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6歲兒子買了一件“掃大街的”外套,照出了我骨子裡的歧視和偏見

2021-06-09由 阿呆爸育兒 發表于 母嬰

6歲兒子買了一件“掃大街的”外套,照出了我骨子裡的歧視和偏見

▲這是阿呆爸育兒的第338篇原創

文 | 阿呆爸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其實孩子也是父母的鏡子。

這幾天發生在阿呆身上的一件事,就照出了我的“醜陋”。我在羞愧中狠狠地反思了一次。

1、阿呆買了一件外套,“環衛工人式”

事情是這樣的:

上個禮拜,老婆帶阿呆逛街買了一件外套。

一般老婆給阿呆買什麼衣服,我是不干涉的,也不會多問。但是這一次我腦子有點抽了。

晚上回到家,阿呆興沖沖地拿著這件衣服來顯擺,

第一眼我就想到了“清潔工”“環衛工人”。

那是什麼樣的一件衣服呢?就是下面童模身上穿的這款。是不是和環衛工人的制服很像?都是一大片,明晃晃的黃色!

6歲兒子買了一件“掃大街的”外套,照出了我骨子裡的歧視和偏見

當時我就語氣不痛快了,有點指責老婆了:怎麼買這麼醜的衣服,這跟掃大街穿的一樣啊。

老婆說:是阿呆自己挑中的,他喜歡,又不貴,我就買了。

阿呆確實喜歡,當天晚上都不想脫下來。上床睡覺了,還一本正經地疊好了放在床尾。

2、你長大了掃大街好不好?我在反覆羞辱他

這件事本來應該到此為止了。但是接下來的幾天裡,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看到阿呆穿上這件酷似“環衛工人”的上衣,我就開啟取笑模式:

這件衣服真醜,跟環衛工人一樣。

我一說,阿呆就惱火。他又不知道怎麼反駁,只能翻來覆去的“不是的,不是的,不是環衛工人”。

我一看他面紅耳赤了,就更來勁了:

就是的!就是的!這就是環衛工人穿的衣服!

你長大了掃大街好不好?以後幼兒園門口的大街就包給你掃吧。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哪裡說得過三十多歲的成年人?阿呆氣到眼淚汪汪了,我才放過他。

就這麼逗了兩三天吧。有一天,他又穿上這件衣服了,於是我又逗他。但是和前幾次不一樣,這一次才逗了那麼兩三句,我突然心中一動:

壞了,我好像幹了一件蠢事。而且還是一件很過分,很混蛋,違背了我最根本價值觀的蠢事。

6歲兒子買了一件“掃大街的”外套,照出了我骨子裡的歧視和偏見

3、尊重孩子的審美,即使是一件衣服

到底有多蠢?

第一、不尊重孩子的審美,以一己之喜歡去度量他人。

我自認為是非常尊重孩子的,也在盡力培養他自己做主的意識。

比如平時帶阿呆買玩具、衣服,逛街選飯店、點菜、看繪本、動畫片,等等,都是你想吃什麼菜就點什麼菜,你想看哪本書就挑哪本書。

只要不是太過分,我一般都是聽之任之,讓他自己做主。為什麼他自己挑中了喜歡的衣服,我卻反覆羞辱式的說“真醜”呢?

那是他的喜好,他的主張,我應該尊重。退一萬步說,即使我心裡不喜歡,無視、討厭,可以直接對他說:

這件衣服,爸爸不太喜歡,但你不需要考慮我的感受,因為衣服是穿在你身上,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而我呢?卻用一種羞辱式的語言和強調去否定他。那樣做是很惡劣的,無疑是在暗示孩子你買錯了,你沒有判斷力。他的信心,對你的信任都會動搖。

其實,再往深裡想一想,我們雖然是父子,有血緣關係。但本質上,我們還應該是兩個獨立的人。

他會長大,會有自己喜歡的電影,有自己鍾情的女孩(也許還可能是男孩),有自己熱愛的專業。而他的選擇,可能都和你想要的完全不一樣。

為人父母的責任是扶子女上馬走一程,而不是始終牽著抱著不放手,一旦他違揹你的想法,就要插手要糾正。

6歲兒子買了一件“掃大街的”外套,照出了我骨子裡的歧視和偏見

4、我的偏見,無意中暴露了

比“不尊重孩子的審美,以一己之喜歡去度量他人”,還要嚴重的是

第二點:我在向孩子傳導一種錯誤的價值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在逗阿呆的時候,反覆將那件衣服和“環衛工人”、“掃大街”聯絡起來了。那種語氣、強調,顯然是在暗示“做環衛工人很丟臉”“掃大街不好”。

本質上還是一種職業歧視,暴露了內心的狹隘。而這種歧視和偏見和我的三觀不符,也不應該是我向孩子傳導的。

理性上,我自認為受了這麼多年的教育,當然懂得,也相信“人人平等、職業無貴賤”。但是說歸說,在內心深處,敢說自己沒有偏見嗎?這種偏見不就是在點滴的言行、舉止中影響了孩子嗎?

其實有歧視、有偏見也可以理解,畢竟沒有幾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掃大街吧。

但是可以理解不代表就是對的,“不希望孩子做這件事”和“我想要孩子做那件事”,在教育方法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就拿這件事來說,我完全可以很客觀地去解釋每個工作的利弊、優缺點,積極地引導他,比如說:

你這個衣服和環衛工人穿的一樣,環衛工人掃大街很辛苦,早上四五點就要起來,掃大街也不安全。世界上的工作很多,自食其力都是最棒的。你長大想做什麼工作呢?

甚至還可以多想一想,這件衣服不僅和環衛制服很像,和消防員也很像啊。我為什麼要選擇拿“環衛工人”去說,而不是拿“消防員”去鼓勵他呢?

無意中暴露出來的歧視,正是我這個做爸爸應該反思自己,改進自己的地方。不應該再把這種偏見傳向下一代了,最起碼不應該出現在日常的點滴言行中。

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說不大,它不過就是一兩百塊錢的一件衣服,家庭生活裡小小的玩笑,誰家沒有發生過幾次?

說不小,它也反映了一個父母的三觀,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應該採取什麼態度,什麼樣的理念去教育孩子。

教與養,其實就在這種點滴中。

6歲兒子買了一件“掃大街的”外套,照出了我骨子裡的歧視和偏見

我一直認為,最好的養育,不是單方面的,不僅僅是我們大人、父母供孩子吃、供孩子喝就完事了。

最好的養育,是彼此的鏡子,是互動式,是在兩代人之間彼此交流、觸動中成長的。

孩子在你身上得到了信任和寬容,你在孩子的哭笑裡理解了愛,也看到了彼此向陽生長的力量。

比如我,這一次就在羞愧中狠狠地反思了一次,照出了我的歧視和偏見,照出了我養育中的羞辱與自私。

孩子在成長,父母也要進步。諸君共勉,一起做一個成長型的父母吧。

今日互動

你否定過孩子自己做主買的衣服、玩具,或者你在孩子面前講過、做過“三觀不正”,有歧視嫌疑的話、事嗎?歡迎留言聊一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