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親子關係中,這種相處方式最美好。

2021-06-02由 五維成長 發表于 母嬰

親子關係中,這種相處方式最美好。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彼此成就,夫妻關係是如此,親子關係亦如此。

最近有位家長諮詢:為什麼跟孩子的相處總是針鋒相對,平時為孩子做得足夠多了,孩子不但不領情,還跟我發脾氣,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什麼都有了,卻身在福中不知福。

其實在很多家長的潛意識裡,都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維,多為孩子著想一些,就表示自己足夠愛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幫孩子做了,孩子就一定會感動。但最好的愛不是為孩子做了多少,最好的關係也不是我付出,你接受,真正令人羨慕的親子關係是彼此成就。

1

什麼是彼此成就?

彼此成就顧名思義就是相互尊重、理解、包容、體諒,在一段關係中保持平衡,以達到雙方共贏狀態。

從最基礎地講彼此成就就是,大人透過孩子出生而成為父母,小孩因為得到父母的撫養而長大成人。

從另一個生物學的角度分析,媽媽在給孩子餵奶的時候,母乳裡含有催眠成分,所以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就睡著了,同時,媽媽的身體也產生了泌乳素,這種激素對媽媽有鎮定作用,所以可以說,

你在哄寶寶睡覺的時候,寶寶也在哄你睡覺

親子關係中,這種相處方式最美好。

我們都知道“教子有方”,孩子積極進取、品學兼優、名列前茅,父母也會成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他們被詢問教育方式,被同齡孩子的父母羨慕。

孩子和父母的價值感和成就感是相輔相成的,也是“成長型”的關係。

反之,我們看到有些父母是經常抱怨自己“付出得不到回報”、“不被孩子理解”、“明明是為孩子好,卻得不到感恩”,以受害者的角思考問題,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差,這種關係是彼此消耗而不是彼此成就。

好的親子關係是相互肯定、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彼此成就、共同成長,而不是做一味付出,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情緒的“固定型”思維的父母。

2

為什麼說最好的關係是彼此成就?

父母和孩子的給予是相互的

陳鈞鈞老師和兒子天成雙向奔赴的父子之情,是很多父子所向往的,他們相互陪伴、相互成就,讓對方成為了更好的人,陳老師花四個暑假陪天成在路上磨鍊,培養專注和堅持,一起收穫更強健的體質,更堅強的心智。

“天成,是我這輩子修來的最大福報。”

————陳鈞鈞

“我的父親,是我唯一的偶像。世界上的任何東西我都可以給他,甚至是我的命,我也心甘情願。”

————陳天成

在這過程中,陳老師只遵守兩個底線:

一是用自己的做到,在一個大的空間裡,為孩子指明做人做事的方向,二是在具體的事情上,全放手讓他自己來,包括所有的線路規劃、食宿安排等。

親子關係中,這種相處方式最美好。

01/

陳老師在天成10歲時,內心夢想種子激發,決定攀登珠峰、改變自己。在天成身上看到很多孩子常見的缺點:怕吃苦,學習不夠專注,有時候還偷懶耍小聰明。於是就開始思考:

如何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在他的內心種下一顆專注和堅持的種子?

無疑,每天一起跑步是最好的選擇。一天,陳老師把10歲的天成叫到跟前,對他說:“兒子,老爸想要去爬珠峰,但是珠峰是個大傢伙,我覺得自己還不能戰勝它,我想得到你的幫助。”

“老爸,我能幫你什麼呢?”天成問。

“我想每天去你學校的操場跑10000米,希望你能監督我,陪我一起跑,可以嗎?”陳老師問。

“但是我跑不了這麼多呀。”天成有點抗拒。

“那你覺得你可以跑多少呢?”陳老師繼續問。

“那我跑5000米吧。”天成想了想,答應了爸爸的請求。

這場父與子的陪跑,風雨無阻。除了跑步,每個週末,父子倆還會翻越附近的山,穿越雨水湖。

在這長達兩年的過程中,不僅兩人的體能不斷增強,父子倆的關係也有了深深的內在連線。

親子關係中,這種相處方式最美好。

02/

在天成14歲時,陳老師帶天成爬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在一個晚上天成發高燒40度,

陳老師問他,明天能否繼續攀登呢?天成很堅定地說,能。

雖然心疼,但陳老師堅信天成可以憑藉這麼多年鍛鍊的體能和心理韌性挺過去,他想,只要過了這一關,天成就會成長了。

但是第二天攀登到雪壁70米處時,天成再也爬不動了,他用冰鎬將自己掛在雪壁上,轉頭對陳老師說:“老爸,這次,我真的爬不動了,我要下撤。”

看著天成身後的隊員,陳老師狠心地說:

“陳天成,這時候,誰也救不了你,你只能靠自己了。”

說完,頭也不回地繼續向上攀登。

在山頂,陳老師內心忐忑不安,焦急地等了十幾分鍾。終於,在雪壁邊緣看到了天成仰起的臉。那張稚嫩的臉上,有被冰塊劃破的血痕。

登頂的最後一步,嚮導想要拉他一把。

不用,我自己來。

”天成的

聲音

裡透露著

堅定和自信。

對於他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從身體極限到思想邊界的突破。

那一刻,陳老師知道,兒子成了。

後來,在下撤的途中,天成叫住陳老師:“老爸,我想對你說一句話。”

陳老師說:“好的,兒子,我很想知道你想說什麼。”

天成看了他幾秒鐘,然後說:

老爸,這次多虧你,否則我絕對登不了頂,謝謝你。

當了父親十多年,這是陳老師第一次從孩子的嘴裡聽到了“感激”二字。那一刻,父子並肩,亦師亦友。

從雪山回來後,天成像變了個人,他主動跟陳老師說:我已經把電腦裡的遊戲全部刪掉了,QQ也不上了。之後,全心投入到出國的備考中。

在2016年初,他收到了五所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並最終被美國加州大學計算機系錄取。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是需要成長的,大人的做到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榜樣,也能讓孩子產生成就感,親子間的彼此成就能讓對方成為更好的人。

3

父母多做一些

是在成就孩子嗎?

一段好的關係,它必然是成就彼此的,如果不是成就彼此,那這段關係註定不能長久,也不會是良性關係。彼此成就是一種正向的相處關係,它能實現雙方共贏,也可以讓自己和他人變得更好。

彼此成就是一種平衡關係,就像是天平上的兩端,失了平衡便會傾斜。

很多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為孩子多做一些,就是在成就孩子,其實不然。過多的包辦、替代甚至是干涉,這些做法只是在滿足父母的價值感,孩子並沒有從中獲得成就感或價值感,因為他們並沒有做到尊重孩子的需求,也沒有滿足雙方共贏的原則。

親子關係中,這種相處方式最美好。

有一個學員的分享:怕孩子做菜被切到手,怕孩子洗衣服洗不乾淨,怕孩子跑步摔跤……所以儘量不讓孩子動手,自己能做得都做了。但

換一種方式思考,這位家長剝奪了孩子透過體驗獲得的成就感及價值感。

孩子在成長中因父母的包辦,失去了體驗成長的機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從手機上尋找他們需要的價值感和成就感,試想,當孩子有更感興趣的事情時,就會放下手機,投入到新的事物中。

父母在孩子拿到名列前茅而感到開心,在孩子幫忙減輕家務負擔而感到幸福,也會為孩子收穫的成長而感到驚喜,同時,孩子會為你同感他的開心、尊重他的選擇、讓他成為自己而感到充滿力量,不管是面對學習還是生活,這種力量會伴隨孩子向更好的方向成長。

4

學會愛的覺察

才能更好地彼此成就

無論親密關係還是親子關係我們都需要帶著一份覺察看見自己,才能看見對方,夫妻關係是如此,親子關係亦是。最好的成長就是我們學會愛自己,學會放下,接納自己和家人,發現孩子和愛人的優點,相互陪伴。

有一個學員媽媽這樣分享一段育兒故事:

前幾天,天氣變冷,女兒坐在我身邊,

我催促著女兒:欣欣,去穿衣服啊!

她沒有理我。

我繼續催:快去穿衣服啊!

這個時候,女兒回過頭來反問我一句:

媽媽你想表達什麼呢?

我當時一下就被女兒給點醒了,挺不好意思的,我趕緊溫柔的回答她:天氣變冷了,媽媽擔心寶貝感冒,寶寶的身體健康對媽媽來說很重要。

當我想去強迫她吃個菜(我自己還沒意識到我在強迫她),她會說:這個菜我不喜歡吃,媽媽不能強迫我吃。當我安排一件事要求她按我說的去做,她不願意時,她會說:我有我的決定,媽媽你不能強迫我。

聽到孩子自己能說出這些話,我真的很開心的,她知道她可以為自己負起責任,我願意去相信我的孩子。

父母總以為焦慮的源頭是孩子,學習後才發現,自身的原因才是最大的。

大部分的家長以為為孩子做得足夠多了,孩子就應該理所當然的接受和感恩,並沒有真正地瞭解他們的需求。父母的一味付出對孩子來說真的是福嗎?

親子關係中,這種相處方式最美好。

學會覺察自身的不足,便是成長的開始,像上面這位學員媽媽的分享,她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去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尊重孩子的選擇,相信孩子可以!而不是一味強迫孩子接受孩子不喜歡的事物。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關係是影響孩子最深的,同時,也是能給孩子最強力量的地方。跟孩子建立彼此成就的關係,你會發現更多美好!

親子關係中,這種相處方式最美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