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雅緻岙是野豬岙,王社竟是黃蛇——這些特殊的寧波地名,背後有啥來歷

2022-11-27由 光明網 發表于 體育

原標題:雅緻岙是野豬岙,王社竟是黃蛇——這些特殊的寧波地名,背後有啥來歷

雅緻岙是野豬岙,王社竟是黃蛇——這些特殊的寧波地名,背後有啥來歷

雅緻岙是野豬岙,王社竟是黃蛇——這些特殊的寧波地名,背後有啥來歷

雅緻岙是野豬岙,王社竟是黃蛇——這些特殊的寧波地名,背後有啥來歷

雅緻岙是野豬岙,王社竟是黃蛇——這些特殊的寧波地名,背後有啥來歷

地名,尤其平民百姓的聚落點名稱,在最初是一種自發的行為,早期地名取名一般比較隨意樸實,會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但從雅、求美是人們的共同心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情趣不斷提高,一些地名不再符合人們的審美觀點,於是雅化、簡化地名的現象出現了。

諧音是雅化、簡化地名常用手法之一。利用漢字同音特點,用方言中同音或近音字替代本字,使地名在讀音不變或稍變的情況下,產生改頭換面的“易容”效果。

寧海縣桃源街道有村名“雅緻岙”,現在聽來一片詩意。這片詩意其實就是諧音產生的奇妙效果。“雅緻岙”原名“野豬岙”,因村莊位於冠莊西南牌位山崗東面平畈上,古時有野豬出沒,故名。民國17年(1928年),時人嫌村名粗陋,以諧音雅化為“雅緻岙”。

寧海縣桃源街道還有“王社”村,村名由“黃蛇”諧音而來。村落原在竹口東南黃蛇嶺東坡,因嶺得名。可能以蛇命名有點嚇人,1968年諧音成溫和的“王社”。

寧海縣強蛟鎮有加爵科村,背山面海,是一個有著800多年曆史的古漁村。村民多姓林,南宋嘉定年間從杭州仁和市裡遷此。據《林氏宗譜》記,林氏先祖初至時遇伐柯老人問及山水,告知山名鴉鵲窠。定居後,欲子孫及第登科,加官進爵,遂稱加爵科。後也曾簡化為“加勺科”。

海曙區古林鎮有佈政村,村內有布金寺,和《西遊記》中天竺國公主被玉兔精攝出皇宮後暫居的“布金寺”同名,村名以寺院得名,後諧化為今名。

海曙區高橋鎮東南有李沫子漕,該地原村民多姓李,清時從今鄞江鎮東興村芝山遷入。因村旁河槽呈襪子形,故先名李襪子漕,因寧波方言“襪”“沫”同音,後諧化成李沫子漕。同樣還有附近的凌漕,該地原村民主姓王,明時從安徽鳳陽遷入。村旁有河漕,形如菱,先名菱漕,後諧化為凌漕。

海曙區橫街鎮的竹絲嵐,最初村民主姓陳,明時從今龍觀鄉後隆村遷入。其時蜘蛛為患,竹梢結滿蜘蛛網,遠看山頭似嵐,故稱蛛絲嵐,後諧化為竹絲嵐。

江北區西北妙山橋附近有郭塘岙,該村岙沿山麓東南呈塊狀,傳說原名“哭塘岙”。因當地古時為海灣,村民出海捕魚時,常發生海難,屍身難回。家屬多在此哭祭,故名“哭塘岙”。隨著“哭塘岙”經濟的不斷繁榮,後人認為此名不吉,為求吉避兇,諧音雅化為郭塘岙。

除城外鄉鎮,城內街巷也存在不少雅化地名。

中山東路旁有老實巷,該地原稱牢城營巷、牢食營巷。《四明談助》記:“小梁街街北有牢城營巷,通開明橋小街,營在巷內。”今呼老實巷便系諧音演化而來。

東門口江廈街由原半邊街、雙街、錢行街、糧行街4條小街拆直拓寬而成,因該地古有江下寺,“下”“廈”諧音,故名江廈街。

桃渡路旁有揚善路,該地原系河灣,河邊世居李姓,俗名李家河嘴。1842年寧波開埠後,常有外商洋船來此停泊,故改名為洋船弄。1935年以諧音字“揚善”替代,並改弄為路。

孝聞街旁有烏含巷,《鄞縣通志》載:“烏含巷,舊名烏含橋下、楊家橋。”光緒《鄞縣誌》稱烏黯橋。明《成化志》稱忠順宮寨前。《敬止錄》載:“因董孝子,故名。近因避孝子諱,改烏黯為烏含。”巷以橋得名。1935年填河築路,橋廢。

環城西路邊有新典路,該處原有新典橋,1988年9月,經市政府批准命名為新典路。“新典”疑由“聖殿”諧音而來。

除雅化諧音地名外,簡化諧音地名在寧波也常見。

寧海縣胡陳鄉有王土下村。該村在胡陳西倉嶺下,因村後山上泥土呈黃色,故名黃土嶺下。後人嫌筆畫多,為求書寫簡便,簡化諧音成王土下。

海曙區龍觀鄉有觀丁村,此地原有鸛頂寺,吳家在清朝遷入此處聚族時,以寺名村,喚為鸛頂。因嫌“鸛頂”書寫麻煩,遂用簡單的方言同音字諧化為“觀丁”。類似還有“龍觀”鄉名,龍觀由龍谷鄉和鸛嶺鄉合併而成,最初兩鄉各取一字,名“龍鸛”,後諧音簡化為“龍觀”。

以訛傳訛,訛化諧音也是寧波諧音地名產生的其中一個原因。

寧海縣海頭村有王某山。第一次看見這個山名時,以為看錯了。大家常說某某人,某某事,某某地方,可以“某”命名還是罕見。原來王某山初稱王五山,又名王母山,經寧海方言訛傳後被諧音訛化成“王某山”。

鄞州區雲龍鎮有田黃村,這個村東南羅池廟前曾有塊大山田,有一年晚稻收割季節,一位“送娘子”路過,看見有人在割稻。一個月後,她送新娘滿月回來,發現這塊田的稻還未割完。事後就有這塊大山田“出皇”的傳言流傳。而居住在這裡的村民又剛好姓黃,“皇”“黃”同音,訛化諧音為“田黃”。

除雅化、簡化、訛化等原因外,地名出現諧化的原因還有不少。在諧化過程中,人們為了追求意美,用和原地名意思毫無關聯甚至完全相反的同近音字替代本字,使諧化後的地名變得“面目全非”,讓人驚訝不已。

圖①:寧海桃源街道“王社”村,村名由“黃蛇”諧音而來。

圖②:海曙東門口江廈街由4條小街拆直拓寬而成,因該地古有江下寺,“下”“廈”諧音,故有江廈之稱。

圖③:桃渡路旁有揚善路。1842年寧波開埠後,常有外商洋船來此停泊,故改名為洋船弄。1935年以諧音字“揚善”替代,並改弄為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