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 正文

你的手機輸入法還安全嗎?竊隱私、放廣告,它們竟偷偷做了這麼多

2021-04-15由 國際科技展 發表于 科技

你的手機輸入法還安全嗎?竊隱私、放廣告,它們竟偷偷做了這麼多

當今社會,隨著時代進步和科技發展,智慧手機極大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單品。如果“保密觀”提問:大家手機使用頻率最高的軟體是什麼?或許大夥兒的第一反應會不盡相同,但最終答案可能基本一致:輸入法軟體。

如今各品牌手機都有系統自帶的輸入法,但相信很多朋友有著相同的選擇:出於對介面和功能的追求,習慣以第三方輸入法替代手機自帶輸入法。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第三方輸入法也許正在窺探你的隱私呢?

窺探隱私:第三方輸入法存隱患

其實,很長時間以來,業界都有關於第三方輸入法安全隱患的爭議。

但直到近日,騰訊 微信 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公開表示微信不會分析使用者的聊天記錄,也不會儲存聊天記錄,並稱微信正在做自己的輸入法,才使該議題為公眾廣泛關注。因為有分析認為,微信此舉正是因為某些第三方輸入法有收集使用者資訊並加以利用、可能侵犯使用者隱私的嫌疑。

你的手機輸入法還安全嗎?竊隱私、放廣告,它們竟偷偷做了這麼多

這一點,在國外已有例證。早在2017年,就有外媒報道,第三方輸入法軟體AI。type收集並洩露了超過3100萬用戶的個人資訊。這些資訊大多非常敏感,包括使用者的姓名、郵箱,甚至還有使用者的精確位置,如城市和國家。

你的手機輸入法還安全嗎?竊隱私、放廣告,它們竟偷偷做了這麼多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只是個“小問題”。畢竟,第三方輸入法說簡單點就是款打字工具,它收集我們的個人資訊能做啥?可別大驚小怪了……

但千萬不要不以為意。說到底,這背後的主因還是經濟利益:第三方輸入法獲取使用者資訊,其他商家據此推測使用者喜好並投放對應廣告。大資料時代資料為王,企業間競爭激烈,對消費者資料顆粒度的要求越發細緻。每個人都被打下無數標籤,所有標籤彙總形成的個人畫像,可能比你想象得更精準。

暗含玄機:軟體下載安裝索許可權

悄無聲息地收集使用者個人資訊,第三方輸入法又是如何做到的呢?這其中,有點玄機。

體現在實際應用中,當我們安裝某些第三方輸入法時,常發現其會要求使用者授予一些許可權,否則根本無法使用其功能。例如提示使用者加入其“使用者體驗改進計劃”,要求獲取訪問使用者手機通訊錄、麥克風和相簿等的許可權。

一款輸入法,它為什麼想知道我在哪裡,它打探我的通訊錄又想做什麼?第三方輸入法要求使用者提供這些許可權完全屬於過度索要。以上“操作”,不僅讓我們的個人資訊(姓名、性別、家庭住址等)安全岌岌可危,也讓大家在當前生物技術、語音密碼、人臉識別等風行階段,面臨著生物資訊被洩露的風險。

你的手機輸入法還安全嗎?竊隱私、放廣告,它們竟偷偷做了這麼多

提高警惕:個人資訊保安應保障

事實上,大資料時代,資訊保安隱患無處不在。不僅使用第三方輸入法有風險,就是平常網路購物、訂外賣、瀏覽網頁,我們的資訊都可能被別有用心的商家獲取。這也將一個長期存在的爭議拋向我們:要安全、要隱私還是要便利?

你的手機輸入法還安全嗎?竊隱私、放廣告,它們竟偷偷做了這麼多

我們的回答是:要便利,更要安全、隱私。大資料時代,網路企業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必須按照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相關法律已有明確規定。而法律底線之所以屢屢被突破,一些企業把過度索要隱私、強買強賣歸為使用者“自願”,不過是因為其手上握有強大的技術優勢,而消費者維權不易,又讓其養成了“資料傲慢”。

對此,我們一方面要發動社會監督督促網際網路平臺嚴格自律;另一方面有關監管部門也要對平臺管理到位,對企業肆意的大資料探勘行為果斷亮劍,及時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以有效實施管控。

而對於我們普通使用者來說,更好操作、更易實現的,還是提高自身資訊保安保護意識,比如安裝軟體時謹慎“放行”敏感許可權;公共Wi-Fi下避免使用金融軟體等。同時要密切關注手機突然出現的“小問題”。一旦你的手機GPS或藍芽常常自動開啟、流量莫名偷跑、垃圾簡訊或商業廣告突然暴增……那就要警惕,你的個人隱私可能正在被竊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