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教育應當啟用孩子“天生”的成長潛能

2021-04-13由 育鄰人 發表于 母嬰

育鄰夢

人類是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具智慧、唯一進化出抽象社會文明成果的高等級動物族群。然而,自然生理基因遺傳並沒有給予人類特別關照,即人類社會文明成果不具有遺傳特質。但是,自然生理基因卻著實為人類出生之後提升社會文明屬性設定好了預留介面,也就是人類嬰兒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帶學習能力。孩子“天生”自帶學習能力,每個人類個體都具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學習成長能力,簡單地說就是隻要成長環境允許孩子能夠長成任何模樣,比如出生在中國的孩子講漢語、寫方塊字、使用筷子吃飯,出生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的孩子講英語、寫ABC、使用刀叉進餐。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裡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孺子可教,意指孩子有出息,可以把本事傳授給他。教育的本質在承賢啟智,即藉助人類社會已有文明成果輔助孩子從生物自由人蛻變為社會自由人。所以,只要施教得當,每個孩子所自帶的學習成長潛能都有可能被啟用。那麼,教育應當以何種方式啟用孩子內心自帶的成長潛能呢?

一、理解、包容、信任

人類是自然生命體系中生活情感最豐富的社群性高等級動物,兩個人長期相處在一起必然會產生喜歡或者厭惡的綜合情感,而且兩個人之間所產生的社交情感又會進一步指引彼此之間的行為實踐。因此,被關心的孩子愛上生活、愛上學習;相反,如果覺得自己不被喜歡,那孩子一定會進入“調皮搗蛋”的行列。

愛迪生的成長故事:

1847年,愛迪生出身於美國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他對周圍的一切就充滿好奇,凡事總愛比別人多問幾個為什麼。有一天該吃飯了,媽媽卻發現愛迪生不見了,全家人找來找去,最後在雞窩裡找到了他,原來他看到母雞孵出小雞,他自己也想試一試。

還有一次,他讓鄰居小夥伴米吉利吃了發酵粉,希望小夥伴能像氣球一樣飛起來。結果,小夥伴非但沒有飛起來,反而差點送了命,害得家長帶著孩子告到了愛迪生家裡。

7歲時,愛迪生上學了,他還像以前一樣愛問為什麼。老師教給大家:2+2=4,他偏要問為什麼2加2要等於4,儘管老師給他做了一般的解答,他還是不滿足,氣得老師罵他低能兒,要求他退學。

母親把愛迪生帶回了家,就這樣,我們一個偉大的發明家僅僅上了3個月的學便被趕回了家,究其原因,只因老師嫌他太愚蠢。

愛迪生在家裡由母親帶著學習,母親教他數學、寫字,還教他化學、自然。愛迪生對學習總是抱著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對化學,他把自己的零用錢攢起來全部買成化學用品,在家裡的地窖裡建立起一個小小的化學實驗室,每天除了讀書就是呆在裡邊做實驗。

好奇是每個人類生命個體的“天性”,是激勵人類個體學習進步最基本的動力,也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不斷進化的本源。然而,生活中卻只有極少數童年“異想天開”能夠被理解、被包忍、被信任,被理解、被包容、被信任正是啟用每個孩子成長潛能的鑰匙。

教育應當啟用孩子“天生”的成長潛能

成長源自點滴積累

二、鼓勵

《論語·顏淵》:“人無信不立。”植物信任土壤,所以紮根生長;動物信任植物,所以以它們為食;孩子信任老師,他們才能虛心學習。同樣,孩子只有在備受老師鼓勵之下才能實現自主、高效學習。

羅斯福的成長故事: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

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樣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期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

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必須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裡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

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先父親一向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回到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被鼓勵是人生成長旅途中最好的養料補給。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被同伴認同,比如小孩子從小就喜歡被誇讚你真棒、**做的真好、**加油。

三、教育成長留白

留白,是中國藝術作品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指書畫藝術創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間。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說:“孩子猶如一張純潔的白紙,他們的思想行為完全由環境和教育形成。”教育是留白的藝術,是人類社會文明體系之中最複雜、最富有生命氣息的藝術。因此,教育必須給予孩子無用的消遣時間、必須留給孩子們自主思考+體驗+實踐+自由活動的時間、必須給孩子們留足獨立自主成長空間。

總之,教育活動只能在啟用孩子個人成長潛能的基礎上提升每個人的成長高度[同時也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成長差距,比如原始社會大家都吃野味,農耕時代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差別],但無論如何教育與成才都不存在必然因果聯絡,也就是說”名師出高徒“只是小機率偶然事件。相反,教育活動如同廣播,只有電臺與收音機處於同一頻譜之時資訊才能實現完整、高效、同步傳播。所以,教育工作就如同調頻、最大功績就在啟用孩子”自帶“的成長潛能。

教育應當啟用孩子“天生”的成長潛能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里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群鄰里教育服務生態圈。

教育應當啟用孩子“天生”的成長潛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