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育兒專家的孩子都是女兒,真的嗎?

2022-05-15由 晴天媽媽千萬億 發表于 母嬰

直播間最近有條評論,特別好笑:

“大多數育兒專家,家裡都是女兒,用在有男孩的家裡,就像用養邊牧的經驗,養哈士奇。”我就慘了,家裡有邊牧,也有哈士奇,也很不巧的在幹育兒這行… 講真,男孩女孩,真的不太一樣。我青春期的時候,父母送過我一本書,約翰格雷的《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就算不知道作者,大家大概也聽到這句話: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由於天生的生理及思維差異,他們對待事物有著迥異的看法和解決方法。

拿最簡單的剪頭髮來說:15元就可以讓男人改頭換面,而且效率特別高。而女人,花了1000元,花了十幾個小時,好像也沒啥區別。

育兒專家的孩子都是女兒,真的嗎?

出門逛街,女人的“等我下”,會貫穿幾個小時。

育兒專家的孩子都是女兒,真的嗎?

戀愛中如此,男孩女孩,從小就是這樣嗎?

男孩女孩,大腦大不同

自美國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大學的神經科學家Lise Eliot和她的研究團隊,研究30年發現,男性和女性的大腦確實略有不同,但這些差異的關鍵,在於大腦的體積,而非功能。

男性的大腦從出生起就比女性的大,在成年後穩定在11%左右,但這種性別差異並不意味著功能上有差異,同樣是男性之間,就如小頭爸爸和大頭兒子一樣,也會存在腦體積的差異。

育兒專家的孩子都是女兒,真的嗎?

圖片來自中國生物技術網公眾號

近30年來,一門全新的科學,性別科學正在嶄露頭角,對性別如何影響男孩女孩的問題,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35個發達國家研究的結果顯示:男孩與女孩的大腦之間差別至少有100多處。

比較典型,對父母更重要的不同有:

1、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較多,流經小腦的血量更多

多巴胺可增加衝動和冒險行為的機率。而小腦是控制行為和身體行動的。流經小腦的血流量多,小腦就比較活躍,所以男孩就愛動。

這些因素是導致男孩在靜坐和久坐的過程中學習能力總體上不如女孩。男孩更有可能從肢體運動中學習。(動,打,學)

2、從人類歷史的遺傳來看,由於男性主要從事狩獵活動,因而他們需要培養出一種更具“空間—運動知覺能力”的大腦。

他們需要良好的視覺,但又不需要像負責生兒育女的女性那樣具有特別精細敏感的感知能力。

男孩的大腦是極其興奮的。與女孩大腦相比,血液更多地流過腦幹。因此更適合身體運動,但不適合語言的匯入與輸出。

男孩的大腦趨向於“空間-機械遊戲和學習”,和女孩的大腦相比,它總是要“佔有更多的空間”。

當男孩被限制在狹小的空間時,男孩就會像熱鍋上的螞蟻般坐立不安,感到困惑和焦慮,隨之便會出現許多違紀問題。

養男孩,要“多元”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像個男孩/女孩樣子”。男孩子必須陽剛,女孩子必須溫柔真的對嗎?

除了普遍性的對生男孩的偏愛和執念,我們的教育習慣於一邊逼著男孩更堅強,一邊逼著女孩更溫柔。

有力量感的女生,和有包容力的男生更容易幸福和成功。“雌雄同體”的包容性、多元化、堅韌性人格,比一味的用性別角色去限制孩子的選擇,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萬億也曾經偷偷畫我的口紅,甚至拿著千姐的專屬指甲油,塗指甲…

試我的高跟鞋,帶頭花,還有一次穿裙子,…

育兒專家的孩子都是女兒,真的嗎?

其實,孩子體驗不同性別的生活,角色扮演,或者單純的好奇,都沒有問題。不用恐慌,

並不會因為幾次“嘗試”,就真的娘裡娘氣,或者出什麼大問題。

養女孩,要“鬆綁”

你一定聽過,“女孩要有女孩樣兒”,“女孩別那麼拼”,“女孩別…” 但我們成了女孩的爸媽,這些話真的對嗎?

千姐之前很想參加女子足球社團,但是學校並沒有女子社團,因為這事她鬱悶了好久。

我說:“你去找老師申請建一個啊。”千姐:“那就我一個人問,多丟人。”我說:“你知道嗎?女效能工作,不過是幾十年的事。第一個願意提出來的人,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工作。你就算沒成功,至少讓像你一樣愛踢球的女孩被看到了呀!大家都不說,老師或許以為沒有女孩子想踢足球”我以為她忘記了… 結果她真的去找老師了。

“媽媽,老師說現在沒有,但是會認真考慮我的提議。” 蹦蹦跳跳的走開了。

這學期,千姐終於混在幾十個男生的社團裡,成為足球隊唯一的女生。但是她特別激動:“我們班所有的女生都希望我加入!這樣她們以後就勇敢了!”恭喜千姐做了特別了不起的事,成不成,是給別人的結果,試不試是給自己的禮物。或許,是給“自己同類”的禮物。

真正的力量,不來自性別、與年齡無關、不在於成就,而是孩子的“相信”。

給女孩鬆綁吧,告別刻板印象,我們的孩子,擁有挑戰非凡一切的可能!

給父母的建議

1。 允許女孩坐前排,允許女孩說了算。

2。 允許男孩哭,鼓勵男孩表達自己。

3。 幫男孩女孩在家庭中找到“偶像”,父母陪伴越多,孩子越有認同。

4。 幫孩子多接觸多元可能性,接納和認可不同性別的優勢。

或許某個階段孩子會“性別倒錯”或者玩別的性別喜歡的遊戲,但底色積極,平時互動優質的孩子一定更加陽光樂觀。

很多優秀的人不是“像男人一樣拼命”“像女人一樣細膩”的雌雄同體,而是接納自己性別的優勢,拋開標籤,成為自己。你不是你的性別,你是自己,你喜歡自己就夠了。

讓男孩更包容,讓女孩更有力,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孩子都不會在性別刻板印象的“框架”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