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基層必備|皮炎溼疹類面板病,抗組胺藥物使用四大細節

2021-06-20由 村醫之家 發表于 母嬰

皮炎溼疹類面板病

包括多種疾病,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皮炎溼疹類面板病包括特應性皮炎、脂溢性溼疹、接觸性皮炎、錢幣狀皮炎、乏脂性溼疹、手足 溼疹、淤積性皮炎、生殖器皮炎或溼疹、肛周皮炎或溼疹、感染性皮炎、創傷後溼疹、繼發性溼疹、泛發性非特異性溼疹樣皮炎、非特異性溼疹、膿皰瘡化溼疹、皰疹樣溼疹、眼瞼皮炎或溼疹、唇部溼、疹間擦性溼疹、摩擦性溼疹等多種疾病。

抗組胺藥物是一類透過與組胺受體結合拮抗組胺作用的藥物,有抗組胺、止癢、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其可有效緩解組胺引起的面板瘙癢、紅斑、風團及鼻癢、流涕、噴嚏、眼癢、結膜充血等,臨床可用於皮炎溼疹類面板病等的治療,適用於經保溼及外用糖皮質激素等抗炎藥物治療不能控制的各類皮炎溼疹,特別是用於瘙癢、紅斑及充血明顯或合併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者。

細節一:抗組胺藥物的選用有講究

抗組胺藥物根據結構和功能特點不同,可分為第一代和第二代,其中第二代中又有第二代新型之說即第二代新型抗組胺藥物。

多數皮炎溼疹類面板病病程長,需長期用藥,應首選第二代、第二代新型抗組胺藥物。因第一代抗組胺藥物潛在的不良反應如影響睡眠質量、降低學習及認知能力,甚至過量致死。

故對瘙癢明顯或伴有睡眠障礙者建議短期(1周左右)使用第一代抗組胺藥物,不推薦長期使用。第二代、第二代新型抗組胺藥物並非完全沒有鎮靜作用,臨床上每個人反應不一定相同,加量後其中樞抑制作用更應重視。

初始治療可採用常規劑量,一種抗組胺藥物效果不好時,可考慮換另外一種抗組胺藥物或聯合其他抗組胺藥物。對某種抗組胺藥物過敏時,可選用不同類別化學結構的抗組胺藥物。

《抗組胺藥治療皮炎溼疹類面板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1年)中指出,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有抑制嗜酸性粒細胞趨化的作用,對一些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皮炎溼疹類面板病,可優先使用,但尚需循證醫學證據。

不同藥物間的療效有差異,如研究發現第二代新型抗組胺藥物枸地氯雷他定聯合其他藥物治療溼疹的效果優於氯苯那敏聯合同樣藥物治療。

抗組胺藥物聯合使用時,同時使用的抗組胺藥物不宜超過4種。

抗組胺藥物對非組胺相關的瘙癢無效,不建議單純使用抗組胺藥物,應適當配合外用藥物或其他系統藥物如免疫抑制劑、選擇性Th2細胞因子抑制劑、生物製劑及小分子抗炎藥物等。

輕度、限局性(<10%體表面積)的刺激性皮炎、變應性接觸性皮炎、乏脂性溼疹、角化性溼疹等,若使用外用治療能控制症狀,可不使用抗組胺藥物。

雖外用抗組胺藥物有一定的止癢作用,但存在發生接觸過敏的風險,不建議外用抗組胺藥物。對某類結構的抗組胺藥物過敏者禁忌使用同類結構的抗組胺藥物。

此外,目前已證實,用到4倍劑量治療慢性蕁麻疹安全有效的抗組胺藥物有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比拉斯汀、依巴斯汀及盧帕他定,但使用需謹慎。

細節二:抗組胺藥物的停藥方法有講究

建議早用藥、規律用藥。抗組胺藥物對已經發生的臨床症狀不起作用,故給藥要早。實際臨床中,按照說明書規律連續用藥才能預防後續的臨床症狀,而不是有症狀時才用藥,無症狀馬上停藥。

《抗組胺藥治療皮炎溼疹類面板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1年)中指出,抗組胺藥物治療溼疹皮炎類面板病的療程建議在症狀完全消退後再酌情維持1-2周。因抗組胺藥物在組織中停留的時間要長於其血清存留時間,在症狀完全控制的前提下,小劑量依然有效,故維持期間可透過逐日減少藥量或延長給藥間隔的方法,逐漸停用。

細節三:注意抗組胺藥物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

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如苯海拉明、賽庚啶有抗膽鹼作用,會致眼壓升高、視物模糊,青光眼者慎用。抗膽鹼作用還會致口乾、便秘、勃起功能障礙及排尿困難,老年人及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第一代及某些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可能有中樞抑制作用,會產生嗜睡,故司機等需保持高度警覺者及老年人易摔倒,應慎用。

老年人儘量不使用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其中樞抑制作用易致老人摔倒,其抗膽鹼作用會加重青光眼、排尿困難、便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老年人首選第二代、第二代新型抗組胺藥物,加量及聯用時要緩慢增加劑量或數量。

多數抗組胺藥物可用於≥2歲兒童。《抗組胺藥在面板科應用專家共識》(2017年)、《抗組胺H1受體藥在兒童常見過敏性疾病中應用的專家共識》(2018年)、《抗組胺藥治療嬰幼兒過敏性鼻炎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9年)、《口服H1抗組胺藥治療變應性鼻炎2018廣州共識》(2018年)中指出,地氯雷他定幹混懸劑可以用於1-2歲幼兒,>6個月幼兒使用也是安全的。1-2歲幼兒可用氯雷他定糖漿,>6個月幼兒使用氯雷他定是安全的。西替利嗪可用於1-2歲幼兒,>6個月幼兒也可使用。左西替利嗪可用於≥2歲幼兒,>6個月幼兒也可使用。

嚴重腎功能不全者禁用西替利嗪。

細節四:注意抗組胺藥物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行過敏原皮內試驗或劃痕試驗等需停用抗組胺藥物5個半衰期。

抗組胺藥物可能會影響皮試結果如青黴素皮試,皮試前需停用全身用第一代抗組胺藥物(苯海拉明)至少72h;第二代抗組胺藥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至少1周;停用鼻腔噴霧劑至少72h。

鎮痛藥物、催眠藥物等會加重抗組胺藥物中樞抑制作用,避免同用。大環內酯類藥物(如紅黴素)、西咪替丁及唑類抗真菌藥物會抑制藥物代謝酶CYP3A4的代謝,升高依巴斯汀、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的血藥濃度,不應合用。

【參考文獻】

1。抗組胺藥治療皮炎溼疹類面板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全科醫學,2021,19(5):709-711。

2。抗組胺藥在面板科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面板科雜誌,2017,50(6):393-394。

3。抗組胺H1受體藥在兒童常見過敏性疾病中應用的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8,33(3):161-168。

4。口服H1抗組胺藥治療變應性鼻炎2018廣州共識[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2018,18(3):149-156。

5。抗組胺藥治療嬰幼兒過敏性鼻炎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9,34(9):721-725。

6。青黴素面板試驗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誌,2017,97(40):3144。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