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當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我是透過這三個階段學習成長的

2021-12-17由 愛上一朵花 發表于 母嬰

當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我是透過這三個階段學習成長的

像我這個年紀的人,什麼時候會主動拿起書來閱讀?恐怕很少,大多數是因為孩子進入青春期,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問題,在專家、網路、過來人的狂轟亂炸下才硬著頭皮拿起書來閱讀的。我們閱讀的目的很明確:讓孩子恢復正常。當然,也有部分家長因為心理發展的需要,可能會隱隱約約覺得自己的這一生還少了點什麼,自己還需要去追尋一些什麼,也可能有一絲覺醒:我到底要如何度過我的這一生?但後一種堅持下去的可能性比較小,伴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忙亂生活,還加上社會競爭力的激烈,有一部分家長連明天的午餐在哪裡都不知道呢,所以這樣的想法很快就會淹沒在日常生活中。

我一開始是後一種,緊接著孩子出現了嚴重心理問題,在自己沒錢無力去持續不斷去參加各種家庭教育的培訓班的情況下,這才逼迫自己拿起書,堅持閱讀,因為我要解決孩子的問題。我的閱讀分為下面幾個階段:

第一節階段撲進家庭教育的書海。家庭教育的書確實也買了不少,自己從中也不能說沒有收益,有一定的作用,但還沒有達到解決問題的地步。因為不會閱讀,不會學習,所以以往的閱讀和學習效果並不好。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把書中的內容和我實際的問題關聯起來

在這一階段,我閱讀的大多數是國外的書籍,國內的讀的非常少。從家庭教育相關書籍的質量來看,國外的書籍更多注重實用,而國內的更多是雞湯。

第二個階段投入心理學的學習。既然是心理問題,那就得學習心理學啊。我這樣想的,加上當初自己的心理也確實出現了裂縫。第一次自己做主投資了6000元報名參加了心理學的培訓課程。(自己做主,這一點是自己尋找自我邁出的第一步)。

當我投入到心理學的學習後,才發現心理學內容繁多而雜亂(中年人的學習已經不能像上學時那樣按部就班,從零開始一點點往前學了,一方面除非你去進入大學再修這門課程,我根本沒有這個時間和金錢,另一方面外面培訓課程設定並非為解決問題而設定),加上各種療派,西方的,東方的,每個療派又發展了這麼多年了,那麼多的心理學家眾說紛紜,都要去學習的,這個時候可以說我是混亂的,這裡學一點,那裡學一點,但感覺離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距離。

第三個階段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根源。後續,我持續投入資金學習心理諮詢相關的課程,同時也發現要想真正解決問題(此時我已經認識到孩子的問題不僅僅是孩子的,更多的是需要解決我自己的問題),光學習心理學是不夠的,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又延伸到了哲學,心靈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後來因為寫作又學習了大腦科學,認知心理學等(其實分為心理學,哲學,心靈學等只是為了學科的教育,對於個體來說這樣的分類並不好,很多內容都是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比如認知的學習必定是建立在大腦科學的基礎之上的)。

這個過程,加上自己的寫作練習,才算理出了頭緒,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寫作,學習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學習如何融會貫通(還需要不斷練習)。回過頭去看最開始的家庭教育的書籍,不能說沒有道理,只是書中的那些方法我已經潛移默化地在現實中運用了,所以不會刻意再去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看這些書。

如果一開始從第三個階段學起,從理論上講應該會節約時間,但實際情況不會發生,就如我前面所講,中年人閱讀的目的大多是為了儘快解決問題。同時,我們都有一個習慣性的做法:對於某個事物,不會先去理解它的運作原理,先用再說,比如馬桶的原理是什麼?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我們卻用了這麼多年了。當然這並不是我們必須先搞清楚原理才能用它,世界萬物,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把所有的事物都搞清楚的。不過,對於我所指的“問題”,更應該是先搞清楚問題的根源,然後找到合理的學習內容和步驟堅持去學習,這樣應該會縮短我們解決問題的時間,也能讓我們更早一步跨入平靜的心境生活。

現實的情況是,孩子出現問題,家長急於解決問題,沒有耐心去思考,甚至還不會思考: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只想走捷徑,希望有人或某本書給出一個好辦法,一招解決自己的痛苦。最終你將發現沒有這樣的一招一式,還得靠自己去分析根源,並持續不斷學習和實踐,達到解決自己的問題的目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