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關於頑童的成長,電影《哪吒》裡有你一定要知道的隱喻

2022-01-08由 童行計劃 發表于 母嬰

本文共計2599字,閱讀需要3分鐘

提供超過30分鐘的高質量陪伴時光

要問今夏最火爆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相信好多讀者早已刷過不止一遍。

不同於以往動畫片里人見人愛伸張正義的小英雄,這一版本的哪吒脾氣暴躁、驕傲自大、頻繁闖禍,經常給周圍的人帶來麻煩,根本不像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關於頑童的成長,電影《哪吒》裡有你一定要知道的隱喻

但是,這樣的哪吒卻像極了真實的孩子:

沒那麼懂事,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精力旺盛,老母親累個半死依然覺得玩不盡興;聽不得別人的批評,一定要和長輩頂嘴證明自己是對的。

無數家有頑童的老母親都會在深夜裡感嘆,

熊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呢?!

電影《哪吒》中主人公的成長蛻變,其實都反應在了一個貫穿始終的道具上,那我們就從它入手,來分析一下兒童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內在過程。

這個關鍵的道具就是乾坤圈。

關於頑童的成長,電影《哪吒》裡有你一定要知道的隱喻

電影《哪吒》裡的乾坤圈不再是哪吒的武器,而是用來遏制哪吒身上的魔性的工具,一旦乾坤圈被拿下來,哪吒就會肆無忌憚地開始破壞。

顯然,

乾坤圈隱喻的是成長中的規則

電影裡哪吒與乾坤圈的關係的變化,其實暗含著規則在孩子的成長中的作用,以及孩子對待規則的方式。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童年,被動服從

從哪吒出生起到他三歲生日,乾坤圈始終都能讓哪吒維持在可以正常對話的“普通熊孩子”水平。

關於頑童的成長,電影《哪吒》裡有你一定要知道的隱喻

這一階段象徵著童年時期,由於孩子還小,對照料人有依賴,所以基本還算是聽話,這時候

父母老師的權威就是維持規則的咒語

。孩子會按照家長老師說的做,但多數情況下孩子並不明白遵守規則是為了什麼,他們只是為了獲得認同(或者是迫於壓力)被動服從。

規則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可或缺,

好的規則能幫助孩子規範行為,同時也給了他一定的自由去釋放。

第二階段

青春期,挑戰權威

哪吒在生日那天知道了乾坤圈的口訣,他掙脫乾坤圈後的形象變成一個眼神空洞的少年,開始瘋狂地攻擊父母和周圍所有約束過他的人。

關於頑童的成長,電影《哪吒》裡有你一定要知道的隱喻

仔細看會發現這一階段的哪吒沒有黑眼球,代表入魔後失去意識

這一段象徵著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覺醒,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特別希望打破規則對自己的束縛。這時候,早已熟悉家長老師套路的熱血少年們,有強烈的願望反抗權威,希望找回自己的掌控感。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他們能想清楚很多事情,識破父母曾經的善意謊言,但因為閱歷有限,他們也會曲解很多事情,冤枉父母老師的良苦用心。

孩子意識到了規則對自己不起作用,這就是青春期非常令人頭痛的原因。

一個徹底擺脫規則束縛的青春期少年,其破壞力難以估量。還好電影只是隱喻,正常的孩子並不會在青春期完全失控。

第三階段

走向成熟,主動接受

電影裡哪吒在氣憤出走之後,透過坐騎的VR回放功能看到了父親李靖的良苦用心,意識到自己始終被愛著,錯怪了父親;回去後發現敖丙要為害陳唐關,又激起了他一直以來的正義感。

當他再次唸咒語解開乾坤圈釋放自己力量的時候,卻主動說了一句話:“不能全開,會失去意識!”

乾坤圈沒有完全解開,被他戴在右手上。

關於頑童的成長,電影《哪吒》裡有你一定要知道的隱喻

直到這時候哪吒才算接受了規則,並主動使用它來約束自己心裡不受控的惡魔。

成人基本都處在這個階段:

能清醒意識到只有自己和大家一起遵守規則,生活才能正常運作下去;同時又能收放自如地應用規則,而不是一味言聽計從,成為規則和權威的奴隸。

在電影裡,從第二階段的叛逆到第三階段的成長,幾個情節就過渡完成了。現實中可沒有這麼容易,一個孩子從適應規則到完全理解並接受,需要漫長的過程,期間會經歷好多次大大小小的抗爭和反覆。

既然這個過程孩子也痛苦家長也操心,跳過第二階段直接邁向第三階段豈不更好?

還真不一定會更好,反例就是敖丙。

作為靈珠轉世的天使寶寶,敖丙性格好、聽話、懂事、識大體、愛學習、自律性強,放在現代絕對是令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

關於頑童的成長,電影《哪吒》裡有你一定要知道的隱喻

然而“好孩子”敖丙從始至終都眼神陰鬱,不像“壞孩子”哪吒一般充滿生氣

敖丙始終在服從父親和師父的安排,卻從未考慮過他們的安排到底對不對,問題就出在這裡。

服從命令的敖丙從來都不是他自己,他只是光復龍族的工具,這個任務就算交給“敖丁”也沒差別,因為承受的是別人的意志,他自己不存在。

電影結尾令CP粉尖叫不已的敖丙拼上性命救哪吒的情節,也恰恰因為他終於

選擇了反抗而不是服從

對規則的隱喻在很多英雄成長故事裡都能看到。比如乾坤圈的作用就和孫悟空頭上的金箍很像,都是因為主角們太不聽話,神仙只好用金箍或者乾坤圈來遏制他們身上的戾氣。

電影裡的哪吒最終懂得了利用乾坤圈控制自己的魔性,《大話西遊》裡的至尊寶也在一番叛逆、抗爭和痛徹心扉的愛情之後主動帶上金箍,選擇做回孫悟空保佑唐僧取經。

關於頑童的成長,電影《哪吒》裡有你一定要知道的隱喻

小時候看《西遊記》,每次演到孫悟空被唐僧念緊箍咒都憤恨不已,心想這麼愚昧的老和尚為什麼還要保護他,何不回到花果山當大王,讓唐僧後悔去。

長大之後反而是《大話西遊》裡的至尊寶更讓我感動:在沒有選擇權的時候會抗爭,因為那時候沒有別的辦法;

在強大到可以選擇的時候,卻依然選擇臣服,那是因為看到了更宏大的意義

後者是真正的英雄。

分析到這裡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不光是孩子或者父母,好多青年人也會為這部電影動容,因為他們在電影中看到了

不斷適應規則、抗爭權威、最終走向成熟的自己。

關於頑童的成長,電影《哪吒》裡有你一定要知道的隱喻

哪吒與乾坤圈的關係,隱喻了一個個體在成長中的心理變化過程,這條路不那麼好走,好多關卡只能自己一個人去闖,別人幫不上忙。

就好像電影中的李靖希望替代哪吒承受天劫咒一樣,倘若李靖成功了,那意味著哪吒始終被矇在鼓裡,繼續帶著對父母的恨意活下去,我們反而看不到第三階段哪吒的蛻變。

因此這裡的“幫不上忙”,指的是

父母不可能代替孩子經歷他的成長,也不能用其他方法替代讓他不去經歷。

舉個常見的例子,很多父母喜歡說教孩子。但多數情況下,父母認為自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已經把事情的結果給孩子說得清清楚楚,但孩子就是不聽話不懂事,故意反著來。特別令人窩火。

說教背後,是希望孩子能避免做錯事,想要減少他的挫折經歷。而說教不管用,也是因為它剝奪了孩子自己經歷和感受一件事情的機會。

孩子從未親身經歷,就不可能從這裡成長。

說教不管用不等於完全不說教,要使用正確的方法。

那麼父母可以做什麼呢?電影的其他部分其實已經向我們展示了:

父母可以像李靖夫婦一樣,給予孩子積極的

引導

、更多的

陪伴

,和“即使你是天生的惡魔經常闖禍惹全村人不高興我們依然不放棄相信你可以被教導”的

找一個像太乙真人一樣

因材施教、寓教於樂

的老師;

社會則可以給孩子一個

友善的環境

,而不是亂貼標籤。

剩下的,就請放心交給孩子,讓他自己面對成長吧。

積極的引導、因材施教、寓教於樂

正是童行的老師們在課堂上一直奉行的教學方式。

在師生比高達1:5的童行課堂上,

每一個孩子的特點都會被看到,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都會被鼓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