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玩這幾個超級遊戲,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難題!

2021-05-10由 優加佳寶 發表于 母嬰

很多家長很焦慮——

我的孩子不怎麼跟小朋友一起玩

偶爾遇到喜歡的夥伴

也不知道怎麼相處

總是片刻功夫就會鬧翻臉

平日裡很是害羞

這可怎麼辦?

孩子早期的社交表現和孩子以後的成長髮展密切相關。

而孩子交往能力的發展,一般遵循這幾個特點:

01。 家人是孩子最初的朋友

寶寶社交的第一步從出生就開始了。

家人的撫摸、親吻、及時的迴應,尤其是來自媽媽的愛,都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

有了這種關愛的保障,寶寶才能安心地去“探索”外部世界,包括與各種各樣的人相遇,並且建立良好的關係。

可以說,社交的第一階段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02。 靜態感知逐漸趨於動態互動

2歲以後的孩子更喜歡參加動態類遊戲,如盪鞦韆或打球等。

這種活動不僅有利於小夥伴的相遇,而且孩子在期間的積極互動要比在那些安靜的遊戲中的互動高出2倍,更利於孩子成長髮展。

03。 分享需要靠後天學習

分享並不是天生就會,只有到了3歲左右,孩子清楚了什麼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同時他也期待著讓別人與他同樂時,分享行為才能真正主動出現。

玩這幾個超級遊戲,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難題!

04。 合群的本質是尊重別人

從小給孩子明確界限,要讓孩子逐漸明白,小夥伴不是玩耍、擺弄和聽話的玩具,他們也有自己的願望和想法。

05。 觸覺發展是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關鍵

觸覺失調的孩子,往往會膽小孤僻、對新環境的適應性差、不喜歡與陌生人交往。

發展社交能力,提升觸覺能力是關鍵。

除了尊重孩子的社交發展規律,幫助孩子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之外,以下4個從社交能力的不同側面設計的遊戲,寶爸寶媽們也可以陪寶寶在家裡玩起。

1。 傳遞表情

爸爸媽媽和寶寶圍坐成一個圈兒,讓寶寶注意觀察媽媽的表情,然後把媽媽的表情狀態用語言描述出來,並再次模仿給爸爸看。

同樣,寶寶再做一個表情,由爸爸描述並模仿給媽媽看。依此輪轉。

Tip:此遊戲可引導孩子留心觀察他人,同時學習認識情緒。認識情緒是管理情緒、提升社交智慧的前提。

2。 我們都是機器人

假裝爸爸和寶寶是機器人,媽媽手裡有“遙控器”。媽媽嘴裡發出一個命令/指示,兩個機器人要按照指示做相應的動作。

每次媽媽喊停,“機器人”就要聽令定住,且維持此前的最後一個動作不變。

Tip:可以輪流做拿“遙控器”的那個人。如此引導孩子學會傾聽,並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動作。

小刺蝟來跳舞

在地上劃定一個範圍,爸爸、媽媽和寶寶都站進去,假裝大家都是刺蝟,不能靠得太近,因為身上有刺,會刺疼對方。

放一首曲子,大家開始手舞足蹈地跳起來,但是同時又要留心保持距離,否則就會“刺疼”、“流血”,累計多少次,出局。

Tip:學習群體中人際交往的合適距離。

猜猜我怎麼啦

爸爸、媽媽或者寶寶,說一個詞或者一句話,比如“我不知道”,但每次都用不同的聲調、帶不同的情緒:開心、驚訝、生氣等,讓孩子猜這語言背後是什麼情緒。

一家人輪流來做“帶著情緒說話的那個人”。大人可以先演示,孩子學會了再來說。

Tip:引導孩子進一步認識情緒,同時教會他們理解他人,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

每一個孩子都要經歷社會化過程,有意識的培養和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才能讓孩子在未來會交往、會溝通、更自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