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聆聽 | 姥姥家的院

2021-06-26由 四季美文 發表于 母嬰

聆聽 | 姥姥家的院

姥姥家的院

作者:索妮婭  誦讀:溫迪

如果從一朵雲的高度俯瞰北京,會看到一座四四方方被圍起的古城,它的中心就是皇宮故宮,故宮的後山便是景山。有人從空中拍照,景山的形狀,就象蹲座在故宮身後的一尊大佛。

姥姥家的院,就在這大佛腳下的一條衚衕裡。是皇城根內一個古香古色的四合院。

姥姥家的院,是她家人在解放前買的私家院,離現在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南鑼鼓巷走路只要5分鐘。小時候,姥姥牽著我的小手,去後海,北海後門,地安門,銀定橋,鼓樓大街一帶購物遊逛,南羅鼓巷是必經之地。

聆聽 | 姥姥家的院

姥姥家的院是比較標準的的四合院,有正房,東西廂房,和兩個小耳房。姥姥住在東廂房,正房住著姥姥的大弟弟,我大舅老爺一家。大舅姥爺從清華畢業,是解放前很有實力的實業家。

姥姥在家中是老大,下面有6個弟妹,除了她因趕上了舊時風俗被裹了小腳,沒有進大學讀書外,其他弟妹都畢業於北大(當時叫燕大)、清華等京城名校,最小的弟弟還因其聰穎的音樂天賦,被送出國留洋。

姥姥家的院在春天是美麗的,一進院門的甬道上,種了一白一紫兩棵丁香。白丁香,潔白花瓣花團錦簇,紫丁香,香氣襲人,沁人心脾。院中還種有海棠、梨樹、蘋果樹。春天時枝幹上綴滿粉紅、白色的花朵。後院長著一棵高大的棗樹,棗花開的時候,整個後院飄滿它的清香,一些蜜蜂和蝴蝶,嗡嗡地在花間飛舞。

姥姥喜歡養花種菜,她在自己的屋前,種了一架葡萄,是北京特有的玫瑰香品種。葡萄架下還種著玉甄棒、指甲草、死不了、雞冠花,還有北京常見的那種開著不同顏色的花朵,長著黑色小地雷花籽的茉莉花。

秋天的時候,姥姥會用剪子剪下一串串帶著白霜的葡萄,用長杆打下後院棗樹結的又紅又脆的長尖形大棗,採摘來院中種的各種果疏,招待來小院探訪的遠近親朋。

我幼年時期,因父母去了南方,從8個月大,就隨姥姥在這個院裡長大。我還記得童年最大的樂趣,就是跟著姥姥在她屋後很大一塊空地上種菜。

聆聽 | 姥姥家的院

那時的我梳著沖天揪小辮,通常會手裡拿著小鐵鏟,幫姥姥在屋後空地上種東西。我用小鏟挖個小坑,然後放下一顆玉米豆,把土埋上,澆上些水。再挖另一個坑放上葵花籽,還有些坑裡放了大耳朵豆莢的籽或棍豆的籽,我喜歡每天跟著姥姥去給它們澆水,看著它們破土發芽,然後慢慢長高,最後結出果實。這中間每段時光,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樂趣,自豪和滿足。

在這片空地挨著院牆的地方,姥姥還搭了個雞窩,養了一胖一瘦兩隻母雞。說起這兩隻雞,姥姥最初養它們,還是因為我。那年,一個走街串巷賣小雞仔的農村人來到院門口,他腳踏車後座上,架了兩個籮筐,籮筐裡擠著一群嚶嚶喳喳叫著的毛絨絨的小雞。我站在擁在筐邊的孩子中,對筐裡的小雞愛不釋手。

姥姥於是買了幾隻,放在一隻大紙盒子裡。這群嘰嘰叫著的黃毛絨小雞便成了我心心念唸的寵物,我餵它們吃小米,餵它們喝水,用姥姥和的玉米麵和剁碎的青菜餵它們。可是,這些小雞長得太快了,沒多久,它們就變了模樣。身體不再圓滾毛絨,長出了長長的尾巴毛,體型也變大了,那隻大紙箱開始擠不下它們了。於是,姥姥便在貼院牆的地方搭了個雞窩。那些小雞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有的病死了,有的被送了人,還有的,在一次雞窩門沒關好時,夜晚受到了野貓的偷襲。等小雞長成下蛋雞時,就只剩下兩隻。一隻腦瓜頂長了一撮黑毛,我叫它小黑頭頂。還有一隻白色的,長得又肥又大的,我就叫它大白雞。

聆聽 | 姥姥家的院

大白雞能吃,但也能下蛋,有時一天能下2個,它的蛋和它的樣子一樣,又白又大。而小黑頭頂的蛋是小小的紅皮蛋。

第一次從雞窩邊上的草叢裡撿到小黑頭頂下的紅皮蛋時,我高興壞了,那種撥開草叢,發現有一顆溫溫熱熱的小紅蛋藏在裡面的驚喜,是我永遠都記得的。

從小到大,每當我走進姥姥家的屋內,都會感到有一種華貴安詳舒適的氣氛迎面而來。即使後來父母回京,我隨他們住進了樓房,住進了有煤氣、暖氣、衛生間等裝置的現代化公寓,每次回到姥姥的家,那種感覺還依舊不減。小時候不明其就裡,長大後才慢慢感悉,姥姥家古樸舒適華麗的貴氣,不僅來自於有著傳統文化底蘊的四合院建築,還來自於家中擺設的那些古老的傢俱。

姥姥家的屋內青磚鋪地,一進屋,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擺在屋子正中的很大的一張紫檀木八仙桌和兩張八仙椅。姥姥住的屋原是由兩間房打通的,這套八仙桌椅,竟佔據了差不多有一間屋寬度。

小時候,我喜歡在那套八仙桌椅上爬上爬下,因為它光滑冰涼,閃著近乎黑色的深紫紅色的光。尤其是夏天,不管外面天氣多麼炎熱,你伸手摸它,都會立刻感到一種堅實柔潤的冰涼,讓你的身心馬上安定了下來。八仙桌的桌架和八仙椅的椅背及扶手上,都雕刻有傳統精美的蝙蝠及福壽圖案。有這套紫檀木桌椅厚重大氣莊嚴地擺放在屋裡,自然平添了屋內的古色古香。紫檀,是一種非常沉的木質,姥姥家那張紫檀木八仙椅,直到我大學畢業後,一個人都不能把它搬動。

除了這套大八仙桌椅,屋裡還有一套小些的紅木桌椅,它們靠窗擺著,也是雕花細膩,造型古樸典雅別緻。除此外,還有擺放在屋子兩側的兩張大雙人床,床頭也都是黑漆木雕花,蝠獸蔓葉,大氣莊重。

聆聽 | 姥姥家的院

或許是因為姥姥在大家族中長大,雖然家道受時代衝擊,但她還是保留了少許精緻的生活日用品。比如喝茶用的紫砂泥壺泥碗,比如吃飯用的雕花銀筷——-。這些,都在不經意間平添了姥姥家中的貴氣。

姥姥活到了100歲才離世,老人家一生造化。不久前,我一位姨夫還在微信家人群裡回憶道:“你姥姥一生堅強、隱忍、勤儉、樸實。我總記得,在困難時期,她老人家花5毛錢買回一捆茴香和肉,包好多餃子,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我很少看到她老人家穿新衣服,可是從來沒見她穿過破爛或補丁衣服。頭髮從來沒亂過,有時還會穿她那雙平時很少穿的小腳皮鞋。她老人家的品格一直都讓人敬佩。”

姥姥家的院和周圍建築因地處在皇城根內,屬文物保護地區,至今儲存完好。現在走進小院所在的衚衕,還時常能撞見零星的遊客在衚衕裡拍照。我懷念姥姥,也懷念我童年生長的姥姥的家。

索妮婭(sonia),北美中文作家協會會員,加拿大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加拿大大華筆會理事 ,加拿大女作家協會理事。曾在由洛夫、瘂弦等名家擔任評委的“白晝之月” 詩歌大獎賽中獲首獎嬋娟獎。出版過兩部長篇小說“青春宿語”“戰爭紀事”,並被加拿大部分圖書館收藏。其中長篇小說《戰爭紀事》被評為暢銷書。出版過《時光流韻》合集詩集。其作品散見於中、港、北美媒體及網路。獲2018年溫哥華十佳傑出女性獎。

聆聽 | 姥姥家的院

Wendy:溫迪,北京人在美國德州。熱愛誦讀,用聲音傳遞情感。

圖片:©網路

音訊:溫迪 錄製

文字:索妮婭,版權所有,原創投稿

聆聽 | 姥姥家的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