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4個步驟科學退燒,別給孩子捂汗了!

2021-09-24由 淮北未藍教育 發表于 母嬰

孩子發燒後,很多大人喜歡給孩子多蓋被子,覺得捂出汗孩子就可以退燒。其實,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誤理解。這種退燒方式不僅不能退燒,反而對孩子有致命的風險。

4個步驟科學退燒,別給孩子捂汗了!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發燒的機制

,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體溫上升期。

人天然擁有一種體溫調節機制,叫做“體溫調定點”機制,維持人體的體溫在37℃左右。當我們受到病菌等致熱原刺激時,人體就會透過調高體溫調定點來對抗病菌。這時候,孩子的體溫是持續升溫的。但是因為冷熱感覺神經受到刺激,會覺得寒冷,並伴有手腳冰涼、打寒戰的情況。

第二階段:高熱持續期。

體溫達到人體體溫調定點的溫度,寒顫停止、四肢轉暖,體溫不再往上升。

第三階段:體溫下降期。

如果疾病好轉或者吃了退燒藥,人體的體溫調定點往下調了,多餘的熱量會通過出汗的方式排出來。

4個步驟科學退燒,別給孩子捂汗了!

傳統觀念上說的發燒要捂,主要是基於第一階段打冷戰的經驗。

實際上,因為小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等家長髮現時,往往已經到了第二階段,高熱持續期,在這個時期是萬萬不能捂的。因為此時孩子的體溫調節能力弱,在發燒加捂熱的狀態下,不僅無法出汗排熱,反而會因為不能散熱導致熱量在體內堆積,出現41℃以上的超高熱。

而且,一部分孩子甚至可能會因為溫度過高而導致脫水或高熱驚厥,1歲以內的孩子更有

“捂熱綜合症”

的危險,具體表現為缺氧、脫水、抽搐、昏迷,最後呼吸迴圈衰竭,甚至致死。臨床研究資料顯示,捂熱綜合症佔新生兒疾病構成的30%~65%,死亡率高達16%~21%!

4個步驟科學退燒,別給孩子捂汗了!

所以,捂出汗就退燒是個因果顛倒的結論:實際上是我們的免疫系統戰勝病菌,在退燒的過程中出的汗,而不是捂出了汗才退的燒。

正確的應對方式,

我們在此引用了美國兒科學會(AAP)的處理意見,

共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多補充水分。

發燒時,人體內水分的消耗更快,必須及時補充水分,小孩不愛喝水也可以補充水果煮的水或稀釋的果汁,防止脫水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4個步驟科學退燒,別給孩子捂汗了!

第二,不盲目捂汗。

體溫上升期可以適當保暖,飲用熱水,用熱水泡手泡腳,不要用冰袋降溫。體溫升起來以後,不要捂!要及時散熱,如少穿衣服、溫水擦拭、增加室內空氣流通、適當降低室內溫度等。

4個步驟科學退燒,別給孩子捂汗了!

第三,注意退燒藥的用法。

一般體溫到38。5度以上才考慮用退燒藥。布洛芬和對乙醯胺基酚都是對兒童來說相對安全的,布洛芬只能用於6個月以上的孩子,對乙醯胺基酚可用於3個月以上的孩子。

4個步驟科學退燒,別給孩子捂汗了!

第四,長時間高熱不退都應及時就醫。

如果2歲以下的孩子發燒超過24小時,2歲以上孩子發燒超過72小時,情況不見好轉,就應該去看醫生。

4個步驟科學退燒,別給孩子捂汗了!

看到這裡,相信家長們對孩子發熱已經有了一個全面細緻的瞭解。希望大家再次遇到孩子發熱時,能先穩住自己,在採取物理降溫的同時,密切關注孩子的狀態和體溫,如果孩子的體溫超過38。5℃,應服用退燒藥,如果仍高燒不退要及時就醫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