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星座 > 正文

五行是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學說,你對其有多少了解?

2021-12-27由 哇嘎速繪課堂 發表于 星座

五行是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學說,你對其有多少了解?

“萬物類象,不出五行”,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玄幻故事裡,五行都是無處不在的,它作為中國古代道德哲學的一種系統觀,從商朝時期萌生出世,經歷幾千年的歷史滌盪,世界萬物的形成,與相互關係都被其囊括在內,中醫,和占卜等等無一例外,而真正說起五行的內容,大多數朋友都會脫口而出,金木水火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五行遠遠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片面,簡簡單單的五個字背後,是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龐大知識寶庫,它輻射了哲學,醫學,數學,生物學等等。

相傳起始之初,神創造天地,天是茫茫渺渺,地是空虛混沌,上無風雨雷電,下無草木山川,直到人類始祖盤古甦醒,鴻蒙初開,藉著一股天地靈氣,太易之中生出水,太初之中生出火,太始之中生出木,太素之中生出金,太極之中生出土,五行由此集結而成。其後,我國的《尚書·洪苑》對於五行,又作出了詳細的解釋,水曰潤下(滋潤),火曰炎上(燃燒),木曰曲直(彎曲,舒張),金曰從革(成分緻密,善分割),土曰稼穡(意指播種收穫),而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五種動態的性質與特徵,由此明晰瞭然。

五行是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學說,你對其有多少了解?

時間再次向後推移,大約到了戰國晚期,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便衍生出來,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五行真正的順序,並不是金木水火土,而應該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動態順次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與此同時,它們也存在著隔位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迴圈往復,生生不息。五行的生克關係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也是萬事萬物內部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它們以相對的形式,共同存在於這個世界上。若有生沒有克便會造成物極必反,有克沒有生便會猶如泰山壓頂,事物在巨大的壓制下還是會走向極端,唯有兩者共同依存制約,萬物才會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是一種深奧的哲學觀和人生道理。

五行是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學說,你對其有多少了解?

比如,在《內經》中,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五行的身影,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醫者正是透過它自身辯證的生克關係,來研究人體的五臟六腑和經絡組織,從而掌握人體內部執行機制,達到治病防病以及養生的效果。此外,五行也與人們所熟悉的天干地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相傳在上古時期,黃帝在十位天干,與十二位地支的輔佐協助下,制服了蚩尤。最後一位叫做大堯氏的聖人,不禁開始為後世憂心忡忡。他悲慼道,連貴為聖人的黃帝,都無法獨自一人戰勝蚩尤,後世的凡人們,若是不幸遭遇如此苦難,又該如何是好?

於是他思慮再三,終於使得天干地支相互配合起來,形成了六十甲子,而且還把它們,分別劃分歸類於五行,甲乙寅卯為木,丙丁巳午為火,戊己辰戌醜未為土,庚辛申酉為金,壬癸亥子為水,天干地支被歸為五行之後,還依據五行再次劃分了方位,並由此出現了五個神話傳說。

東方盤踞著一位叫做太昊的神,他手掌春季,乘雷電出行,所經之處萬物復甦,草長鶯飛,所以五行之中的木居於此,甲乙寅卯也理所應當歸位在東方。南方是由神農帝所負責的,他掌管夏季,駕風火行走四方,為塵世帶去炎熱和火辣,萬物在他的眷顧下繁盛齊備,所以五行中的火便是居於此,丙丁巳午被排在南方。西方的神叫做少昊,掌管秋天,乘雲駕霧,散佈清冷肅殺之氣,每到一處秋風蕭瑟,萬物凋零,所以五行中的金居於此,庚辛申酉由此駐守西方。北方是叫做顓帝的神仙,他掌管冬天,攜雨雪而行,所經之處皆是風霜雪雨,凜冽刺骨,所以五行之中的水位於此,壬癸亥子位於北方。

五行是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學說,你對其有多少了解?

最後的中央是由黃帝掌管,他駕地氣而行,由於木火金水依賴於土而存在,所以黃帝使戊己佔據中央,辰戌醜未協助四方。對於五行,往往還有一個理論與之相牽連,兩者相輔相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陰陽是人們認識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基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根據其屬性被劃分為陰類和陽類,比如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氣為陽,血為陰,陰中有陽,相互滋生的同時也相互對立。

而五行又是構成世間萬物的元素,它所具備的生克關係,恰好又對應著陰陽的兩個方面,在歷史的發展中,它們兩者交匯融合,被後世統稱為陰陽五行學說,並慢慢演變成了一種,影響頗為深遠的哲學思想,在各個學科和生活領域內,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或龐大或渺小,或簡單或複雜,無論何種形態,都被無一例外地籠罩在五行的範疇下。

五行從甲骨文時期流傳到,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作為最古老的學說,它始終保持著盛行不衰,光彩照人的驕傲姿態,堪稱當之無愧於華夏的經典哲學,與現代的自然科學一樣,古老的哲學思想,同樣也是指導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參與社會生產的服務指南,我們在驚訝於如今科技的發展迅猛之外,更應該感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敏智慧,希望在閒暇之餘,古人的智慧能夠更多的對映你的生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