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2021-12-16由 飯飯媽媽育兒 發表于 母嬰

孩子乖巧聽話,自然是每位家長都希望看到的畫面,可是有的時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前陣子我和閨蜜吃飯的時候,就有討論這個問題,因為閨蜜家的小孩不知道怎麼了,最近總是各種不聽話,所以讓閨蜜非常鬱悶。

舉個例子:剛剛下過雨的地面有很多水坑,所以閨蜜就提醒孩子不要踩上去,否則會把褲子和鞋子弄髒。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但孩子就好像沒聽到一樣,故意找積水多的地方走,甚至還故意踩出很大的水花聲,所以等晚上回到家,褲子還有鞋子上面都是髒水。

其實,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就比如,閨蜜不讓孩子湊近了看電視,因為擔心孩子近視,可孩子故意湊上前看,甚至會故意在閨蜜面前這樣做。所以閨蜜非常的無奈,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變得這麼不聽話?

想必有這樣困擾的家長不在少數,甚至有的家長為此感到崩潰,覺得自己越來越討厭自己的孩子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聽話呢?下面就帶大家來具體瞭解一下。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多半是這些原因,知己知彼很關鍵

其實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很多,但因為很多家長只看到了表面,所以忽視了孩子不聽話的真正原因。

●孩子存在逆反心理

很多家長都會忽略這一點,但其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三觀,所以他們對於事物的表達,往往有著自己的態度。

因此在面對家長的各種要求時,孩子可能就會出現不聽話的舉動,因為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不滿,甚至是故意與家長對著幹。所以孩子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不聽話,家長其實不用太過擔心。

在《兒童逆反心理學》中提到過:逆反期是孩子生理、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是孩子由不成熟向成熟轉化過程中的正常表現。

所以孩子雖然看似叛逆,但卻是他們成長必須經歷的過程,家長只需要好好引導與溝通就可以了。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很多家長都有著這樣的誤區,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所以孩子就得聽自己的,因為自己所想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而他們也需要表達自己想法的方式。

因此,在家長不允許孩子表達想法的時候,孩子也許就會用不聽話,各種作對的方式進行表達,畢竟在孩子看來,這是表達自己想法的一大途徑。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如果選擇利用責罵的方式進行迴應,只能起到反效果,甚至會加深矛盾。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存在問題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同家長也會有著不同的想法。那麼,有的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可能就存在著問題,導致彼此雙方的矛盾一直積壓,但又沒有辦法讓對方知道。

因此在這種互有矛盾的情況下,家長可能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不懂事,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孩子卻會覺得父母太過專制,總是讓自己聽他們的,根本不與自己進行溝通,還總是怪自己不聽話。

作為家長自然是希望孩子可以乖乖聽話,不妨利用第三者效應的影響,以此達到讓孩子乖乖聽話的目的。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為什麼第三者效應可以讓孩子聽話?

什麼是第三者效應呢?這個概念其實是一位

美國教授

戴維森提出的,他認為

兩個人在發生衝突或意見不合時,如果有第三人在場,往往能夠緩解矛盾衝突,並將問題解開。

有兩位心理學家也做過相關的實驗,他們將吸菸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由肺癌患者進行直接勸戒菸,而另外一組則是由醫生站在第三人的位置上勸戒菸。

該實驗的資料結果也從側面證明了第三者效應的有效性,因為第一組只有

35%

的人決定戒菸,而被第三人勸戒菸的第二組,則有

70%

的人決定戒菸。

所以該實驗也證實了第三人在很多事情的結果上,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為他們與直接當事人相比,會帶來不同的感受。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所以當家長想要孩子聽話的時候,不妨也可以利用該效應,尋找一個第三人,那麼也許就能讓孩子的態度得到改觀,這是為什麼呢?

①因為站在第三方立場

老話說得好:“旁觀者清”,所以很多矛盾衝突的出現,可能在他人眼中,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也許只是溝通出現了問題。

所以當父母覺得孩子總是不聽話時,不妨可以找家裡長輩做第三人,因為這樣能夠更加清楚地瞭解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但是

第三人所處的立場,一定要客觀

,因為如果存在偏頗,可能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矛盾變得更加激烈。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②能讓親子之間多一個紐帶

在第三者效應的影響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會透過第三人變得更加緊密,所以第三人就如同紐帶一般存在。

因此在這樣的關聯下,親子關係往往能夠得到很大的緩和,因為齒輪與齒輪之間出現巨大摩擦,很多時候只是潤滑油不夠導致的。

因為在沒有第三人的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可能存在表達欠缺的情況,所以在有他人作為紐帶時,也許能讓彼此的溝通變得順暢,同時也能多一些對對方的理解。

③能讓彼此更為冷靜地去思考

當父母因為孩子不聽話、頂嘴生氣的時候,即使想要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往往也是很難辦到的。但是在有第三人的情況下,家長能夠得到一個緩衝區,他們可以透過向第三人進行傾訴,從而讓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同理,當孩子對父母有意見時,如果讓他們立即冷靜下來進行溝通,顯然也是一件非常難辦的事情。

但是在有第三人的時候,這種不滿的情緒不僅能夠得到緩解,同時也能將自己對於父母的不滿表達給第三人。

那麼,在這種冷處理下,彼此對於對方的不滿情緒不僅可以得到釋放,而且也能透過第三人的傳遞,讓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想要孩子更加聽話,家長還可以怎麼做?

透過第三人效應,家長可以很好地解決孩子不聽話、頂嘴的問題,那麼如果想要孩子更加聽話,家長還可以怎麼做呢?

✔家長應該多和孩子溝通

家長想要孩子聽自己話,其實溝通是個不錯的解決辦法。但是很多家長會感到非常納悶,明明自己有跟孩子進行溝通,但為什麼沒有效果呢?其實這裡的溝通是指“有效溝通”。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教育專家張振鵬就曾在他的書中指出:很多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失敗的、無效的,因為他們運用的方式是消極的,他們習慣用命令、教育、呵斥、責罵、指責的方式去溝通。

所以在這種“無效溝通”下,孩子又怎麼可能會與家長進行真正地溝通呢?其實想要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首先就要學會傾聽,嘗試做孩子的朋友。

因為當父母願意用平等的心態與孩子交流時,那麼孩子也會看到家長的這種示好,從而慢慢開啟自己的心扉,將自己的想法說給家長聽。

家長不妨從孩子喜歡的東西入手,與孩子建立共同的興趣愛好,瞭解孩子的關注點,這些做法不僅能讓家長與孩子處好關係,也能讓家長從側面瞭解孩子。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家長應該和孩子定好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的孩子之所以會各種不聽話,其實也是在試探家長的底線,所以與孩子定好相應的規矩,能讓孩子更好地去遵守。

就比如,有的孩子去超市的時候,為了能讓家長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會選擇撒潑打滾,逼迫家長必須得買。所以家長可以提前與孩子定好規則,例如出去的時候不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要挾,如果可以做到,那麼就能獲得一個小獎勵。

但是家長也要注意,在進行獎懲的時候,一定不能讓孩子摸索到規則,否則一旦停止獎勵,那麼孩子也許又會變成原樣,甚至會變本加厲。

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不妨試試“第三者效應”或許有奇效

✔家長應該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

其實這一點是很容易被家長忽視的,但是想要孩子聽話,家長自己就應該做好榜樣。就比如,家長在面對自己父母的時候,就應該禮貌地對待,不要與父母頂嘴。

那麼家長的這些行為,其實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而他們也會有樣學樣,模仿家長的各種行為。

所以家長如果能在孩子面前有一個好的行為習慣,那麼孩子在受到這一行為的影響後,可能也就自然而然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糾正了。

孩子如果不聽話,家長不僅可以嘗試利用第三者效應進行解決,同時還可以利用其他一些方式進行解決。但無論怎樣,家長只有找到孩子不願聽話的原因,才能真正地對症下藥。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