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2021-12-15由 楠悅讀 發表于 母嬰

本文字數4835,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作者阿黛爾•法伯(Adele Faber)和伊萊恩•瑪茲麗施(Elaine Mazlish),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最暢銷親子教育書系作者。她們是紐約市社會研究新校和長島大學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建立者。本書是她們在創辦的學校和研究所長期與父母們一起進行實驗的研究總結。如今世界上數以千萬的父母用自身的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非常有效。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精華版)選取親子關係中最為常見的場景,告訴父母“尊重感受、尋求合作、代替懲罰、如何讚賞、應對憤怒”的珍貴方法和技巧,使父母在最短時間內得心應手,學會溝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於無形之中。書中又彙集了父母們最常問到的問題和作者給出的答案,既是應用例項,也是父母隨時應用的絕佳參考。

1

尊重感受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們為什麼會因為一點點非常小的事情就哭個不停。完全不可理喻。”

1、忽略

比如,孩子跟你說“媽媽,我的新做的小兔子耳朵斷了,我很難過“,你會怎麼辦?如何迴應孩子呢?你可能會說,”哦“,沒什麼好哭的,不就是一隻耳朵斷了嗎,你可以再做一隻新的;或者媽媽給你買一隻,等等。

作者說這是一種誤區。我們常常會忽略孩子的感受。那忽略孩子的感受會如何呢?會使孩子不願意跟你溝通。孩子會覺得,你不能理解我,你總覺得無所謂。其實,孩子們是想讓你瞭解他們的感受,有時候簡單的傾聽就會有效果。當你不斷忽略孩子的感受的時候,孩子也會慢慢忽略別人的感受。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跟爸爸媽媽溝通是沒用的,因為你們反正聽不懂。所以我們經常跟孩子說:“不要緊,沒關係,這有什麼了不起的呢?你怎麼這麼小氣?”這種話都是對孩子感受的忽略。

2、給建議

孩子不需要你的建議。比如孩子被老師批評了,覺得很委屈,這時候很多家長會說:“你應該主動和老師聊一聊去解決這個問題。”這些話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得到理解,兩頭受氣。這種給建議的方法,其實根本無助於和孩子溝通。

那麼當孩子表達感受的時候,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首先,傾聽。其實有時候你能夠耐下心來聽,說一些 “嗯、哦、真是”。這就已經夠了。或者你可以說出孩子的感受。比如,我知道兔子的耳朵斷了,讓你覺得很難過,對嗎?這就是說出孩子的感受。當你能說出孩子的感受,孩子才願意跟你有更多的溝通,因為他覺得你能理解他。

3、情感認同

你可以嘗試著用一種幻想的方式來對話,這時候孩子會非常感謝你。比如,孩子說,我的兔子耳朵斷掉了,我很難過。這時候幻想的方式是什麼呢?你說:“我敢擔保,如果你是一個魔術師的話,你一定會把它的耳朵給變出來,對嗎?”孩子是願意幻想的。所以當你能夠說出孩子的心裡話,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理解我,這就是情感的認同。

甚至包括你要制止孩子的時候,也要能夠理解他的感受。比如,孩子喜歡拿著瓶子喝飲料。父母會覺得這樣不雅觀不衛生,要制止他。如果這時候你說,多難看,這是沒教養。這樣的話會讓孩子不舒服。那麼在你制止他的時候,你可以說:“我知道對著瓶子喝水很痛快,但是爸爸擔心的是這樣做會滋生很多細菌,而且會傳染疾病,不健康,所以不要這樣做。”你先去認同他的感受,再告訴他這樣做的危險是什麼,希望他倒到杯子裡喝。孩子就很容易配合。

2

尋求合作

想讓孩子聽話,很多父母會指責、辱罵、威脅、命令孩子。這些方法孩子們通常很難合作。比如,看看你乾的好事。你就像頭豬,趕快撿起來,否則你會有麻煩的。這種辱罵命令的方式,會讓孩子很反感。即使當時孩子聽你的話,撿起來了。但是他的內心是不服氣的,甚至會叛逆起來。因為他的情緒無法安置,因為他本身就不願意聽你的。所以這四種常見的誤區是不對的。那應該如何讓孩子與我們合作呢?

1、用一詞表達

比如孩子把香蕉皮掉在地上,這時候你不需要說一大堆的長篇大論,你只需要很堅定地說一句“香蕉皮”,就這一句,他可能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所以孩子最怕媽媽長篇大論,好多東西等著他:“你看你怎麼沒有公德心,你這多危險。”你說一句“香蕉皮”就夠了。

2、描述

描述你所看到的東西。我看到廚房的地上扔著一個香蕉皮,沒有人管它。這就是描述你所看到的東西。那我希望你能夠把它收拾了,因為這個有可能會讓人滑倒,會讓人摔傷。

3、提示

比如人踩到香蕉皮很容易滑倒,應該把它放到垃圾桶裡邊,從正面的角度來告訴他這個事應該怎麼做。

4、提供選擇

什麼叫提供一個選擇?你可以把香蕉皮扔到廚房的垃圾袋裡邊,或者扔到外面的垃圾桶裡邊。這就是給他一個選擇,讓他去做。

5、描述自己的感受

比如,我看到廚房的地上有一個香蕉皮,我覺得很不高興,因為我覺得咱們家很亂,沒有人管這個家。這是描述自己的感受。

6、寫便條

孩子喜歡父母給他留言,用寫便條的方法,孩子會更容易重視這件事情。這些方法都是尋求合作的時候常見的手段。

比如,孩子在客廳牆上畫畫,你不願意他在這兒畫畫。很多父母會說,如果再讓我看到你在客廳的牆上畫畫,我就把它們都扔了。但這樣做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你可以這樣說,在客廳畫畫會弄髒地毯,你可以在廚房或者自己的房間去畫,你自己做決定。這就是給對方提供一個選擇,讓孩子更容易配合你。

3

代替懲罰

許多父母相信約束孩子不當的行為的方法就是懲罰,他們深信這是讓孩子受教的唯一途徑。比如有的父母會這樣說:老師告訴我你在班上不幹正事。為這個你得受點懲罰。這周不許看電視!用這樣的方法對待孩子,孩子通常會這樣想。

第一,媽媽真的很討厭,然後他說,我回頭要報復她。當父母用暴力的方法懲戒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恨自己的父母。第二,孩子會想,不讓我看也不會怎麼樣,那我以後就儘量別被你抓到。第三,孩子會覺得,我活該,誰讓我做了這樣的事。然後他對自我的評價不斷地降低。當這個孩子對自我的評價不斷降低,他的自卑情緒出現的時候,他這一輩子都很難再成功和幸福了,因為這個傷害其實比前兩種更嚴重。所以不要輕易用懲罰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傾聽並且迴應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當孩子出現了問題的時候,我們要能夠學會首先理解他的感受,傾聽他的感受。假如老師跟你反映說,孩子在學校裡邊跟人打架,你怎麼辦?正確的方法是傾聽並且迴應。你應該跟孩子說:“我聽說了這件事,我現在很擔心,我想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他說:“他把我氣得要命。”這時候你怎麼迴應呢?你要說:“我能夠理解,他一定是把你氣壞了,你才會跟他打架的。媽媽能夠理解你,他做了些什麼事把你氣成這樣?”然後鼓勵孩子跟你講出來那些事情。

在孩子講的過程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評論,這樣才能夠鼓勵孩子不斷地表達。他講出來之後,你可以總結一下。說:我知道了,因為他隨便翻你的東西,不跟你打招呼,所以讓你變得很生氣,你跟他打了一架,對嗎?這是總結,在孩子講完之後總結。一個人說完話之後,對方能夠準確地總結出來,這個人會覺得非常愉快,因為這代表著尊重。

2、說出你的感受

總結之後,你可以說出自己的感受:“我聽到你跟他們打架,真的嚇了一跳,我特別害怕你和同學做出互相傷害的行為來,你能理解媽媽的擔心嗎?”這是透過講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知道媽媽對這件事是擔心的,是不贊成的。“那麼一起來做解決方案,咱們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你能不能跟媽媽一塊兒想想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

3、寫下所有想法

在孩子說出解決方案以後,一定要把這些方案寫下來,因為寫下來代表著認真,孩子會覺得很受尊重。在所有的解決方案當中,可能會有很離譜的方案。對很離譜的方案不要評論,再離譜都寫下來。當孩子發現再離譜的建議都能寫下來的時候,他會覺得這是個遊戲,很好玩。最後,在這些想法中挑出哪些想法不接受,哪些能接受,然後計劃應該如何執行。

4

如何讚賞

書中有這麼一段文字:

為什麼我表揚孩子們的時候他們卻不理我?我對女兒說她很聰明,她卻說:“麗薩更聰明。”我誇獎她很漂亮,她卻說:“我很胖。”誇她是個很棒的姐姐,有天賦的藝術家,她卻開始打她的妹妹,並告訴我,她不會畫畫了。她好像在努力證明我說的是錯的。

我兒子情況更糟。他練習投籃,最終投進了。我歡呼道:“真棒!你太有才了!”他卻把籃球丟下,回自己房間了。我真搞不懂。每次我試著誇獎孩子們的時候,得到的卻都是相反的效果。

作者說,這些普遍性的問題,就是“評價式的讚賞”。諸如“聰明”、“漂亮”以及“完美”之類的詞不僅會讓孩子們關注到自己失誤的地方,更會讓他們灰心喪氣,不再繼續努力嘗試。既然我現在已經完美了,為什麼冒險去嘗試呢?下次可能會搞糟!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別再誇獎他們了?並不是。

如果我們想要鼓勵孩子相信自己,繼續堅持下去,就需要避免一些帶有“評價”含義的詞,像“好”、“好極了”、“真棒”、“最好的”。相反,我們可以告訴自己“簡單描述”就可以。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或者描述你的感受。

比如,你說我看到你一直在練習投籃,並且最後能夠投進去,連著投中了三個球,我覺得你真的是進步了。這就是描述他所看到的東西。

5

面對憤怒

我們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憤怒?不管我們多麼努力去控制,總會說出一些話或者做出一些事情,讓我在事後後悔不已。家庭教育是個高壓力的工作。孩子們會激怒我們。如果告訴我們不要理會自己的感受,只能更增添憤怒和絕望。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在於:要明白如何適當地表達我們無法遏制的憤怒,來釋放自己,同時又不傷害到孩子。

1、快去逃命

什麼叫快去逃命呢?有一個媽媽說,我真的氣得不得了。然後專家就告訴她,在這種時候,你可以說:“不行了,我氣壞了,我現在要打人了,把手舉起來,然後告訴孩子,媽媽要打人了,你快點逃,然後孩子一溜煙兒就跑掉了。過了一會兒,孩子把頭伸回來說:“媽媽,現在我可以回來了嗎?”然後媽媽說:“還不行,我還在生氣,除非你跟你妹妹關係和好,我才能夠不揍你。”孩子趕緊去哄他妹妹開心,然後在家裡邊扮演各種小丑,蹦蹦跳跳地讓妹妹高興,兩個孩子很快又玩在一塊兒了,媽媽自然就不生氣了。

這是一招應急的方法。你實在生氣得不行了,也要給孩子一個逃命的機會,而不要真的去打他,這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

2、用一個詞語表達

你可以學會用一個詞表達。比如,兒子總是把自己的衣服扔在地板上,離開浴室的時候不關燈等等。這個時候你不用長篇大論了,只是用很簡單的一個詞把自己的怒氣吼出來:“兒子,衣服!”、“兒子, 燈!“簡單吼出一個詞”既釋放了情緒,又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最重要的是,給了他一個機會提醒自己該怎麼做。

3、明確說出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比如,我特別不喜歡你在餐桌上隨便丟東西,你拿食物亂扔別人非常不禮貌。這是可以表達出來的。然後我希望你有點餐桌禮儀,好好吃飯,不要拿食物玩耍。你可以提出這樣的要求。

那如果我們的脾氣真的爆發了怎麼辦?把孩子揍了一頓,或者對孩子大喊大叫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彌補呢?彌補的方法是,不要就讓這件事過去。過幾天等你的情緒好轉了以後,你可以很認真地把孩子叫過來談談,孩子可能會比較敏感,不願意談。你可以告訴他,媽媽現在想起來也很後悔,媽媽不應該在那兒大喊大叫,我那樣做是不對的。

當你開始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孩子的情緒馬上就軟化了。然後你可以說,那咱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以後儘量少發生這樣的事。你有什麼建議嗎?邀請孩子一塊兒來商量和解決這個問題,這就能夠儘可能地減少那個傷口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反倒有可能建立更好的連線。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其實是你和孩子建立情感的機會。孩子做對事的時候,才是塑造孩子行為的機會。所以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你就算當時沒忍住發了脾氣,以後也要藉著這個機會跟孩子建立起來更親密的情感。告訴孩子,媽媽也不願意這樣,這樣做是不對的,媽媽向你道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