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你為什麼不道歉》—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2021-12-19由 楠悅讀 發表于 母嬰

本文字數6393,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你為什麼不道歉》。

哈麗特·勒納博士(Harriet Lerner, PhD)美國備受尊敬的關係專家和女性心理學家,她以女性心理與家庭關係方面的研究見長,擁有梅寧格診所30餘年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經驗。勒納博士著有十幾部暢銷書,作品累計銷量逾300萬冊,並被譯成30多種語言,其中包括暢銷30餘年的經典著作《憤怒之舞》。她幫助數百萬的讀者找到自我,賦予女性重塑生活的建設性力量。

對不起”是人類語言中最有治癒力量的話語。接受真誠道歉時,受害方的怒火會一消而散;及時表達歉意,也會讓犯錯方內心感到解脫。只要善於道歉,就能夠化解負面情緒和傷痛,修復和鞏固人際關係。但是,並非每個人都會道歉。這本書的目的是教會大家如何認出那些缺乏真誠、充滿歧義和刻薄無情的道歉,如何做到真誠有效地表達歉意,如何在棘手情況下運用道歉爭取寬恕和諒解。

1

不同難度的道歉

作者認為,真誠道歉帶來的治癒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的。當別人向我真誠道歉時,我的怒火馬上會一消而散,再大的憤懣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道歉有幾種型別,作者說道歉分三類。

1、最簡單的道歉

最簡單的道歉的特點,是雙方其實都沒有犯錯。比如,逛超市的時候有個人的購物車碰了你一下,對方一言未發便匆匆離去,這件事雖不至於讓人整日沉淪,但多少也會讓心情受到影響。但如果他簡單的說一句對不起,你或許就不會感到鬱悶。

所以,很多時候只有簡單地說一句,哦,對不起,就好了。但是如果你缺乏修養,一些非常簡單的沒有犯錯的問題,不道歉,就會變成大問題,就會讓人不舒服。這是第一層叫最簡單的道歉。

2、中等難度的道歉

就是的確犯了一些錯。比如,你跟人約會,結果你遲到了。你錯了,這時候你需要向對方道歉。這時候只需要你道歉就好了。只要你能夠真誠地說對不起,這事也就解決了。所以你犯了錯,但是可以解決。

3、高難度的道歉

對於昔日的錯誤做法,人們要想重提往事和表達愧疚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這或許是因為我們不願令人反感,或許是擔心對方不肯接受道歉,導致結果變得非常難堪。也就是說,這事發生過以後,雙方都非常敏感,覺得這個事情最好不要再說了。這種叫高難度的道歉。

比如,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女士。她的外孫,得了嚴重的疾病去世了。但是瑪格麗特,作為一個堅強的老太太,她始終表現出來的都是面無表情,始終表現出來的都是掩飾自己的情感。然後也不哭,也不難過,就是冷靜地處理這些後事。這個表現讓她的女兒內心非常受傷。她的女兒覺得自己的媽媽不能夠跟自己感同身受。所以,兩個人產生了一些矛盾,但是都不說。直到有一天,她們到墓園裡邊去看望她的外孫,在墳墓前面,瑪格麗特開始流淚。然後開始向自己的女兒道歉,兩個人抱頭痛哭。這就是我們說比較艱難的、我們不願意再提的道歉。

總之,一個人到底要不要道歉,或者道歉到什麼程度取決於什麼呢?對錶達歉意和接受歉意的雙方來說,是否需要道歉和修補人際關係,完全取決於人性的考量。人人都追求公平、正義,只要你的道歉真實、誠懇,接受道歉的一方,肯定能夠感受到那份真誠。所以,學好道歉的技巧,對每個人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

2

五種錯誤的道歉方式

有不少人雖然知道道歉,卻總是無法掌握正確的方法。每次他們說完“真抱歉”,對方還是憤憤然不肯罷休。為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常見的錯誤道歉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學會正確的方法。有效的道歉不只關係到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更重要的是要明白為什麼這麼說。有五種錯誤的道歉方式是需要大家小心的。

1、“但是……”型

你們小時候被你爸媽揍過,揍完了以後,你爸爸跟你道歉說,爸爸不應該揍你,但是你也太調皮了吧。你發現這種道歉,其實根本不是道歉。這種道歉是指責。所以這種“但是……”型的道歉,是無效的道歉。

2、逃避責任式

逃避責任式最典型的就是,“抱歉,讓你煩心了,這件事我不知道讓你這麼在意”。這種話說出來的感覺是,不是我錯了,是你太在意這件事情了。這就是逃避責任式的道歉方法。這裡邊常用的句式是,比如,要是我的話讓你不舒服,那我道歉。

這是把“要是……”型和“但是……”型結合在一起。這種根本不是真誠的道歉,這個是逃避責任式的道歉。還有人會避重就輕。

比如,作者有一次被關在一個公寓的老舊電梯裡。結果,嘭,熄燈了。然後她就不斷地打電話投訴。然後那邊的人,用懶洋洋的聲音跟她講說,抱歉,給您造成了困擾。這種都屬於叫逃避責任式的道歉。

3、令人困惑型

什麼叫令人困惑型呢,就是因果關係根本不清晰。

比如,作者的孩子馬特和同學西恩在一起玩,不知怎的,馬特從西恩手裡搶走了玩具,怎麼也不肯還給對方。西恩沒有辦法,趴在地板上哭鬧起來,一邊哭一邊咚咚地用頭撞擊地板。西恩的媽媽就在旁邊,她馬上跑過去,開始聲色俱厲地教訓孩子。奇怪的是,她既沒有阻止西恩停止撞擊,也沒讓馬特歸還玩具,而是這樣斥責馬特:“馬特,看看你做了什麼?”她指著哭鬧不停的西恩說:“看你乾的好事!你讓西恩在不停撞地板,馬上向他道歉!”

馬特一頭霧水,這也不能怪他。這位媽媽讓馬特道歉,不是因為他搶了西恩的玩具,而是因為西恩在不停地用頭撞擊地板,這難道不奇怪嗎?換句話說,她要馬特承擔的責任不是“搶玩具”這一錯誤行為,而是另一個孩子的舉動。馬特把玩具還給對方,一句話也沒說便走開了。後來作者告訴馬特,他應該為搶玩具這件事道歉,但西恩用頭撞地板這件事並不是他的過錯。

4、“討價還價”型

討價還價”也是一種會讓道歉感覺變味兒的錯誤做法,道歉者似乎理所當然地認為只要道歉了,對方就必須寬恕和諒解自己。如此一來,道歉彷彿變成了對對方的慰藉。實際上,道歉不應被視為人際關係中討價還價的籌碼,不能認為只要道了歉,對方就必須寬宏大量地既往不咎。比如,“對不起,我上次做錯了,你能原諒我嗎”。這也是會令對方反感的、會無效的道歉方式。

5、令人反感型

有一個案例,一個妻子的老公有了第三者,後來過了很多年以後,那個第三者還要來跟她道歉。這個女人就完全接受不了,說你就不要噁心我了,你從我的生活中消失就好,我不需要你的道歉。這實際上,想在傷口上撒鹽。這種叫令人反感型。所以,如果要想離開這五種錯誤的道歉方式,有幾個原則要把握。

第一個是分清界限,就是我們首先得分清楚,到底錯在哪兒了,哪些是我們要負的責任,分清界限很重要。第二個叫不過度。第三個叫不輕描淡寫。不過度也不輕描淡寫,認認真真地去面對自己的錯誤。

3

怎樣應對高度自我保護的犯錯者

有些人死也不肯道歉,而且根本改變不了。他們自我保護意識過強,隨時會出現羞恥感,無法或不願客觀地看待自我,不能承認錯誤並承擔起應負的責任。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核心的點就在於你要能夠降低對方的自我防禦程度。

1、強調事實

強調事實,而不是說一些誇張的話。比如,老公回家晚,妻子說,你把家裡當旅館,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就是過度地誇張。當你在強調事實的時候,對方的防禦程度會下降。

2、言簡意賅

在面對不肯道歉的犯錯者,或是難以溝通、戒備心理很重的交流者時,記住多說無益的原則,你說得越多,對方能聽進去的就越少。無論要解決的問題是大是小,這一原則都有效成立。

比如,作者有一個朋友,每次跟她在一起見面,兩個人聊得來,但是對方沒錢,每次見面都是她請客吃飯。而且每次買完單以後,對方都沒有一個反應,也不說謝謝。所以,她覺得越來越生氣,每次見面自己買完單回家就生氣。後來說不行,我得讓他跟我道歉。然後她就問她兒子,她說,你覺得我應不應該讓他道歉,他說,可以,你跟他說,你心裡不舒服,告訴他好了。

然後回家開始醞釀,寫了一封大概三頁長的信。然後發給她兒子說,你看,媽媽這個信寫得怎麼樣,能不能把它發給他?她兒子看了以後沉默了半天,她兒子說,我覺得一句話就可以了。告訴他,下次結賬時我希望你跟我說謝謝。

如果你要求對方道歉,其實說的話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當你說那麼多以後,反倒會讓對方的防禦情緒越來越高。

3、不要羞辱對方

不要羞辱對方,不要整天去罵他。你越罵他,對方越跟你站在對立的一面,越不會改正。因為他的自尊水平在不斷地下降。

4、分清責任

自己勸慰自己的時候,要知道分清責任的界限。什麼叫分清責任的界限?你要問自己說,犯錯者是所有的原因嗎?就是有可能對方做了這個錯事,但他只是一個導火索。有可能對方做了錯事,只是他加重你的痛苦,但真正的原因是在他身上,還是在我自己身上?我自己之所以,這麼重視這件事的原因,有沒有可能是我自己內心的問題所在。

所以,如果我們總是要求別人道歉,總是希望別人給我們安慰,會產生一種負面的結果。就是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責任。我們看不到有些事情,實際上是我們內心不夠強大,才導致我們根本不能夠接受這樣的小事,會把一件小事放得特別大。

5、用好雙重標準

雙重標準是有效的,雙標,就是你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我們對別人要求都特別高,對自己要求特別低。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你身邊的朋友會很多,能夠跟所有人好好交往。所以,作者說,在作出道歉和接受道歉這兩個不同層面,用好雙重標準,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需要作出道歉,應當使用強調因果的表達,為自己的行為給對方造成的後果承擔明確責任。你跟別人道歉強調因果,強調我所做的這件事給你造成的傷害是什麼。但是如果你是接受道歉的一方,希望犯錯者放下自我保護心理為其行為承擔責任,你就要採取相反的策略。在分享自己的感受時,不能怪罪是對方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比如,你可以說,發現你的所作所為之後,我感覺非常憤怒和失望,而不要說,是你讓我感覺憤怒和失望。

6、用要求,不要用命令

你必須跟我道歉,這是命令。我希望你能夠給我道歉,這是要求。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沒法強迫別人做一些什麼樣的事情。人是自由的,他可以選擇道歉,也可以選擇不道歉,你可以選擇原諒,或者不原諒。

4

如何接受道歉

對方終於張口道歉,我們應該如何接受道歉呢?

1、說出“謝謝你的道歉”

作者說如果對方勇於面對錯誤,選擇做出道歉,我們也應當放下不適,坦然說出:“謝謝你的道歉。”打消別人的真誠道歉並不可取,我們必須努力克服這種習慣性錯誤。你總是說“沒關係,不要緊,不是什麼大事”,其實是否定了對方的努力。就是對方向你道歉是鼓起勇氣的,結果你否定了對方的努力,認為這件事無關緊要。社會中需要有勇氣說出這樣的話,“謝謝你的道歉,我很感激”。

我們怎麼能夠教會孩子道歉呢?就是父母要做出榜樣,很多孩子不願意道歉的原因,是因為小時候跟自己的爸爸說對不起。爸爸會說,錯在哪兒。“我錯在我不應該貪玩,不應該出去玩。”大人會說“光道歉有什麼用!”

我們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的道歉會變本加厲,不斷地提要求,不斷地打擊他,導致孩子覺得道歉好煩。道歉沒用,道歉就是被你不斷地羞辱,對嗎?所以,如果我們今後父母能夠在孩子道歉的時候能夠接受說,謝謝你的道歉,我很感激,我接受。那麼咱們怎麼辦?那這時候孩子就會知道,道歉是一個有效的社會交往的方式,他就能夠慢慢地學會正確的道歉的方法。

2、不要對道歉字斟句酌

就是不要對道歉字斟句酌,給對方一個改正的機會。因為有時候有的人較真,聽了對方的道歉以後覺得不對。如果你在心中永遠放不下,你一直為這個事不斷地計較,那麼你就會不高興。

3、學會大度

通常來說,在接受道歉時你應當表現得不卑不亢,哪怕私下裡你對對方的道歉並不滿意。儘管有例外情況,但總的來說,和對方就道歉問題爭得不可開交沒有任何好處,我們也不能期望對方的道歉達到本書要求的每一條標準。顯然,接受道歉的一方出錯並不要緊,它能為人際關係的未來發展創造多種可能性。簡單地說,接受道歉只表明你同意暫停爭執,放低姿態,願意釋放善意並進行進一步溝通,從而為以後對感到憤怒的話題進行深入交流奠定基礎。

當然,很多人願意選擇原諒,願意選擇寬恕,其實核心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放下這件事。我們希望這件事能夠過去,我們能夠過上自己平靜的生活,但實際上,不原諒也可以放下。不原諒也依然可以讓生活繼續。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目的,是化解自己的憤怒和痛苦情緒。換句話說,他們所謂的原諒並非真正的原諒,不過是想讓自己感覺正常,不要落入憤恨難平的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不要惡毒地詛咒背叛自己的朋友,或是在背後說壞話的小人,盼望他們黴運連連。那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去看待原諒這件事呢?

如果你真的不能夠發自內心地接受對方的道歉,那你沒必要強迫自己原諒他。但你可以理解他,甚至可以繼續做一些對他好的事,甚至你可以愛他。愛的另外一邊並不是恨,愛的另外一邊是遺忘。所以如果你真的不愛一個人,是遺忘了他,而不是恨他。原諒是可以有程度的,比如原諒50%。

比如,有一對夫妻因為第三者所以鬧離婚,鬧完了以後又和好了。後來有一天在做諮詢的時候,這個丈夫就問太太,說現在你能原諒我了嗎。太太說,能原諒你90%。所以,你可以有自己的保留,你可以有些東西不能原諒的。

5

如何原諒

那麼假如我們遇到了不道歉的人,或者道歉不得體的人,我們怎麼樣讓自己的內心平靜,這個才是我們要去尋求的東西。犯錯者對其行為越是不思悔改,他們對自我的放任就越是變本加厲,受到傷害的一方就越發容易陷入憤怒和痛苦中無法自拔。如果得不到犯錯者真誠的道歉和懺悔,我們又該如何呢?怎樣才能擺脫痛苦,讓自己獲得解放呢?

1、要小心誤解他人的動機

有很多時候,我們生氣是因為推理,而不是真的。有一次,作者跑到診所去看病,然後就發現那個診所裡邊,那個分診員特別熱情,跟每個人打招呼都特別熱情,很得體。然後到了她這兒以後,那個人突然變得很冷漠,那個人就不抬眼睛看她,說話都非常緊張。

她說這人為什麼對我就單獨變成這樣呢,憤憤不平,生氣,甚至想去問她,說你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後來忍住沒問,結果等她從那個診所出來,到了停車場上的時候,那個人追出來說,你是不是那個《憤怒之舞》書的作者。她說,我看過你的書,你一進來,我就認出你來了。我特別緊張,你是我的偶像。

所以,她說,有很多時候我們根本是推理。很多問題,包括我們在公司、在團隊,我無數次地在我們公司團隊裡邊講說,別生氣,彆著急生氣。你生氣之前,你先問問是真的假的。你先問問那個惹你生氣的人,而不是聽第三方傳言。你如果能夠問問那個當事人,你會發現,沒有你想的那麼糟。

所以,如果你能夠減少一分推理,不去誤解他人的動機,這時候你發現,你可以生氣的機會就少了很多。不要在人格的層面看低別人,也不要在見識的層面,過高地看高自己。這是我們平衡生活的一個方法。

2、向兒童學習

為什麼向兒童學習?大量的小孩子,在出現了這些傷害的問題以後,小孩子能夠快速地得出一個結論,就把這事放在一邊。雖然小孩子得出的結論未必對,小孩子往往會自我歸因,因為我不乖,所以爸爸生氣,他會做一個錯誤的歸因,但它也是歸因。他找到一個這樣的答案以後,他就把它放下了,就開始生活繼續了。

但是大人不行,大人經常會要求說,我就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就這個為什麼,能夠問一輩子,能夠一輩子放不下,然後整天就是琢磨為什麼。

作者說,對於來自家人的傷害,兒童很早就開始從中尋找其行為的意義。通常他們會透過自責式的想象來為父母的錯誤行為開脫,兒童既有強烈的公正感,又有突出的寬恕意識,會對自己依賴和熱愛的人所犯的錯誤輕易地做出原諒。

3、在內心當中學會打破對與錯的天平

生活當中,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夠分清對錯,到底你錯了多少,我錯了多少,你承擔多少責任,我承擔多少責任。如果非得這樣想的話,天平永遠不會平衡。所以,你可以忘記這個天平,這樣你就會輕鬆很多。

還有一種人不願意內心平靜,他是用憤怒在保持著聯絡,就只要我對他還有憤怒,我就跟他還有聯絡。這常見於離婚的家庭,離了婚以後還是吵架,那是因為沒有放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