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父母都沒意識到誇孩子“寶寶,你很努力”和“寶寶,你很聰明”的巨大區別!

2022-11-27由 媽咪智囊團 發表于 母嬰

“寶寶,你真棒!”

“寶寶真聰明。”

“寶寶好厲害!”

如果你也時不時地這麼誇孩子,那就一定要注意了。

這些看似正能量滿滿的誇獎,並不能如你所願,鼓勵孩子變得更好,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

父母都沒意識到誇孩子“寶寶,你很努力”和“寶寶,你很聰明”的巨大區別!

文 | 張書願 小凡姐姐

父母都沒意識到誇孩子“寶寶,你很努力”和“寶寶,你很聰明”的巨大區別!

這樣誇孩子,孩子會變“笨”

美國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羅爾·德韋克,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的學生做了一項實驗研究。

實驗中,工作人員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

首先,實驗人員每次只從教室裡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力測試,測試的題目很簡單,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順利完成。

測試完成後,實驗人員會告訴孩子們分數,並誇他們一句。

實驗人員隨機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聽到的是關於智商的誇獎,比如,“你很聰明,在拼圖方面很有天賦。”

另外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比如:“剛才你一定很努力,所以表現得棒極了。”

表面上來看,兩組孩子得到的都是誇獎,並無明顯區別;然而,因為誇獎的著眼點不同,已經暗暗喚醒了孩子不同的心智模式。

接著,孩子們進行第二輪拼圖測試。

這輪測試題分為兩種,難度不同,孩子們可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

結果發現,

在第一輪中被誇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

德韋克說,這兩類孩子在測試中的表現有很大的差異,被誇獎努力的孩子會嘗試用各種方法解決難題,並會說“這是我最喜歡的測試”;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所以,在測試中會很緊張,找不到解決方法時會十分沮喪。

第三輪測試中,德韋克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

然後給孩子進行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測試一樣簡單,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在此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而被誇獎聰明的孩子,他們的得分與第一次相比,反而退步了20%。

德韋克解釋說,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可以給孩子一個可以自我掌控的感覺;而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孩子成功與聰明與否有關,這不在孩子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他們在面對失敗時會不知所措。

在後來對孩子的追蹤訪談中,德韋克發現,

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往往看輕努力的重要性,

他們認為,“我很聰明,是不需要那麼努力的”,

甚至認為努力就等於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這個實驗結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句話的細微區別,竟能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但是仔細想想,孩子的成長路徑不正是在父母的一句話、一句話中被引匯出來的嗎?所以啊,父母的每一句話,對孩子都很重要。

父母都沒意識到誇孩子“寶寶,你很努力”和“寶寶,你很聰明”的巨大區別!

父母都沒意識到誇孩子“寶寶,你很努力”和“寶寶,你很聰明”的巨大區別!

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德韋克的實驗中,兩種誇獎方式導致了兩組孩子不同的發展方向,究其原因,是大人關注點的不同讓孩子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模式。

被誇聰明的孩子,形成了固定型的思維模式,

認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成功是因為自己的天賦,失敗是因為自身能力有限。他們需要不斷的正向反饋來證明自己是聰明的、有能力的,而無法接受一點點挫折。甚至,為了維持自己是“聰明”的感覺,他們拒絕挑戰,拒絕努力。因為如果努力卻失敗了,就等於說自己是“無能”的,這會讓他們內心脆弱的自戀崩塌,這樣的體驗他們無法面對。

被誇努力的孩子,獲得了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他們認為能力是後天培養的,失敗只是自我成長獲取經驗的一種方式。這樣,他們便會不懼失敗,反而能夠從失敗中汲取營養,去面對下一次挑戰。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討厭變化,只願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逃避挑戰,害怕失敗,不接受批評,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中;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能夠擁抱變化,迎接挑戰,善於發現機會,可以從批評建議中主動學習改進,喜歡探索新事物。

你看,父母的一句誇獎,就會導致孩子如此不同的變化,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誇孩子呢?

父母都沒意識到誇孩子“寶寶,你很努力”和“寶寶,你很聰明”的巨大區別!

父母都沒意識到誇孩子“寶寶,你很努力”和“寶寶,你很聰明”的巨大區別!

正確誇娃指南

要誇努力,不誇智力。

父母對孩子的誇獎,傳遞給孩子的是父母的期望。

你誇孩子努力,那麼孩子就會認為努力的品質是父母希望和認可的,這樣孩子就會表現得更加努力;

如果誇孩子聰明,那麼他就會認為聰明才會被喜愛,然後他就會盡量表現得更聰明。

要知道,一個人的智商水平是不容易發生變化的,孩子如何才能表現得更聰明呢?

只能選擇更簡單的事情、拒絕有難度的任務、拒絕努力。因為如果努力了還失敗,那會證明自己不聰明。

要誇細節,拒絕籠統不走心。

我見到太多連誇獎都偷懶的家長了。當孩子畫了一幅畫,寫了一個字,唱了一首歌,學會了一個新技能,過來跟家長“求誇誇”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是一句話:“寶寶真棒。”

現在想想,是不是自己都覺得太敷衍了?

一幅畫,你可以誇線條、構圖、顏色搭配和創意;

一首歌,你可以誇音準、表情、動作和記憶歌詞的能力;

只要家長稍稍走點心,會發現誇那些細節會讓孩子感覺更加真實、更有成就感。

多誇進步,給孩子更多前進的動力。

誇獎要避免簡單的表揚,更多的應是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好在哪,是什麼原因被誇,同時,要讓孩子知道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誇進步就是在誇過程,表揚成績,也可以指出努力的方向。

多誇堅持、勇氣、積極、虛心等可以習得的好品質,少夸容貌、天賦等與生俱來的優勢。

發現孩子表現出一些優秀品質的時候,家長的不吝誇獎,會讓這些好的品質在孩子心中生根、穩定下來,同時還有助於孩子繼續習得其它更多的優秀品質;

而如果誇獎孩子的天賦,雖然短時間內也能讓孩子增加自信,但是這種自信是脆弱的,它不具有生長性。因為一旦孩子發現了比他更有天賦的同伴,他就會因為優勢的喪失而無能為力,變得自卑。

父母都沒意識到誇孩子“寶寶,你很努力”和“寶寶,你很聰明”的巨大區別!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家長要頭痛了:誇個孩子還有那麼多門道,以後都不知該如何講話了呢。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焦慮。

遵循自然,實事求是,是養育孩子的基本原則,當你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尊重事實就好。

若你覺得沒必要誇的,就不誇;如果覺得孩子確實做得很好,理性地分析一下,他的成功和進步究竟來自哪裡,然後如實地表達出來,如此足矣。

誇獎作為一個技巧,用得好,可以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引導孩子關注細節,知道自己成在哪、敗在哪,鼓勵孩子去探索,獲得更好的成長;

然而,凡事皆有度,誇獎也不能濫用。

能夠真正給予孩子們力量的,是父母發自內心流露出來的欣賞。你的一舉一動,孩子都能感受,都會懂得。

注:文中圖片來自Pixabay網站、百度圖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