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心理知識分享:討好型人格

2021-10-20由 榮新奇講心理 發表于 母嬰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他人認可,尤其是前輩、長輩和家人的認可與肯定。

然而,渴望被他人認可本沒有錯,但不要去刻意討好他人。

這裡的“討好”,是指那種委屈自己去迎合別人。而有些人卻把這種討好“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行事方式和個人性格特質。

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討好型人格”。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下面,我們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討好型人格”。

心理知識分享:討好型人格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在心理學中,所謂的“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本身無原則的善良所致。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存在對別人的感受特別敏感、抬高別人而貶低自己等錯誤心理邏輯,這種人格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討好,而具有這種人格特徵的人可能成為可以任意欺負的物件。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不敢發出請求,很難拒絕別人

與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相反,討好型人格的人在面對別人的要求時,很難拒絕別人,即便當他們意識到別人的需求可能會不合理。

2.對別人的感受過度敏感

他們之所以這樣,通常是因為內心有一個不好的假設,即他們會認為別人的情緒變化跟自己息息相關。

3.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抬高別人,貶低自己是把自己放在一種弱者的位置上來獲取安全感的方式。

4.缺乏界限和原則

做事以取悅別人為目的,害怕別人的不滿和差評,會導致他們在生活中沒有原則,在交往中也喪失界限。

心理知識分享:討好型人格

什麼樣的人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

一類是父母本身就是討好型人格,自尊和價值感都很低——他們一方面會不停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人就是要討好別人獲取生存,一方面又言傳身教孩子許多討好的模式。

甚至從小時候開始,父母就會在對待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時,犧牲自己孩子的需求去滿足別人家孩子的需求,捧著別人家的孩子,照顧別人家父母的臉色,而委屈自己,犧牲自己。

另一類出現討好型孩子的家庭,往往存在著控制慾過強的父母。

多有的事情都是父母說的算,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意見和自我,一旦孩子做不到這些,這些父母就會透過指責、批評、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漸漸的,孩子內心的聲音被完全泯滅,而成為只依賴大人評價的傀儡,孩子變的膽怯畏縮,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覺得自己必須討好父母,因為只有討好父母,自己才有好日子過。

討好型人格最終會有什麼後果?

第一種:當一個人時時刻刻在討好別人,哪怕委屈自己的時候,長時間下來他可能會變成一個表裡不一虛偽的人。

第二種:他個人會變得唯唯諾諾,很多錯誤或者失誤會向自己身上攬,不敢與人爭論,不敢與人衝突,以取悅別人為主。

第三種:在外人表現得自己特別無私,特別大度,處處都會為別人先考慮,但其實自己內心是非常“苦逼”的。

怎樣擺脫討好型人格?

1。要認識到自己的討好型人格,並且有想要衝破這層枷鎖的意識和動力,你要發現自己形成這樣的原因,並盡力去解決它。

2。要做好承擔後果的思想,因為你的改變很可能會讓一些人變得不習慣,造成一些不好的後果。

3。要清楚別人對你的看法,並不是衡量你的唯一標準,儘量讓別人的看法更少的左右你。

4。要學會自信,慢慢讓自己變得自信,只有自己人變得自信了,才能夠變得不再討好!

掃一掃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