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2021-10-25由 盤點體壇經典 發表于 體育

近日歐足聯正式推出了旗下的第三級別歐戰賽事,在中國稱之為“歐會杯”(Europa Conference League),也結束了幾年來有關這項賽事的所有傳聞。不過每當一項重量級的官方賽事推出,其背後蘊藏的博弈與妥協都值得去探究。在推出“歐國聯”徹底改革了國家隊的友誼賽體系之後,歐足聯此次在俱樂部賽事上再度亮劍,顯然意味深長,惹人注目。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開啟搜狗搜尋APP,檢視更多精彩資訊

不過“歐會杯”作為歐足聯旗下品牌賽事的組成部分,分析其創立的意義,顯然不能孤立來看。在既有歐冠和歐聯的情況下,歐足聯既然敢於推陳出新,大刀闊斧進行變革,一定是有利益訴求和派系平衡的用意貫穿其中。在搞清楚新賽事幕後意圖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歐足聯俱樂部賽事的具體情況。

歐足聯俱樂部體系的早期基本盤

每個大洲的足聯,都肩負著組織洲內賽事,發展本大洲足球的任務,在足球平均水平最高的歐洲,歐足聯身上的擔子顯然更重。他們需要顧及平衡各方利益,照顧到各方需求,還得保證洲內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在這方面,俱樂部賽事的協調難度更大,從上世紀50年代歐足聯成立至今,他們就一直在探索潛在的最優解。宏觀來看,歐洲俱樂部之間的比賽,核心要義是選出各足協下屬的高水平球隊,將他們湊在一起比賽,既能促進競技水平,又能形成高階“真人秀”的口碑賺大錢,使得整個產業維持良性迴圈。

基於此歐足聯的總體思路一直沒有變,最頂尖的球隊在一起參加比賽,次頂尖的球隊劃出去單獨組織比賽。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頂級球隊的比賽就是我們熟悉的歐冠,早年只有各國頂級聯賽的冠軍和歐冠衛冕冠軍才能參賽,是真正的精英盛會,幾乎代表了歐洲足球俱樂部的最高水準。不過每個聯賽只有一支球隊入圍(加上歐冠衛冕冠軍最多2支),參與度顯然不夠,還需要給稍微差一些的強隊發揮的舞臺。

這項歐足聯第二級別的賽事就是我們熟悉的歐洲聯盟杯(UEFA CUP),始創於1971年,後面在2009年改成了歐羅巴聯賽(UEFA Europa League),又被稱為“歐聯杯”。一般認為這項比賽的前身是“城市博覽會杯”,是1950年代後期,歐洲各國為了促進城市間的貿易,開展的一項民間足球賽事,並不是由歐足聯組織的。

這項比賽每座城市可以選派一個代表隊,比如英國可以選派倫敦最強十一人去參賽,角逐最後的冠軍。這項賽事原則上是一城一隊,而且賽制上比較鬆散,以友誼交流的性質為主,不算是高強度的正式比賽。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到了1971年前後,歐足聯本身也想發展二級歐戰賽事,就順勢接管了這項比賽,正式更名為歐洲聯盟杯。這項比賽與歐冠不同,一個聯賽可以有多支球隊參與,比如聯賽冠軍去參加歐冠,2-4名都可以參與聯盟杯的角逐。

從參賽的名額分配就能看出,當時的聯盟杯水平很高,因為冠軍不一定就是本國聯賽的最強隊伍,或者說聯賽2-6名也許都有爭奪冠軍的實力;他們當中的幾支球隊全部入圍聯盟杯,這項比賽的競技水平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除了歐冠和聯盟杯,歐足聯在1960年代前期還接管了一項比賽,就是老球迷們熟悉的歐洲優勝者杯(UEFA Cup Winners‘ Cup)。在那個年代,很多國內盃賽的聲望甚至超越了本國的頂級聯賽,最典型的就是英格蘭足總盃;為了擴大歐戰的覆蓋面,歐洲優勝者杯吸納了各足協的杯賽冠軍,組織在一起決出真正的“盃賽之王”。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所以從1970年代到1990年代,歐洲冠軍盃、歐洲聯盟杯和歐洲優勝者杯,組成了老球迷們津津樂道的“歐洲三大杯”,他們貫穿了二戰後足球發展的黃金年代,也構成了歐足聯俱樂部賽事體系的基本盤。

時代變遷與順勢改革

原則上來說,這三大杯賽相互獨立,但是等級並不分明。歐冠老大的位置不可撼動,但是聯盟杯和優勝者杯難分高下。在一般的認知中,聯盟杯是第二等級,但是在當時歐足聯的規定中,同時獲得聯盟杯和優勝者杯的參賽資格,球隊要去參加優勝者杯,早年的歐洲超級盃也是在歐冠冠軍和歐優杯冠軍之間產生。

在三大杯巔峰的20年中,完全是一個百家爭鳴的局面。除去傳統豪門角逐歐冠榮耀,我們也能看見東歐小國染指最高榮譽;與此同時,巴喬能夠憑藉聯盟杯的發揮拿下世界足球先生,優勝者杯同樣不乏名局和球星,那是一段屬於足球的光輝歲月,真正的百花齊放、相容幷包。

但是動態的平衡相對脆弱,一旦外部利益的衝擊襲來,就很容易土崩瓦解,對於足球的商業開化來說,電視轉播就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早年歐戰的品牌效應固然有,但是比賽日的門票收入依然是重中之重,幾大賽事只要有好比賽觀眾們自然會買單,球場爆滿並不算稀奇的事。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但到了電視直播的時代,一項歐戰賽事的轉播權是整體出售,也就是說賽事品牌效益直接關係到歐足聯的轉播收益,此前的“三大杯”模式就難以為繼了。這種三分天下的思路,相當於“大鍋飯”,沒能將歐洲最好的那一大批俱樂部全部歸攏到一個聯賽,歐冠只能由國內冠軍參賽,規模顯然還不夠。

所以從1992年到1999年,歐足聯開始對歐冠進行徹底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參賽球隊由16支先擴充套件到24支,再擴充套件到32支,不僅是各國聯賽的冠軍,積分系數排名靠前聯賽的前幾名都可以參與其中。

2。92-93賽季開始增加了小組賽,甚至在99-03年出現了兩個階段的小組賽。跟過去純淘汰賽相比,比賽場次增多有利於在轉播權出售上獲得更高的價碼。

3。藉助《博斯曼法案》的實施,開放了歐戰本國外援限制,讓更多的球星參與到比賽當中,觀賞性大大增加。

這些措施是資源集中化的表現,歐足聯主席約翰松主導的這一系列改革,大大增加了歐冠的權重,等於榨乾了聯盟杯和優勝者杯的剩餘價值。這一輪改革之後,歐冠成為了一艘巨型的“航空母艦”,也是歐足聯的搖錢樹。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與此同時,聯盟杯和優勝者杯隨之衰落,原先的精英球隊全部去參加歐冠,留下來的球隊很少有頂級豪門。所以在1999年,聯盟杯合併了優勝者杯,算是整合了被歐冠吸乾精髓之後的殘羹冷炙,勉強維持生存。

精英時代的博弈與妥協

歐冠改制的成功讓歐足聯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對於一個大洲的足協來說,新的問題就出現了。首先旗下品牌賽事嚴重不均衡,聯盟杯算是徹底沒落,從長期發展來看單一賽事的壟斷肯定是不利的。

另外在球員貿易體系放開之後,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均衡造成了小國球隊舉步維艱,難以留住人才導致競爭力衰落。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在歐冠中不會再有以前的競爭力,只能在聯盟杯上期待有所作為。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所以在2004年-2014年,歐足聯對聯盟杯進行了幾次重要改革,核心措施如下:

1。參賽球隊數量調整,2004年正賽為40支球隊,2009年正賽擴充到48支球隊。

2。2004年開始增加小組賽,2009年小組數量進一步增加。

3。預選賽准入制度的變革

4。2014-15賽季開始,歐聯杯的冠軍直通下賽季的歐冠正賽

以上的改革名目繁多,但是總體目的非常明確。在歐冠一家獨大之後,聯盟杯/歐聯杯的影響力迅速衰落,重振其品牌價值是當務之急,但是無論怎麼改革,幾乎都是收效甚微。

首先精英俱樂部幾乎都去參加歐冠聯賽,吸納更多的小國聯賽球隊入圍,對歐聯杯的層次提升幫助並不大;另外受限於經濟效益,五大聯賽的球隊對於這項比賽也不重視,在冠軍可以入圍歐冠之後才有所改善。

其次普拉蒂尼的改革,把一批小國精英球隊納入了歐冠體系,諸如塞普勒斯的希臘人競技2012年殺進了歐冠8強,令人倍感震撼;但是對於歐聯杯來說,這還是等於“人才”流失,這項給小國球隊準備的比賽,依舊沒有什麼關注度。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所以歐聯杯有些尷尬,沒有頂尖球隊助陣,天然缺少競爭力;五大聯賽球隊和歐足聯積分排名7-15的小國聯賽球隊,對於這項比賽也不是那麼重視,整體獎金並不高,想走到最後奪得冠軍難度卻很大。久而久之,歐足聯萌發了再度改革的想法,要為歐聯杯找一條出路。

精兵簡政:歐會杯創立的動機

在對歐聯杯自身“開刀”未果之後,歐足聯想到創辦第三級別賽事,來啟用其“上級”的想法。目前的歐聯杯太過臃腫,正賽48支球隊不說,預選賽前後有5輪之多,而這其中暗藏了玄機。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五大聯賽中諸如阿森納、曼聯,其他聯賽中諸如葡超、俄超、土超等強隊,說白了沒那麼看得上歐聯杯。偶爾會在附加賽或者正賽中遇到魚腩球隊,連鍛鍊隊伍的價值幾乎都沒有,顯得很雞肋。

但是在歐足聯排名20開外的“極小國豪門”球隊(諸如直布羅陀班霸林肯紅魔),卻對參加歐戰有著很大的熱情,畢竟是難得的機會。不過這些隊伍即便在歐聯預賽中也會被早早淘汰,很難獲得參加正賽的名額。

但是歐會杯的出線,讓他們在歐聯資格賽出局之後,還有參加歐戰正賽的機會,整個盃賽的活力可以得到保證。即便這項賽事的商業價值短期內無法提高,但是參賽球隊的積極性和小國觀眾的熱情是有保障的。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與此同時歐聯杯“肥碩的體型”也能得到精簡,正賽從48支球隊變成32支,能讓強一點的球隊相互間碰面的機會增加。預賽中原來存在的冗餘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在改革完成之後,歐足聯的三級賽事體系就很完備了,不僅保證了准入制度的合理性,也有完善的升降級制度(歐聯杯冠軍入圍下賽季歐冠正賽,歐會杯入為下賽季歐聯正賽,同時歐冠和歐聯小組第3的球隊,自動降級去參加下一級別賽事的淘汰賽【或淘汰賽附加賽】)。

未來展望:“銅頭鐵腳豆腐腰”的三級階梯

從上述改革我們可以看出,歐冠聯賽幾乎不受影響;歐聯杯精簡了球隊,精英味更濃;歐會杯為極小眾球隊提供了參加正賽的舞臺,促進了所謂“歐羅巴足球共榮”,是一次皆大歡喜的改革。但是深究起來,還是有一些隱患。

歐冠聯賽跟現行制度沒有區別,還是最頂尖的足球盛宴,可謂之“銅頭”。歐會杯吸納了歐足聯排名20開外足協的眾多小球會,他們及其背後的鐵桿擁躉,是這項賽事成功的最大保證。就像上文所述,即便競技水平和商業價值暫時維持在較低層次,但在活力和熱情的加持下,自給自足問題不大,能謂之“鐵腳”。

歐會杯的創立與歐足聯整體思路的變遷

然而歐聯杯夾在中間,還是顯得不上不下。這些能夠參加歐聯杯的球隊,直白來說有些眼高手低,歐冠參加不了,或者即使參賽也沒有競爭力。到了歐聯賽場卻不太重視,總覺得參加這種比賽不符合自己身份,只有獎盃帶來的歐冠名額有吸引力,卻也無法盤活整個比賽體系,導致競技質量無法得到保障,是謂之“豆腐腰”。

總的來說,歐足聯這次改革是下了一番苦工,渴望重現那個群星璀璨的歐洲三大杯時代。但是在純利益主導的當下,歐聯杯的雞肋屬性短期內難以改善,我們只能期待著在歐冠聯賽和歐會杯的夾層中,隨著比賽的深入,歐聯杯能夠給我們帶來耳目一新的全新體驗吧!

頂部