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你要懂事”:一個看別人臉色行事的孩子,身上會缺少本該擁有的童真和快樂

2022-03-16由 知陽 發表于 母嬰

本期情感觀點關鍵詞:

懂事。

“你要懂事”:一個看別人臉色行事的孩子,身上會缺少本該擁有的童真和快樂

記得很多年前,正在外地出差的我接到母親的電話,說是父親在幹活的時候傷到了手,讓我趕緊回家一趟。

我很緊張,但人在外地所以就跟母親說:“我在外地出差,你跟哥打電話了嗎?”

“沒有,怕影響他工作。”母親回答。

“那你怎麼不擔心影響我的工作呢?”我問。

母親說:

“你要懂事些。”

後來我託朋友帶我父親去了醫院,幸好也無大礙。

後來我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跟身邊同樣有孩子的人也有了更多關於孩子的話題聊。

從朋友們的口中得知他們的孩子如何“老練成熟”,如何“懂事”的時候,其實我是很擔心的。

因為一直以來我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就是:

童年就應該天真無邪,不該他“懂”的東西,沒必要過早灌輸給他。

事實上,因為很多父母想要讓孩子足夠“懂事”,會教給他們很多大人的行事作風。可孩子畢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只能透過假裝“懂事”來獲得父母的認可,以期融入父母的世界。

也因此讓一些孩子養成了很多大人不喜歡的“壞習慣”。

“你要懂事”:一個看別人臉色行事的孩子,身上會缺少本該擁有的童真和快樂

01:孩子總愛接話,是因為他們也想跟你“同頻”。

有次我帶孩子去親戚家串門,他們家的小孩跟我孩子差不多大,但那個孩子的口中總會說出很多“老氣橫秋”的話來。

事實上根據他說的前後語句來看,他並不是真的明白自己所說之話的真正含義,只不過是為了說而說。

原來每次這個孩子說了類似的話之後,他的父母就會表現出欣慰的笑容並給予他稱讚。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喜歡接話,其實就是因為父母在他們偶然間接上了父母話之後表現得異常高興導致的。

簡而言之,

這些孩子就像被訓練出來的寵物一樣。他們只是潛意識裡認為這種行為可以獲得父母的讚賞,但他們並不知道對錯。

久而久之他們便養成了“接話”的習慣,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學校中,也總愛這樣接話難以改正。

甚至因為愛接話的問題,還被很多父母嫌棄。殊不知,孩子之所以總愛接話,可能就是父母自己的問題。

另一方面,

孩子也不過是想要跟你“同頻”,想要用這種方式來獲得你的認同和讚美而已。

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孩子這麼小,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你要懂事”:一個看別人臉色行事的孩子,身上會缺少本該擁有的童真和快樂

02:孩子總是看別人臉色。

此前有看到過一個新聞,說是一個孩子父母因病去世,跟著姑姑生活。

這個孩子的姑姑雖然給予了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但孩子卻總是看別人臉色來說話做事。

在採訪中,孩子說了一句讓人淚目的話:

“我在這只是給他們增加更多的負擔。”

不得不說這個孩子是“懂事”的,但他的懂事卻讓人心疼。

如果一個幾歲的孩子都懂得看別人臉色行事,那麼這個孩子的內心必然是無比自卑的。他們的懂事只是一種自卑到極致的體現而已,對外表現的“懂事”掩藏著內心的陰暗。

一個總是看別人臉色的孩子,身上會缺乏他本該擁有的童真、陽光。

大人一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乖巧懂事,能夠像大人一樣做什麼事情都拿捏好分寸,一邊又想要他們可以擁有開朗、陽光的性格。

然而當他們因為做錯了事情而被大人責罵之時,其實他們內心是矛盾的。

一方面孩子想要用自己的行為方式來獲得快樂,另一方面又要看大人的臉色,用自己本就難以判斷事情正確與否的大腦來假裝“懂事”。

試問作為一個大人的你,你又能否把所有事情都能拿捏到位呢?

“你要懂事”:一個看別人臉色行事的孩子,身上會缺少本該擁有的童真和快樂

03:讓孩子懂事,是一種殘忍的教養。

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喝”,相對應的就是“懂事的孩子沒人疼”。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在父母眼裡很“懂事”的人,所以直到現在即使我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跟父母訴苦。

於是我很早就獨立了,也因為缺少過來人的指引而碰了不少壁。

當我有了孩子以後,我就非常不願意孩子過早“懂事”,因為在他需要指引、需要幫助、需要父母呵護的年齡,我想盡可能給予他更多的支援。

成熟懂事當然不是什麼壞事,但這不是一個孩子應該有的特質。

那些懂事的孩子無非就是不會無理取鬧罷了,他們只不過是適應了假裝成熟懂事的環境,習慣了大人們“誤會”的眼光而已。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對孩子的“懂事”做了一個定義:

過早地注重他人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權衡利弊而忽視了自身意願,從而喪失了這個年齡段放肆、任性的權利。

讓孩子像這樣一般懂事,那不是真正在“為他好”,反而是一種剝奪他們人格的殘忍教養。

“你要懂事”:一個看別人臉色行事的孩子,身上會缺少本該擁有的童真和快樂

結語:別把“你要懂事”當成控制孩子的手段。

在胡適先生給孩子的信裡,有這樣一段話:

“我養育你,並非恩情,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無恩於你,你便無需報答於我。你是獨立的個體,是與我不同的靈魂。你並不因為我而來,你因對生命的渴望而來。”

“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很多孩子因為從小被教育著要“懂事”,所以他們養成了在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先自責的習慣,也總愛用盡心思來讓身邊的人高興。

這種“懂事”的目的本質上並非是想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快樂,而是希望以此來避免更多的麻煩。

這類人在長大以後會變成我們口中的“老好人”,會因為過於在意他人的感受而忽略甚至缺乏表達自我意願的勇氣。

他們這麼做並非是為了愛,實際上是因為恐懼。“懂事”只是一種討好他人的行為方式。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借著“愛”的名義,用“你要懂事”來掌控孩子。

要知道,

別人雖然認可了你的“懂事”,卻不會在乎你的委屈。

如果真的愛你的孩子,那麼請不要用“懂事”作為評判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

願所有孩子都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懂他們該懂的事,過他們該過的時光。

“你要懂事”:一個看別人臉色行事的孩子,身上會缺少本該擁有的童真和快樂

—END—

互動話題:你是如何看待孩子“懂事”這個問題的?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我是知陽,感恩遇見,感謝閱讀。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