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 正文

人臉識別不僅只拍臉 不穿衣服會被後臺看光光 這不合規!

2021-07-07由 安全419 發表于 科技

近日,一條

#人臉識別一定要穿上衣服#

的話題衝上熱搜,有博主發文提醒大家,使用APP人臉識別功能的時候一定要穿衣服,因為攝像頭不僅僅只採集被識別者人臉的那一部分,後臺真的會有稽核人員看到。

人臉識別不僅只拍臉 不穿衣服會被後臺看光光 這不合規!

另有博主發出人臉識別時使用者能看到的畫面和後臺所顯示畫面的對比,更加清晰直接地展示了人臉識別的“真相”——

你以為識別的只是一張臉,殊不知上半身全照進去了。

人臉識別不僅只拍臉 不穿衣服會被後臺看光光 這不合規!

在此話題下,不少網友對此說法表示贊同,稱一些業務有人工稽核流程,確實存在裸露畫面被曝光的情況。

人臉識別不僅只拍臉 不穿衣服會被後臺看光光 這不合規!

面對這種尷尬的“社死”場面,知道真相後的網友們大都表示難以接受,質疑平臺存在侵權行為。

人臉識別不僅只拍臉 不穿衣服會被後臺看光光 這不合規!

專家:人臉識別包含攝像頭視野內的全區域

對於網友們的質疑,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路安全研究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說明,“人臉識別上傳的影象不僅僅包括人臉部分,而是攝像頭視野內的全部區域。”也就是說,

大家在進行人臉識別的時候,不論人臉框內還是框外,只要是在攝像頭範圍內的畫面,全部都會被拍到。

但網友們對這個“常識”的反應,則說明了相關領域的科普工作極不到位。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國家對人臉識別的隱私資訊還沒有相關法律規範,但

大型企業已經普遍採用了隱私計算技術。

某人臉識別頭部企業的專業人士透露,熱搜中App的人臉識別技術提供商可能是擁有人臉識別技術的中小型企業。因為,現在提供人臉識別技術的頭部企業和大企業採用的都是隱私計算技術,

只會向客戶提供脫敏特徵碼用於比對,不會將影象給送到後臺

這位工作人員認為,大公司的App不太可能會出現此類情況。“目前在一些行業規範裡,已對加密傳輸做出明確要求。一般而言,大公司、銀行、政府、公安等在人臉識別的應用上會規範一些。”

那麼,針對熱搜詞條中出現的網友集體大呼的“社死”現象,相關平臺對使用者是否有告知義務?系統後臺檢視使用者隱私影象的行為又是否構成侵權?這位專業人士表示,

後臺人工稽核時能看到影象的情況“極有可能不合規”。

同時他提到,人工智慧目前對於資料介面尚未出臺標準,建議“國家儘快把區域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體系通路建起來”。

在何延哲看來,法規對企業有制約作用,但不能保證整個流程中沒有人違規。從技術角度來說,人臉識別的影象被其他人看到的可能性是客觀存在的。對於公眾來說,

明白風險並儘量避免此類風險,才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

人臉識別技術爭議不減 安全保障+法制規範是關鍵

長期以來,由人臉識別引發的資料隱私問題一直都在不斷髮生,人們從一臉懵懂,到竊竊私語,再到公開討伐,不僅在於大眾對於隱私保護的重視和全民安全意識的提升,更在於不可更改的生物資訊是個人安全的最後防線。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越鋪越開成為必然趨勢,不斷向前發展,最終到達了一個需要安全技術和法律監管深度介入的十字路口。

在技術層面,安全廠商透過程式碼加密、通訊協議保護、聯動檢測等手段,來提升人臉協議和資料破解篡改的攻擊門檻,針對人臉識別業務提供相關安全解決方案。

在監管層面,7月6日,備受關注的《深圳經濟特區資料條例》全文正式公佈,明確“人臉識別”不能強制使用——除了該生物識別資料為處理個人資料目的所必需且不能替代外,應當同時提供處理其他非生物識別資料的替代方案。

在此之前,6月1日實施的《廣東省社會信用條例》明確禁止商家採集自然人生物識別資訊。1月1日實施的《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禁止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採集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資訊。在雲南、浙江、江蘇、北京等地,“售樓處肆意採用人臉識別資料殺熟”、“小區門禁強制刷臉”等相關新聞被報道後,也紛紛出臺了地方規定,以收緊人臉識別在物業管理、房地產銷售等領域的應用,規範商品房銷售場所及其他場景下人臉識別系統的使用行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