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南北公交大媽出風頭,自卑者才有優越感

2021-06-13由 四句話管理 發表于 母嬰

這幾天兩位“大媽”大出風頭,北京出了個“正黃旗”,上海出了個“美國人”,都是在公交車上。北京那位在對方讓座後仍然出口不遜,自誇滿族血統和北京人身份,辱罵對方是“來北京要飯的外地人”。上海那位不戴口罩,在他人及民警提醒後仍拒不配合,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美國人”,稱民警管不了她。

南北公交大媽出風頭,自卑者才有優越感

地域歧視

大洋彼岸的第一民主強國,對黑人的歧視觀念根深蒂固,捎帶著歧視了亞裔、拉丁裔等少數民族。黑人轉而歧視起了亞裔,找一下心理平衡。亞洲“民主標杆”,按血統區別對待的種姓制儘管在法律上不合法,卻在社會上“發揚光大”。

四點看法:

1、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各種“看不起”

。歧視的心理根源是自卑,對自己缺乏信心,在熟悉的人群中很難透過自身實力產生優越感,於是四處尋找“無端”的優勢。比如戶口,城市戶口看不起農村戶口,大城市的看不起小城鎮的。

2、

歧視還有一個根源是文化上的不認同

。這種不認同很有意思,不熟悉的反而不會產生這種不認同,反而是熟悉的才更容易不認同。比如國內的區域歧視,除了個別省份外,並沒有普遍的跨省歧視。反而是靠近的甚至是省內的,比如眾所周知的江蘇散裝十三太保,各市互不認同,同一個市的要區分割槽縣。因為了解對方,才會放大對方的缺點。

3、

歧視產生於少數人認同

。比如上海,十里洋場時少數人“西化”,向“高雅、先進的”洋人靠攏,自然看不起蘇北過來的底層打工者,急於劃清界限。到了蘇北人的下一代,急於強化“上海人”身份,儘管還帶著濃濃的蘇北口音,卻也要跟“蘇北佬”劃清界限。因為少數人才能相對多數人有優越感,因而越來越多的人向少數人靠攏,使得歧視愈演愈烈。

4、

歧視的“資本”往往不是靠自己努力獲得的

。靠自己努力獲得的東西,才真正感到來之不易並懂得珍惜,不會輕易拿來跟負面沾邊。所以我們總看到富二代負面訊息不斷,總看到大城市的年輕人、老人敵視外地人。

寫完這些,我感覺自己也怪無聊的,拿這些說事。趕緊打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