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為治7歲女兒“拖延症”,杭州媽媽用看電視時間當獎懲,一個月後結果太意外

2021-10-30由 媽媽靠譜說 發表于 母嬰

當爸爸媽媽們被問道:“你家的孩子放學回家,是先學習還是先看電視?”很多家長回答都是:“先電視,玩手機,寫作業要一直拖。”

隨著科技不斷髮展,電子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孩子一不聽話就放動畫片,不然就是把手機給孩子玩遊戲,屢試不爽慢慢變成了家長哄娃的神器。

孩子對電子產品越來越依賴,只要有手機、電視在手,孩子能坐在那幾個小時,所以就導致很多孩子在學習上、生活上養成了“拖延症”的壞習慣,總想玩完、看完再做作業。

為治7歲女兒“拖延症”,杭州媽媽用看電視時間當獎懲,一個月後結果太意外

如何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症”這個習慣?一位來自杭州的胡女士的私信表示對孩子的“拖延症”很無奈,希望能尋求幫助。

胡女士有一個7歲女兒開始也是這樣的情況,每天放學回家就看電視就捨不得關,一直說再等十分鐘,再等十分鐘,等了一個小時也不見動一下;

有時候孩子終於能坐起來寫作業了,拿支筆也是磨磨蹭蹭的需要十分鐘;吃飯的時候還得邊看電視邊吃一吃就得一個多小時。一貫雷厲風行的她,唯獨對女兒的“拖延症”沒有一點辦法。

胡女士從朋友那得知一個好辦法:

控制看電視時間治療方法。

胡女士規定孩子半個小時內吃完飯就可以看電視20分鐘,1個小時寫完作業可以看電視40分鐘,諸如此類的要求堅持了一個月。

胡女士發現孩子的拖延症真的改善了很多,孩子吃飯、寫作業再也不拖延了。

可胡女士又發現了一個問題,比如不讓孩子看電視孩子就不吃飯了,甚至還要給胡女士談價還價延長看電視的時間。胡女士現在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為治7歲女兒“拖延症”,杭州媽媽用看電視時間當獎懲,一個月後結果太意外

什麼是“拖延症”?

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孩子有“拖延症”這種行為一般會出現在上學之後,具體原因:

逃避心理

上學之後的孩子就會開始做家庭作業了,在孩子做作業遇到困難時就會出現拖延行為,這時孩子會找各種理由不想做作如喝水、上廁所、削鉛筆等,只要能往後退就退。

即使孩子知道今天作業很多,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還是會磨磨唧唧。所以很多家長選擇在一旁輔導孩子作業。

沉迷電子產品

不僅是孩子,就連大人都是手機不離手,家長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孩子,只有我們把手機放下了,孩子才不會過於沉迷這些電子產品。家長應該多和孩子互動,多交流與孩子做朋友。

為治7歲女兒“拖延症”,杭州媽媽用看電視時間當獎懲,一個月後結果太意外

如何改正孩子的“拖延症”呢?

1。 強制孩子不看電視也是不可能的,家長可以規定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例如晚上8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可以看電視,或做完作業後能看一個小時電視等。

2。家長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往往孩子拖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計劃性,寫完這個不知道該做什麼了?可以在孩子做作業前列出一個時間計劃表,什麼時間寫什麼作業,用時多少等等。

資訊時代電子產品盛行,孩子大人都無時無刻受其影響,家長應當給孩子做好榜樣儘量回家少玩手機,對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希望各位家長身體力行的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