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有一種“綁架”不違法,卻能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2022-04-02由 媽心理 發表于 母嬰

正確的教育能讓孩子如魚得水,錯誤的教育讓孩子生不如死。

在孩子眼中,有一種

過度關注的愛

壓得讓人喘不過氣。

如果問起中國的父母,你最關心孩子的是什麼?

我想大多數的父母一定會說是

學習

從胎教開始,父母們最關心的就是孩子要學些什麼,學了多少東西。

孩子上學後,中國父母和孩子談論最多的,就更是學習。

一項由中日美韓四國的青少年研究機構做的調查中,中國學生與父母平時主要交流的話題中,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學習方面的的事兒

,佔 71。8%。

其次就是學校的事,

佔 69。6%,而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的朋友卻談論很少,這樣的比例在各個國家裡是佔第一位的。

有一種“綁架”不違法,卻能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1

.

逃避真實生活

在古代,我們就有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說法。

那時,讀書是使人們脫離貧窮、脫離艱苦勞作最有效最直接的路徑。

戰爭年代,

人們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感導致焦慮。

焦慮能激發能量,不斷進步,減少危機感,增加對生活的掌控感。

和平時期,

國家更重視教育。

當孩子有了更多的機會去學習的時候,居安思危的思想導致很多家長希望孩子不停學習,恨不得24小時不停歇。

看不得孩子說學習無聊,總會

不自覺地把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

媽心理有一位家長的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厭學逃學情況。

這位媽媽表示,孩子平時上學被學校老師們管,回家父母管、姥姥姥爺管、爺爺奶奶管,

多“管”齊下,全民皆兵。

孩子大腦高度緊張焦慮,被壓的無法喘息。

把學習當成是父母和他人的事兒,就是不當做自己的事。

父母和孩子的角色變成了監工和工人。

只要一談學習,孩子感覺和父母就遠了,就沒有了愛和溫暖,就是冷冰冰、不愉快。

再加上夫妻之間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爆發了很多的衝突。

長期緊張、忙碌、沉重、充滿衝突的家庭氛圍,不知不覺中就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寫下了這樣的信念:

學習是一件很辛苦、很痛苦、很沉重的事兒。

這樣的結果就導致孩子在心理層面上和學習之間失去良好的情感連線,凡是和學習有關的事情都是不愉快的。

有一種“綁架”不違法,卻能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2

.

逃避真實生活

為了實現我的人生我說了算,孩子就會用各種方式說不。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不敢直接說不,就會“

隱性對抗

”,表現在學習磨蹭、心不在焉、馬虎粗心;

甚至提各種要求,以學習為藉口來要挾父母,一旦不滿足要求,就抗拒學習,牢牢抓握父母的“

軟肋

”。

這樣的學習狀態導致家長更加焦慮,催得更緊,孩子後期愈加反抗,甚至增加了逆反、打遊戲、逃課等主動對抗甚至是攻擊行為,如此

惡性迴圈

有一位爸爸講述了他兒子的情況:

以前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你現在不努力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就掙不到錢,沒有錢就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孩子卻說:我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很高的要求,反正我餓不死。

我認為孩子太不上進了,覺得是孩子學習態度的問題,也會經常對孩子說:你這個學習態度不行。

說得多了孩子就會說,我反正就是這樣了,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樣子。

如果再繼續逼迫孩子,只會兩敗俱傷。

倒不如放下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少給孩子增加壓力,讓孩子自己慢慢來,相信孩子自己能夠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有一種“綁架”不違法,卻能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3

.

逃避真實生活

想讓孩子學習有動力,首先要做的並不是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而是要

和學習建立起良好的情感連線。

父母從認知上要擴大學習的範圍,將學習擴充套件到孩子喜歡的東西上,如踢球、畫畫、打遊戲,並且讓孩子意識到這些事也是很好的學習,跟學科的學習一樣。

從小處著手,先堅持一個星期,不管孩子學習,

用放大鏡去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多表揚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是輕鬆、溫暖的。

父母對孩子提出不學習的態度要明確迴應,

不一定是言語上,而是行動上,要讓孩子知道學習不是給父母學,學習是自己的事。

有一種“綁架”不違法,卻能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圖源:Pexels

我們如何做到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兒呢?

一是要把學習這件事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不主動過問孩子的學習成績、作業完成情況;

二是孩子學習上有問題找我們,我們給予支援,不給予評判;

三是老師讓我們找孩子談學習,我們可以談,但是不帶情緒,不評判,只說事兒。

這三點說起來簡單,但是真的操作起來確實不容易,因為我們的焦慮會讓我們不停地督促,

督促其實是在釋放我們的焦慮

接納孩子現在的狀態不追求結果,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父母要放下管孩子的癮,就如同管孩子玩遊戲的癮,從自身開始。

媽心理開通了默薇老師的影片號

趕緊關注起來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