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爸爸請別對我“河東獅吼”:孩子的作文中藏著父母的樣子

2021-06-03由 漂凌育兒 發表于 母嬰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

反過來說,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心中也有一杆秤。

網上有位小學語文老師說,語文試卷(尤其是作文)有一項特異功能,能看出父母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比如這位同學:

爸爸請別對我“河東獅吼”:孩子的作文中藏著父母的樣子

“我的媽媽原來特別喜歡打麻將,但是後來我出生了,為了我和整個家庭,我媽媽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打麻將。

因為她發現:打我更好玩!

啊!啊!啊……”

這孩子寫起作文來,起承轉合用得很不錯呀。

最後幾個“啊”用得也妙,讀者彷彿聽到了慘叫(哈哈)聲。

還有孩子吐槽媽媽是“假媽媽”:

爸爸請別對我“河東獅吼”:孩子的作文中藏著父母的樣子

“媽媽以前對我很好,但自從她當了微商就對我很冷漠。我看到她每天拿著手機按來按去,對著手機滿臉笑容,卻對我一言不發。

……

我媽媽變了,她現在是個假媽媽吧?我怎麼做才能找回我的媽媽,老師?”

讀著有點心酸,媽媽做微商,不知不覺間忽略了孩子。希望孩子早點找回媽媽,和媽媽一起親親熱熱地吃飯、說說笑笑吧。

有孩子吐槽爸爸是“河東獅吼”,會用“降龍十八掌”:

爸爸請別對我“河東獅吼”:孩子的作文中藏著父母的樣子

“爸爸,您在我的生活和學習上付出了很多,可是您卻不允許我做錯事。如果我錯了,您就會用“河東獅吼”和“降龍十八掌”來懲罰我。

……

爸爸,雖然您對我要求嚴,但不能用武力啊。”

這位同學,你平時應該沒少看武俠小說吧。

爸爸望子成龍的心能理解,但對孩子要求太嚴,尤其孩子做得不好時,就打罵孩子,這隻會給孩子帶來傷害,而不能使他進步。

看了上面的作文,真心覺得現在的孩子們厲害,幽默、觀察力了得,感知能力也是一流。

同時也為父母們憂心,口碑在孩子們心中已經塌了,若不反思、學習,怎麼扭轉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呢?

爸爸請別對我“河東獅吼”:孩子的作文中藏著父母的樣子

01孩子們作文中暴露出的問題‍

透過孩子們的視角,不難發現,父母們暴露出的問題不少,這值得反思。

1、追求完美

比如那位“河東獅吼”爸爸,一言不合就吼,說孩子“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真笨”。後來還要求孩子一個小時內把作文寫完,然後用5分鐘把16道奧數題做完。

孩子感覺很委屈,因為他沒有那麼快的速度。

追求完美這事,用在孩子身上是不現實的。孩子畢竟還小,不成熟,無論經驗還是技能,都遠比不上父母。

再加上有時候,父母不自覺地用自己能達到的要求去要求孩子,這對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孩子成長自有他的規律,父母做好自己該做的,其他的交給時間,靜待花開吧。

爸爸請別對我“河東獅吼”:孩子的作文中藏著父母的樣子

2、家長沉迷於手機、麻將等,忽略了孩子

現在社會資訊發達,手機、電腦等成了家長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有的家長用手機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有的家長工作一天很辛苦,刷會手機放鬆一下,不自覺就刷到很晚,沒時間陪孩子了。

還有的父母沉迷於打麻將、跳舞等,更是整天和孩子說不了幾句話。

其實,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像我家大寶馬上十一歲了,整天和我們聊天的時候就很少。

大多數時間,她喜歡自己獨處,做自己喜歡的事,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留給我們的時間很少。

孩子再大一些,初高中時,父母想陪伴孩子,孩子也沒有時間了。

3、打罵孩子

每個人都會犯錯,都有做不好的時候,孩子也如此。但這不代表,做錯事或者做不好,就要面臨被打、被罵的懲罰。

有的家長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用打罵來教育孩子。

事實上,這並不是好的教育。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說,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沒有一位聖賢說過孩子應該打。恰恰相反,中國傳統文講的是“上善若水”,提倡的做法是“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即家人之間提意見,應該和顏悅色,而不要聲色俱厲地指責。

父母打罵孩子時,往往伴隨著羞辱與評判,很難想像,當一個孩子的自尊被打壓時,他還能收穫成長的力量。

爸爸請別對我“河東獅吼”:孩子的作文中藏著父母的樣子

02父母們要及時反思、糾正自己

那麼,父母們該怎麼做,才能扭轉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呢?

1、不要求孩子完美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和事,孩子也如此。

事事追求完美,只會讓自己陷入焦慮,患得患失。如果孩子在某方面達不到要求,父母會生氣,孩子也會失望,覺得自己辜負了父母,會陷入自我懷疑中。

放下完美,父母們會發現,自己不那麼焦慮了,心態也平和了。

考不了100分怎麼了,繼續努力就是了;考不上名校也沒關係,只要學習態度端正,踏實努力,在非名校也能閃光。

放下完美主義,看到真實的孩子,父母輕鬆,孩子也能自在。

爸爸請別對我“河東獅吼”:孩子的作文中藏著父母的樣子

2、陪伴孩子,給孩子一些時間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若因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無法陪伴孩子,等到孩子大一些,再想陪伴孩子,讓孩子接納自己,對不起,往往那時候已經晚了。

其實,陪伴孩子,並不是一整天都和孩子在一起,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孩子需要的。

哪怕只有幾分鐘,父母能全身心地陪在孩子身邊,和他聊天、一起讀書、做遊戲,或者在孩子需要父母的特殊時刻(比如生日、畢業日等),父母能陪在孩子身邊,孩子就獲得了安全感,在成長中能感知到父母對他的愛。

主持人、作家王芳工作很忙,她陪伴女兒的時間很少,大多是零碎的時間,比如,早餐。

無論前一天工作到多晚,王芳第二天都會爬起來,和女兒一起吃早餐,陪女兒聊天,給她講小故事。

王芳和女兒的感情很好,女兒也成長得很出色,這跟她高質量的陪伴是分不開的。

3、不要打罵孩子,給孩子一些耐心

打罵會給孩子帶來身體和心靈上的傷害。

孩子們在寬容有愛的環境中,才能更好的成長。

也許有人會問,不打不罵真的能教育好孩子嗎?有這種教育方法嗎?

當然有,尹建莉老師從來沒打過孩子,也很少罵孩子,可她的女兒卻很優秀,兩次跳級,16歲就考上了清華大學。

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女士創辦了正面管教,它強調以和善而堅定的態度,不懲罰、不嬌縱地管教孩子。

沒有打罵,依然能教好孩子。

爸爸請別對我“河東獅吼”:孩子的作文中藏著父母的樣子

03寫在最後

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當父母,經驗難免不足,犯些錯,走些彎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育兒的過程就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只有當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並加以改正,才能回到正確的道路,從而做個合格的父母。

希望在孩子們的作文中,父母們的形象能正面一些。

感謝閱讀。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