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中學生厭學心理及對策

2021-06-13由 嗯加心理 發表于 母嬰

在經過這麼多心理諮詢的實踐中發現,中學生厭學現象呈上升趨勢。厭學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績,甚至危及學生的身心健康。接下來,我們將談談中學生厭學心理及對策。

一、缺乏學習目標和動機

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不知道為什麼而學習,該怎樣去學,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盲目性。也有一些學生接受了來自家庭或社會的一些錯誤觀念。他們認為讀書是一項艱苦的工作,讀書是無用的。

對策:激發動機

學習動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學生在各種動機的驅使下產生學習行為。沒有動機或消極動機就不可能產生學習行為。動機的激發可以透過內部動機的開放和外部動機的誘導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絡,提高學生對知識價值的認識。

二、網癮逃學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QQ聊天、網路遊戲、電子書等逐漸成為中學生的新寵。有的學生沉迷其中,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一些熱愛學習的學生,因為迷戀電腦遊戲和手機遊戲,逐漸忽視學習,對學習不感興趣,越來越討厭學習。

對策:激發興趣

對有網癮興趣的學生進行興趣轉移,把興趣轉移到學習上,必須著重加強學生對學習的有意關注。

中學生厭學心理及對策

三、悲觀失望

有些學生雖然努力學習,但無論怎樣,他們還是會遇到失敗,失敗一次又一次無情地粉碎他們的進取心,使他們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材料,於是他們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努力。還有一些學生,他們也努力學習,並取得了他們認為好的成績,但往往不如其他人,很少受到老師的讚揚。由於長期被老師忽視,他們逐漸失去信心。

對策:

1。 引導正確歸因:正確的歸因有助於促進後續的學習,誤的歸因往往抑制後續的學習。

2。 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參照標準,促進學生從自身的變化中認同自己的成功。

3。 對於學習者來說,成功是最好的回報;對教育者來說,成功是結果,而不是評價本身,如果漠不關心,那麼很可能會熄滅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因此,有必要進行一些精神上的鼓勵。

四、壓力過大

現代中學生的心理壓力過大,無論是家長對孩子的期待,還是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都對學生的學習抓得特別緊。學生從社會、學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資訊是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將來考上一所好學校。特別是,家長教子心切,往往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又毫無心理學知識。所以,總是無休止地埋怨、挑剔,讓孩子產生無論多麼努力,都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挫折感。這樣,學生的心理就會產生太大的壓力,容易導致學習倦怠。

對策:降低學習目標,低起點、慢步子、分層次是使不同型別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喜悅。父母也要適當地降低自己的期望,不要總是和別人的孩子相比。

五、缺乏關心

有些家長在平時從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忙於家務很是辛苦,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認為只要將孩子的吃、穿照顧好就行了。孩子學習上無人輔導,思想上又無人關心,天長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難繞道走,失去依賴就寸步難行。另外,還有些學生由於家庭變故,爸媽離異,情感孤獨,缺乏溫暖,於是便常常尋求情感補償,而學習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因而他們往往廣交朋友,追求刺激,以從其它渠道獲得心理滿足來彌補家庭情感的殘缺,這同樣易導致厭學現象的發生。

對策:情感補償

父母不管平時多忙,每天都要花些時間來關心孩子的學習。而對於那些情感孤獨者,老師更應付出無私的愛,想辦法建設班集體這一溫暖的家庭,讓他們生活在情感豐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情感場具有巨大的磁力,會緊緊吸引住學生,使他們不至於尋找不正規的情感補償。

六、學校因素

課堂氣氛沉悶,教師和學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其次,由於對老師的厭惡,學生討厭上老師的課,儘量避免與老師接觸,最後發展到對一個學科的厭倦。有些則是老師過分的看重分數,使學生感到厭煩。

對策:

1。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潤滑劑,也是化解厭學心理的良藥。古語有“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之說,講的是“愛屋及烏”的情感效應。學生熱愛老師,往往會將這種情感遷移到學習中來,似乎覺得不學好就對不住關心愛護自己的老師。

2。 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不同的學生有機會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發揮自己的長處,抑制自己的弱點,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差、學習厭倦的學生。

3。 改進教學方法,激發興趣:在教學中,採取多種方法,創設各種巧妙的情境,不斷呈現這些特點,努力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