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小夥子身上長滿了“風團塊”,聽聽面板科醫生怎麼說

2021-04-21由 紅網醫聲 發表于 母嬰

小夥子身上長滿了“風團塊”,聽聽面板科醫生怎麼說

家住湖南汨羅的劉煒(化名)今年22歲,2020年10月底時候,因為身上突發疙瘩心情鬱悶,剛開始以為是過敏導致,臉上、手上和腿上長了很多一塊塊紅腫的而且是很癢的風團塊,越抓越癢,越抓越腫,癢到不行,都不敢出去見人。已經快4個多月了,在當地藥店西藥、中藥外塗藥買了一堆,自己治了一個月,但始終毫無效果。現在身上一抓一大片,一到晚上身上就覺得癢,癢的難受有時根本無法入睡,2021年2月份來到長沙中科面板病醫院求助面板科陳洪主任,陳洪主任耐心的詢問了劉煒的病情,這時劉煒身上的風團已經嚴重,全身除了臉沒有,全身四肢都有,醫生先讓做了過敏原檢測、肝腎功能檢查。陳主任根據劉煒的情況,病史等最終確診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陳洪主任表示,常見有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發作過一次蕁麻疹。特發性蕁麻疹患病率0。5%-1。5%。蕁麻疹又稱“風團塊”是由於面板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出現的一種侷限性水腫反應。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團伴明顯瘙癢有時可伴有腹痛、腹瀉、氣促等症狀,嚴重時可發生休克。慢性蕁麻疹,指上述風團伴瘙癢幾乎每天發生,並持續6周以上者。常達數月或數年之久。少數慢性蕁麻疹患者也可表現為間歇性發作(每週至少發作兩次,持續至少6周)。全身症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覆發生,有的有時間性,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則無一定規律。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病因。慢性蕁麻疹,在治療上是個很漫長的療程,要樹立起戰勝此病的信心,同時尊醫囑防治結合,預防上以避免變應原的接觸,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辛辣刺激等食物的應用等。治療上根據目前醫學的迅速發展,治療此病以聯合治療為主,效果好。

劉煒透過過敏原檢測,發現對花粉、貓毛、狗毛過敏,就渾身發癢起風團。對陳洪主任專業耐心充滿了信任,他說:“我只知道我身上的包每天都發,這4個多月來該忌口的都忌口了,可是還是在發,真的心情很不好。”2021年3月16日,經過一個月的專業治療,遵從醫囑,前來醫院複診的劉煒身上的風團已經明顯好轉,臉上的笑容也明朗起來。

蕁麻疹的病因複雜,環境中的理化因素均可能引發本病,如感染、食物、藥物、溫度變化、飄塵、花粉等;自身疾病,如特應性體質,自身免疫病患者也易發病。找出誘因,解決誘因,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在除了自身免疫和已知誘發因素的慢性蕁麻疹之外,很多慢性蕁麻疹找不到具體病因。其病因的複雜性決定了它的難治性,無法找到明確的病因,也就缺乏相應的針對性,但蕁麻疹並不是不能治療,也不能聽之任之。蕁麻疹治療不能單純止癢,圖一時痛快,不徹底治癢,只會導致病情反覆發作。常規方式的抗組胺藥物治療只是對症狀的一種壓制,而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治療面板病的關鍵不僅在於把症狀簡單消退,還在於,把隱藏在症狀之下的病原逐個擊破。所以,治療蕁麻疹,選對方法、瞭解治療原理很重要。到面板病醫院接受專業的治療,對症下藥。

陳洪主任提醒廣大市民:蕁麻疹的治療關鍵是找到過敏原,然後遠離過敏原,在使用適合自己的藥物進行治療,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更要及時治療,避免傷害進一步增加。就算是皮疹消退後,也不要馬上停藥,最好是逐漸減量,以防復發。患過蕁麻疹的朋友,就要注意自己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了,最好多吃些能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避免接觸可能造成過敏的過敏原。春季過敏因子增多,過敏性疾病多發,患者更應該積極防範和治療。應瞭解自身體質,生活中避免誘因,如過敏原,包括食物、藥物、接觸物等,以及避免外界因素刺激和避免錯誤治療。

通訊員:李曉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