在境記憶體儲,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透過國家網信部門組織的資料出境安全評估”的規定,矛頭直指特斯拉。

特斯拉,引發資料安全“蝶變”

對於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意外。畢竟,自2017年6月1日起實施的《網路安全法》中就要求,“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個人資訊和重要資料應當在境記憶體儲。”

也正是為了“合規”,目前,同為美國科技巨頭的蘋果,已與貴州省政府簽訂協議,位於當地設立其首箇中國資料中心。2018年,中國大陸蘋果使用者的iCloud資料正式遷移到雲上貴州,以滿足要求。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也是依照此要求,與國內IDC企業合作,由後者負責資料中心運營。

多方參考下來,特斯拉位於國內建立資料安全中心,刻不容緩。好在,值得慶幸的是,4月13日,中國區副總裁陶琳在中國發改委組織的圓桌論壇上表態,“特斯拉在中國採集的資料會嚴格遵守中國對於資料管理的法律法規,實現本地儲存。幾天後的上海車展,其再次透露:“特斯拉中國資料中心將於今年第二季度在上海建成。”

特斯拉,引發資料安全“蝶變”

顯然,為解決近來頻繁出現的痛點,特斯拉已然認識將資料安全儲存落地國內的重要性。並且詳細瞭解後得知,早在10個月前,特斯拉中國內部就曾傳出訊息,中國使用者的資料和認證服務,將從美國遷移到國內,也就是將伺服器搬到中國。為此,特斯拉正在大規模招聘資料中心工程師、儲存工程師、資料庫工程師等,一系列資訊科技運維崗位人員。

至於最終所採取的模式,或將效仿蘋果,由某地方政府牽頭,自建相關設施,並向三家電信運營商租賃雲儲存,以提供各種型別的資料服務。

巨手籠罩全盤

“我們支援並響應行業發展進一步走向規範,共同助力技術創新。歡迎大家積極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推動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就在網信辦公眾號推送汽車資料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後不久,特斯拉官方微博立即對此進行了轉發,並公開表示全力支援。

特斯拉,引發資料安全“蝶變”

而隨著時間繼續推移,據特斯拉官方微博資訊顯示,“我們已經在中國建立資料中心,以實現資料儲存本地化,並將陸續增加更多本地資料中心。所有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車輛所產生的資料,都將儲存在境內。同時,我們將向車主開放車輛資訊查詢平臺。此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詳情及進展將陸續向大家彙報。”

至此,特斯拉資料中心落地中國的工作,已然取得較大的進展。

上述情形,相信也是所有人願意看到的。畢竟,特斯拉自2020年1月7日正式入華以來,所帶來的“鯰魚效應”有目共睹。就現階段結果而言,的確成功盤活了整個中國新能源市場,身處這條賽道中的參與者,一定程度上應該感謝它的出現。

特斯拉,引發資料安全“蝶變”

作為絕對的“帶頭人”,如果一直身處負面輿論環境之中,對於其它新能源品牌的傳播,也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能夠見證前者知錯就改,願意彌補自身所存在的槽點與不足,更加的資料公開、透明,也不枉最近一月各方勢力的苦口婆心。對於特斯拉所有車主而言,也算給予了一定的交代。

與此同時,隨著不斷的調整與修改,距離《意見徵求稿》最終的實施日期,已經愈發接近。而這對於整個處在“新四化”轉型中的汽車行業,無疑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隨著資料安全的規範化、合理化,該板塊將會邁入更快的發展階段。事故發生後,使用者與車企都將變得“有法可依”,從而避免了互相隱瞞、推託、傷害的現象發生。

文末,必須承認的是,當下無論“智慧網聯汽車”,還是“智慧電動車”,都受到了車企與使用者的追捧。只不過,炙熱的環境同樣催生了一股“虛火”,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明辨好與壞,盡全力將其澆滅。可是往往很多時候,會顯得過於力不從心。而《意見徵求稿》的出臺,更像是一雙巨手,籠罩了整個板塊,幫助所有人解決類似問題。

特斯拉,引發資料安全“蝶變”

本輪特斯拉風波發生後,翻看很多觀點,更多都會指向相對消極的一面,甚至出現並不客觀、公正的嚴厲批判。但如果轉化角度考慮,不也正是因為前者的存在,才成功引發了資料安全的正向“蝶變”,並加速了國家層面持續建立、健全資料安全與資料保護制度。

所以說,往往很多時候,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給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最終只能陷入到無休止的惡性迴圈之中。

本文節選自《汽車公社》雜誌5-6月刊封面故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