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媽媽,我今天被打了”,聰明媽媽從不會幫忙出氣,而是這樣去做

2021-12-17由 蘭媽談育兒 發表于 母嬰

文/蘭媽談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對於孩子的童年來說,免不了打打鬧鬧甚至是大打出手,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前一秒可能是協作能力非常強,下一秒可能就是大打出手地攪和在一起打鬧。孩子們的心情也是如暴風雨一樣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但有些父母卻是護犢心切,當聽到孩子被欺負後甭管三七二十一,先替孩子討回公道再說,但教育孩子這樣真的好嗎?

“媽媽,我今天被打了”,聰明媽媽從不會幫忙出氣,而是這樣去做

明顯是完全錯誤的!

父母的護犢心切,只會讓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養成一個自私自利不受別人待見的討厭個性。如果說偷竊的教育不嚴,導致孩子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的話,那麼被打後的教育護犢,就是小時打罵隨意、長大犯罪進監獄。教育就是這樣,小的時候別看都是小事,長大之後都是影響整個人生的重要毒瘤。

“媽媽,我今天被打了”,聰明媽媽從不會幫忙出氣,而是這樣去做

“媽媽,我今天被打了”,如果孩子對你說了這句話,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的孩子回家,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對你說“媽媽,我今天被打了”,作為家長的你會作何反應?我們先來看看從某些家長處瞭解的答案:

家長一:“誰打的,我馬上去削他”

(這位家長明顯是容易暴怒的性格,更是護犢心切的典型表現,即便是孩子真的被某孩子打的非常慘,作為家長真的會去削對方嗎?這種易怒的性格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媽媽,我今天被打了”,聰明媽媽從不會幫忙出氣,而是這樣去做

家長二:“疼嗎?打哪了?快來我看看”

(這位家長平時對孩子定是非常寶貝,遇到孩子被打後首先檢視孩子傷口沒有毛病,但是孩子天生見娘就哭的性格,恐怕到了家長心疼起來的時候會撒謊、會添鹽加醋地將對方說得如何如何壞,目的就是為了讓家長為自己討回公道,但是倆孩打架可能往往是先告狀的人之錯,倘若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去討公道最後被怒懟無言以對不說,還會讓孩子養成愛告狀的壞習慣)

家長三:“你笨呀,不知道狠狠地打回去嗎”

(說這句話的家長,平時應該是愛之深、責之切的性格,明明是關心孩子的話但是說出來卻往往不入耳,甚至還讓孩子傷心痛苦。孩子向父母傾述被打的事情,無非是委屈想要家長多多關心,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教孩子“狠狠地”打回去,孩子可能養成暴力狂性格不說,在缺愛的教育下也經常怨天尤人,這樣的性格在未來只會被社會教訓得更難受)

“媽媽,我今天被打了”,聰明媽媽從不會幫忙出氣,而是這樣去做

這個時候可能有人要問了:孩子被打,不能替他們討回公道、也不能滿臉心疼的表情面對,更不能教孩子“狠狠地”打回去,難道要家長看著孩子被欺負嗎?

1、首先,孩子被打,不是不能幫他們討回公道,而是這個公道要由孩子自己去討

孩子被打被欺負了,相信所有的爸爸媽媽心中都極為憤怒,但作為成年人我們總不能為了替自己的孩子討回公道,而真正去削別人家的孩子吧?更何況每個人一生哪有不被欺負的處境?若孩子此刻被人欺負父母幫其討回公道,那下一次被欺負呢?

“媽媽,我今天被打了”,聰明媽媽從不會幫忙出氣,而是這樣去做

所以說,愛孩子真正的處理方法,應該是要讓孩子自己去討回公道,而不是一受到委屈就向父母訴委屈。

2、其次,孩子被打,不是不能滿臉心疼的表情面對,而是不要誇張表情去誤導孩子

當孩子被欺負之後,很多父母都按捺不住心疼的表情,以滿臉心疼的表情面對孩子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要用誇張的表情去誤導。如果孩子此刻對你說“媽媽,我今天被打了”,而媽媽誇張的表情,如“哎呦喂,我可憐的小寶貝呀,傷哪了?趕緊給媽媽看看,看我怎麼教訓傷害你的人”

“媽媽,我今天被打了”,聰明媽媽從不會幫忙出氣,而是這樣去做

這句話,再配以揚言要討公道的話語,孩子自然會想辦法添鹽加醋,就是希望欺負自己的人比自己更慘,這樣的心思很容易讓孩子養成惡性的自私自利性格,甚至陷入冤冤相報的仇恨心理。

3、最後,孩子被打,不是不能教孩子“狠狠地”打回去,而是要視情況而定

孩子被打,有的時候如果不加以反抗的話,對方可能會變本加厲並且時不時地欺負一下。當孩子被打的時候,父母也不是不能教孩子狠狠地打回去,而是要讓孩子學會視情況而定,比如說對方是故意挑釁、故意欺軟怕硬,那麼孩子就可以適當反抗,讓對方知道自己並不是好欺負的。

但是,父母在教孩子視情況而定反抗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注意還手自衛的反抗手法,反抗的時候一定不能擊中對方的要害,畢竟有的時候自衛反抗也很容易招來一些麻煩。如果孩子是抱著仇視的心理去教訓對方,很容易從受害者變成承擔方,因此孩子自衛的反抗方式也一定要注意不要傷及對方要害。

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去面對孩子被欺負的情況呢?

1、 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理清楚孩子是如何被欺負的,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才能夠幫助孩子正視被欺負這件事情。可能有些習慣闖禍的孩子,他們欺負了別人反而自己惡人先告狀,裝出一副特別可憐的模樣博得父母的同情,甚至誘導家長去為自己討回公道,父母及時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也是對自家孩子和他人孩子負責。

“媽媽,我今天被打了”,聰明媽媽從不會幫忙出氣,而是這樣去做

為了避免孩子撒謊博同情家長一定要表現的相信孩子,而不是半信半疑地試探孩子,因為當孩子嗅到父母的猜測懷疑以後,孩子可能會想辦法演得更逼真一些博得父母的信任。相反,父母對孩子的信任不僅能夠讓孩子述說自己的委屈,還可以讓一些故意博得同情的孩子放鬆露出馬腳。

2、有錯就改、有冤必討

當父母瞭解孩子被打的前因後果之後一定要有理說理,並且有錯就改、有冤必討。如果孩子是惡人先告狀一方,父母一定要主動要求孩子的和對方道歉,倘若孩子是受委屈一方,那麼家長也要讓孩子有冤必討,為了避免倆孩子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深,家長可以事先和起事一方的家長溝通,希望對方家長能夠對孩子的錯誤起到點化作用。

“媽媽,我今天被打了”,聰明媽媽從不會幫忙出氣,而是這樣去做

但是,礙於不是每一位家長都是通情達理,父母在孩子被欺負之後讓老師從中協調,若是小區裡的一幫孩子可以請求鄰居幫忙協調,相信本著教育孩子的心情,很多家長還是可以欣然接受他人的建議。

3、引導孩子以寬容之心感化對方

最後,當孩子重溫在一起的時候多多少少可能會有一些彆扭,雖然被欺負的孩子心中會萬般委屈,但是家長適當引導孩子以寬容之心感化對方,相信化敵為友的收穫比起討公道的結果要更有價值一些。

“媽媽,我今天被打了”,聰明媽媽從不會幫忙出氣,而是這樣去做

比如孩子此刻和此前欺負他的孩子相遇了,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主動接近對方,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小孩子也是如此面對熱情的玩伴一般不會立馬拒絕。當孩子玩到一起的時候,他們已經是化敵為友的好玩伴了。

孩子被欺負是成長裡必不可少的境遇,孩子之間的打架鬥毆很是常見,父母也不可大驚小怪,能夠引導孩子自己去處理好這件事情,也是成長教育裡難得的一次成長教育,因為從小懂得如何去處理自己的交際問題,日後的社交能力才會更有經驗、更有質量。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例項,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 ,一起學習共成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